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颖 本报记者 李建 宋瑾 本报通讯员
国家级名老中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宋祚民对养生有自己的独特观点和做法,虽然已80高龄,仍精神矍铄,每周数日出门诊,坚持为病人服务。他在平凡的岗位上辛勤耕耘了60余载,治愈病人无数,在北京,乃至全国中医界都享有较高声誉。
清除贪欲调节情绪
宋祚民认为,《黄帝内经》在开篇《上古天真论》中提出了“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不仅说明了精神养生的重要性,而且强调精神养生是一种境界、一种状态。简单讲就是要有心静如水的思想境界,并且进入无我、忘我状态。在这种无欲无求的状态下,人的生命活动才是最自然、最健康的。
一个人如果精神愉快,性格开朗,对人生充满乐观情绪,就会阴阳平和,气血通畅,五脏六腑协调,机体自然会处于健康状态。反之,不良的精神状态,可以直接影响到人体的脏腑功能,使得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阻滞、抗病能力下降、正气虚弱,从而导致各种疾病。
贪欲是指那些可欲而不可求的事物,常是造成痛苦的根源。人生在世很难做到无私无欲,但私欲不可过多过高。为人要质朴,不要私心太重,欲望太多,要会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时常通过自我调节、自我限制、自我清除来控制自己的欲望,以减少自己的精神压力和痛苦。
当然,进行自我克制并清除“私心”和“贪欲”,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有一定的过程的,也要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千金方》中有:“凡人不可无思,当以渐遣除之。”《友渔斋医治》云:“遇逆境,即善自排解。”这说明人们只有改善并及时调节自己的情绪,凡事理智冷静思考,心平气和,顺其自然,才能“处变不惊”,泰然处之。平时做到恬淡虚无,与世无争,自然会精神守于内,劳作不致疲倦,身体健康而无疾。
学会放弃知足常乐
在现代社会里,物欲官欲金钱欲,口欲肉欲拥有欲等种种诱惑,使得人们很难做到无我、忘我。宋祚民说,作为一个人,必须学会放弃。俗话说,舍得舍得,有舍才能得。只不过在这里,舍的是金钱、地位、名誉等一些过眼烟云的身外之物,得到的是健康长寿。这其中孰重孰轻,自然不言而喻了。
一些人对物质特别看重,一点亏吃不得。当不能满足自己的欲望时,就会自生烦恼,人的正常生理活动就要受影响,损害健康,更能催人衰老。其中,情绪不稳定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宋祚民说,人能够长寿,最重要的是心态。生活中的攀比是无穷无尽的,要适可而止,知足常乐。对“生不带来、死不带走”等身外之物以及物质享受方面,不可有过分的要求。
另外,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修身养性,舒畅情志,以保持稳定的情绪。通过改变自己不良的思维方式,客观认识事物,解决现实问题,可消除许多不必要的烦恼,而保持轻松愉快的好心情。
作为医生,宋祚民感到为人类做有益的事,就心安理得。“不为良相即为良医”,是人生的一大抱负。以治病救人为己任,做到“忘我”,并帮助他人重新获得健康而产生的自我快乐,是宋祚民健康长寿的原因之一。
每日揉腹勤练腰腿
“起居有常,食饮有节,不妄作劳”是《黄帝内经》中的养生观点。宋祚民以此养成了自己的生活习惯。
他每日的饮食以清淡、素食为主,少吃肉,偶尔饮少许酒,口味偏淡,不食辛辣。平日做到一好一饱一少,即早晨吃好,因为上午常要出门诊,一般喝一小碗牛奶或米粥,吃鸡蛋一个,馒头或点心一块;中午吃饱,中午有菜有主食,多吃蔬菜少吃肉,喜吃面食,粗细粮搭配;晚饭吃少,为避免出现“胃不和卧不安”,宋祚民常常只喝粥,很少吃主食。遇喜庆之时,才微饮少量白酒。
早睡早起是宋祚民多年养成的习惯,每日午饭后睡午觉。他十分重视“子午觉”,并在临睡时及起床前,经常做揉腹运动。方法是平卧,全身放松,以左手心按腹部,右手叠于左手背上,逆时针旋转64周,然后顺时针旋转64周,再自胸部向腹部,自上向下,推按64下。用力宜轻柔,将力透于皮肤之下,又不可用力太大。一般在每日睡前做,当身体不适时,每日在晨起和睡前各做一次。
宋祚民十分重视晨练,时常做抬腿、踢腿、转膝、弯腰等运动,自称为“腰腿功”。一般每次做半小时左右,以达到运转周身血脉、疏通经络、强筋壮骨的目的。晨练后,宋祚民还常常要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扫扫地、洗洗衣服,既活动了筋骨,也为家里做点事情,更重要的是协调家庭人际关系。宋祚民告知人们,锻炼不能一时兴起,玩儿命练,要顺应四时,坚持不懈,风雨无阻,同时还要注意活动量强弱适度,保持身心放松,不可把锻炼当成任务而急于完成,那反而会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