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长路 中华中医药学会
【民俗原委】
二月,万物复苏,春回大地。蛰藏了一个冬天的人渴望舒展,也开始舒展。于是,官员士庶、妇人稚子,多有郊游,皆爱其风日清美,名曰“踏青斗草”(《景物略》)。《旧唐书》记载,唐大历二年(公元767年),代宗皇帝李豫也曾到昆明池踏青。著名诗人杜甫也有过踏青的经历,写下了“江边踏青罢,回首见旌旗”的诗句。在南宋首都杭州,男女踏青之人浓妆艳抹,接踵擦肩,翩翩游赏。明清两代的北京,到郊外踏青的人数以万计,去高梁桥的人群有时能有三、四里长。踏青的高潮期一般在清明节前后十日,如今的所谓“春游”应该说还是由“踏青”的习俗延续下来的。
【健康说道】
人们翘首迎接春天的到来,因为春天绿色的生机带来的是希望、发展、前进、向上。“土膏初动麦苗青,饱食城头信意行。”踏青斗草,益处无穷。这益处就在那一踏、一斗、一看、一用、一想之中,有雅兴的还可以一书、一画、一歌、一吟、一舞。“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踏青看看地里的庄稼苗,也会有收获和感想的……
宜人的草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踏青必看草。草的生命力极强,当两三亿年之前森林铺天盖地的时代,它还没有立足之地。尔后上苍的无情变化使一些经不住考验的树种死亡、灭绝,大地出现了空缺,草立即以其独有的生命力占据了地球上的空间,这已有两三千万年的历史。草被人们最先利用是作为牲畜饲料的,“风吹草低见牛羊”说的正是这件事。伊犁马吃的是新疆苜蓿,滩羊吃的是河套牧草,牦牛恋的是高山草甸,小毛驴则以杂草为食。如今,草变得金贵了。“城市要绿色”成了时代的呼声,进口1平方米好的外国草皮竟要上千元人民币,改造中国草的研究课题必须快马加鞭进行。在绿化问题上花钱值得,因为草对人类生存的影响太大了。德国科学家认为,灰色屋顶是城市环境病态的表象,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于是他们把草种在了房顶,给“灰姑娘”戴了顶“绿帽子”。草被人类利用最直接的是作为药用,智慧的中国人的这一创造受到世界上所有人的垂青。在历代本草中,草药的数量都占全部药物的60%以上。有人夸张地说:“是草都是药,看你认识不认识!”
诱人的花
“若得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踏青要看花,姹紫嫣红是花的色彩,赏心悦目,看花吃的是“兴奋剂”;芳馨扑鼻是花的清香,如痴如醉,看花得了颗“舒心丸”;千姿百态是花的风姿,妙趣横生,看花寻到了“长生果”;柔情万种是花的神韵,浮想联翩,看花收藏着“益寿方”。位于日本赤坂的大型综合设施“阿克海姿”建筑群有一座数千平方米的屋顶花园,把花的位置从地面提到了天上,那香气、那荫凉、那风情简直让人有飘飘欲仙之感。据说日本政府已决定对建“楼顶花园”的业主提供低息贷款,以加速城市的空间绿化。自古以“爱花如命”著称的花卉大国中国,尽管在环境保护起步比较晚的情况下发展很快,但如何在这个问题上把“经”念好,从四面八方多培育出点“花心”来,仍是一个沉甸甸的焦点话题。
【相关链接】
春来野菜香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芳菜甲一时新。”踏青能尝新,这所尝之新,就是顺手可得的野菜。野菜是家菜的祖先,《说文解字》中“菜”字从草从菜,就是取“采草为食”之意。《诗经》中提到植物132种,其中可食的有20多种,并且创造了采蓝、采蘩、采苹、采蕨、采藻、采茶、采苦、采葛、采杞、采葵等几十个专用词语,可见踏青采野菜不是今人的发明。野菜之有益于人,一谓充饥救荒,旧时代的中国人,不知靠野菜熬过了多少次灾荒。抗金英雄梁红玉兵困淮安时,发现了可食的蒲儿菜;被太平军围困南京的曾国藩,也曾吃过菊花脑;李自成屯兵商洛,靠野菜渡过了难关;红军战士长征途中艰苦卓绝,靠野菜保存了实力;前苏联卫国战争时期,还有一支采野菜的“特种部队”……二谓汲取营养,可食野菜中大都含有比较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纤维素和水分,而这些正是身体生长发育必需的物质。在有些野菜中,这些营养素的含量比家蔬还要高。所以,吃野菜的目的不仅仅是尝鲜。三谓防病疗疾,差不多的野菜都是防治疾病的良药。特别是那些可食野菜,定是药物无疑。如清热解毒的蒲公英、止痢消肿的马齿苋、利湿退黄的茵陈蒿、凉血止血的剌脚芽(入药叫“大蓟”、“小蓟”)、调经活血的鸡冠花等,均是人们熟悉的菜中良药。可以说,流行于民间的许多行之有效的单方、偏方、验方都是从野菜中“吃”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