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泉下定开颜——读《金陵本《本草纲目》新校正》

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时间
2010-05-26

《本草纲目》初刻于1593年的金陵版,是迄今中外一切版本的祖本,是国之重宝,举世罕匹。对《本草纲目》最近最大规模的校勘工程,是由医史文献学家钱超尘先生领衔,温长路、赵怀舟、温武兵等四位学者,以5年多的时日、参阅古今文献61种校勘了270余万字,注释10821条,共同完成的《金陵本《本草纲目》新校正》。

孟庆云 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

在群星璀璨的中国医学史上,明代李时珍以《本草纲目》之“博”和汉代张仲景之“圣”、唐代孙思邈之“寿”并称三大名医。李时珍从35岁起,经三次改动,以30年之心力,于1578年,完成了这部被英国达尔文称为“中国古代百科全书”的世界名著。从18世纪到20世纪期间,《本草纲目》被全译或节译成英、法、德、俄、拉丁、日、韩等多种语言文字,再版100余次,在世界广泛流传,是中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成为西方许多领域学者的研究对象。是书也以其文献价值,于2010年3月,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

《本草纲目》初刻于1593年的金陵版,是迄今中外一切版本的祖本。此次入选,正是凭仗“金陵版”的文献学价值和对它的保护传承得以实现的。金陵版是国之重宝,举世罕匹。

《本草纲目》问世以来,在现存的70余种版本中有“一袓三系”之称,继“金陵版”之后,有夏良心、张思鼎刻于江西南昌的“江西本”,钱蔚起刻于杭州的“钱本”和张绍棠刻于南昌的“张本”等三大版本系统。由于历史条件和当时科学水平的限制,翻刻校勘不精,常有讹误和不确切之处。此三个系列本易见,惟独祖本难得。国内中国中医科学院,上海图书馆各藏一部,国外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本、内阁文库、狩野文库、伊藤笃太郎四部藏本外,另有三部残本,美国国会图书馆亦有收藏。旧载德国柏林国立图书馆藏有一部,后毁于战火。

上海图书馆得以保存金陵版善本,体现了我国老一代科学家对文化遗产的重视和关怀。中国科学社于1915年10月25日在美国成立,是我国最早成立的自然科学团体,社员有蔡元培、竺可桢、茅以升、严济慈等人。该社十分重视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于1929年1月在上海置地建立了中国科学社“明复图书馆”,于1931年元旦正式开放。蔡元培在开幕典礼致辞中说:“此馆纪念胡明复先生,因为他是本社重要发起人,为本社牺牲极大,直至逝世日,尚勤于社务。故本社第一伟大建筑物即以纪念明复先生”。1954年,中国科学社决定将“明复图书馆”捐献给国家;1956年2月,馆名改称“上海市科学技术图书馆”;1958年4月,并入上海图书馆。善本金陵版《本草纲目》即是当年“明复图书馆”的珍藏,此书被简称为“上图本”;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藏本,是耿鉴庭先生上世纪70年代联系藏书家,征让后补足序文而成全帙者。此书被简称为“中图本”。“上图本”曾于1998年由上海科技出版社影印成16开本,特经线装成10册出版,为读者提供了阅读之便。

当年,李时珍在撰著《本草纲目》时,主要依据宋代唐慎微所著的《证类本草》(全称为《经史证类大观本草》)为蓝本,但他援用的是明代梓刻的版本,未曾见到宋代和元代的刻本;也没见到《证类本草》刊行34年后第2次修改校订的《政和本草》(全称为《政和新修经史证类备用本草》)等,以致《本草纲目》原书中就有一些错误,加之他在引用它书时经常习惯性地化裁原文,这也难免出现有失原意之处。如此看来金陵版《本草纲目》除断名标点之外,也需要予以校勘补正。

从20世纪70年代起,国内学者们对《本草纲目》一书,展开了从形式到内容具时代气息的整理。从1977年到1999年,文献学家刘衡如、刘山永父子,先后两次整理。第一次以张本为底本,第二次以“金陵版”为底本,参阅群书进行校注,以书证详细、标点准确、严谨精炼著称,其书称为“新校注本”,分别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和华复出版社刊行。又有本草学家尚志钧先生同任何先生,以“金陵版”为底本,积数十年之资料,空山独处,对金陵初本校勘歧义,注释疑难,以学蕴有素,品藻得当,索解独到见优,书在2001年,由安徽科技出版社出版,学术界称此书为“初校注”本。

对《本草纲目》最近最大规模的校勘工程,是由医史文献学家钱超尘先生领衔,温长路、赵怀舟、温武兵等四位学者共同完成的《金陵本《本草纲目》新校正》。学者们通过对金陵版《本草纲目》影印本的校注、勘误、补正、标点、索引等古文献整理工作,以5年多的时日、参阅古今文献61种校勘了270余万字,注释10821条。书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于2008年出版,学术界称此书为《本草纲目》“新校正”本。

校勘之事,其不自言科学,但处处体现科学精神。这种精神就是考信求真,严谨务实,明辨博观,纠误证讹,力避无征,存疑补阙。“斫梓染丝,功在初化”,新校正工程之先,钱超尘教授就选定了以最早传入日本的“内阁文库本”和“上图本”的两个金陵本为底本。工作程序是先对两个底本互相校读,然后再以“江西本”、“钱本”、“张本”三个系列的优本为校本,逐字校读,以证传本之讹,惟务细密准确。校勘以识为先。参与者是医家、药家、文献学家合作,专才而博学之士。钱超尘先生是文字学家陆宗达的高足,以音韵与训诂之学称著,靠此学养,解决了许多文字上讹、夺、衍、倒的错误。当年胡适先生曾说:“校勘学的任务是要改正这些传写的错误,恢复一个文件的本来面目,或使他和原本相差最微。校勘学的工作有三个主要成分,一是发现错误,二是改正,三是证明所改不误。”以此标准品量“新校正”,不仅合格称优,而且还以李时珍当年所未见的内容,补正了其书的许多含混之处,使注文在原本之真的基础上,有原义之真。

当年,李时珍著《本草纲目》后,未曾得见书的梓行就驾鹤西去。他死后三年,是书才在金陵刊刻面世。其子李建远曾将此书献给朝廷。但是,朝廷批了“书留览,礼部知道”七个字,就把宏篇巨构搁置一边。这些事,对于这位披榛采兰、开物成务的大医,可谓遗憾。如今,不仅巨帙远传海内外,成为世界的文化遗产,又有多位逊志时敏的医药家文献家们,为之校注校正,心冥契焉!大医在九泉下得知,定会喜悦开颜。缘心者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