谢立科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
穴位贴敷疗法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把药物研成细末,用水、醋、酒、蛋清、蜂蜜、植物油、清凉油、药液调成糊状,或用呈凝固状的油脂(如凡士林等)、黄醋、米饭、枣泥制成软膏、丸剂或饼剂,或将中药汤剂熬成膏,或将中药汤剂浸渍无纺布,或将药末撒于膏药上,再直接贴敷于穴位、患处(阿是穴),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无创痛穴位疗法。
早在原始社会里,人们用树叶、草茎之类植物涂敷皮肤伤口,发现有些植物外敷能减轻疼痛和防止出血,并且有利于伤口愈合,这就是中药贴敷治病的起源。在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我国现存最早的医方专著《五十二病方》一书中“蚖……以蓟印其中颠”的记载,即用芥子泥贴敷于百会穴,治疗毒蛇咬伤。
《灵枢·经脉篇》记载:“足阳明之筋……颏筋有寒,则急引颊日移口,有热则筋缓,不胜收放僻,治之以马膏,膏其急者,以白酒和桂,以涂其缓者……”被后世誉为膏药之始,开创了现代膏药之先河。
清代外治之宗吴师机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著成《理瀹骈文》一书。提出了“以膏统治百病”的论断。并依据中医基本理论,提出外治部位“当分十二经”,药物当置于“经络穴选……与针灸之取穴同一理”之论点。穴位贴敷疗法“切于皮肤,彻于肉里,摄入吸气,融入渗液”。并随证用药,能祛邪、拔毒气以外出,抑邪气以内清;能扶正,通营卫,调升降,理阴阳,安五脏;能挫折五郁之气,而资化源。
穴位贴敷疗法的作用机理比较复杂,尚不完全清楚。其可能的机理有如下两个方面:一是穴位的刺激与调节作用;二是药物吸收后的治疗作用,及两者的协同作用。
由于眼部暴露明显,眼周穴位多而集中,特别是眼睑、角膜、结膜直接暴露于外,加之贴敷方中的芳香类药物,多含挥发性烯烃、醛、酮、酚、醇类物质,有较强的穿透性和走窜性,外加适量冰片更使患者感到清凉舒适,因此眼部穴位贴敷疗法有一定的临床实用性,同时也深受患者欢迎。例如如意金黄散、三黄散外敷治疗眼睑麦粒肿、眼睑疖肿效果不错,越早使用效果越好。
最近几年社会上流行的一些所谓眼贴,在治疗干眼症、视疲劳等方面虽有一定效果,但是鱼龙混杂,甚至声称包医百病,因此急需规范以保证消费者利益,同时有关部门也应严厉打击借中医贴敷之名,进行敛财之歪风,以免玷污科学之中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