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药研发成本的不断上涨,我国相关机构越来越难以在一领域同国际大型药品研发、生产机构角力。但是,我国拥有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积累的丰富的中医药资源。这其中不乏临床效果可靠,安全性好的经方、验方。对这些传统药物进行二次研发,弄清其成分、探明其作用机理、创新剂型,将避开新药研发的高成本。本文作者从中药二次研发的优势入手,着重论述了研发的方向,希望能够使关心这一问题的读者有一定的收获。
——编者按
从复方丹参片研发出复方丹参滴丸、在古方安宫牛黄丸基础上研发出清开灵注射液……传统中药的二次研发在我国取得了一系列令人欣喜的成绩。而且,随着新药研发成本的不断加大,传统中药的二次研究开发是成为了科研院所和药品生产企业关注的焦点。
中药二次研发前景广阔
我国的中药研发相对于西药存在虽然起步较早,但起点低、发展缓慢等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一病种有多种功能主治类似、处方相近、制剂水平不高的品种;功能主治不明确,分不清对证还是对病,疗效不确切;临床各科分布不合理,不能满足中医内、外、妇、儿、骨伤、眼科、五官科的临床需要;中药新制剂使用尚不广泛,传统制剂(丸、散、膏、丹、酒、露)仍然占主导地位;剂型少,单剂服用量大。因此,急需进行二次研发,以研究技术含量高的创新药物。
中药二次研发可通过资源整合、技术升级、技术改造,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挖掘其疗效潜力,提高其针对性,并使其达到质量标准稳定、药效机制清楚、制剂工艺科学、剂型合理的水平,进而更加充分地体现中医辨证论治特色,满足需求,因此具有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现在,一些较早进行二次研发的传统中药,如复方丹参滴丸、藿香正气软胶囊、乌鸡白凤丸和六味地黄丸等,都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些产品由于应用了新的制剂工艺,采用了新的中药剂型,改变了传统剂型口感不佳的缺点,因而取得成功。
值得注意的是,不仅在国内,在国际上也刮起了一股中药二次研发风,有不少企业在进行相应的研究。像在国内市场上热销的德国和法国的银杏叶制剂、日本的救心丹,以及川贝枇杷膏、保心安油、驱风油、红花油等,都是中药二次研发的“衍生物”。这些药物的处方主要来自我国古代名医名方名药,原料的75%左右由我国输入,在国外经二次研发加工后又返销我国,赢得高额利润。这些产品在研发的思路和方法上完全遵循了现代药物的要求和规律,融进了现代的科学技术和理论。
中药二次研发的思路
我国的中药二次研发应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根据中药特点,利用现代科学的新方法、新技术,选择有代表性、防治疾病有疗效优势的中药品种作为研究对象,在既往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开发出切合中国国情,体现中药特色,科技含量高的大品种。
具体来说,中药的二次研发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一是单味药或单方。我国的药用资源丰富,如《中国中药资源志》收载中药12694种,这是进行中药二次研发的宝贵资源。二是名医名方。中医方书浩如烟海,其中蕴含着无尽的宝藏。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明代的《普剂方》,现代的《方剂学大辞典》、《中国民间单验方》收载方剂都超过万个,这是中药二次研发的宝贵财富。三是选择中医治疗有优势、疗效确切的病种,对当代医家临床经验进行二次研发。四是着眼于制剂工艺、剂型的改革与质量标准的提高,应用国际上先进设备改进工艺、剂型,提高质量控制标准。
从具体方法来说,可以考虑采用以下几种方式。一是从寻找方证之间的最佳契合点入手进行开发。方剂配伍关键科学问题的研究成果表明,方剂整体综合调节作用的核心是方证的对应。方证对应准确,则改善临床症状的效果显著。如果方证不对应,则临床疗效很难体现。二是利用七情和合的中药配伍方法寻找低毒高效的新方剂。三是进行中药的拆方研究。中医复方治病,少则1~2味,多则几十味,都按君、臣、佐、使组方。通过拆方研究,从药理、药化、药效等角度确定有效部位和组分,开发新中药。如当归芦荟丸由11味中药组成,拆方发现,方中的青黛对慢性白血病有治疗作用,青黛的有效成分靛玉红对于白血病疗效高、用量小、显效快、副作用小,疗效优于原方。四是采用生物效应加和研究方法。有学者研究发现,多种菊科植物配伍到一起,具有较强的广谱抗病毒作用,这就是根据药物生物效应加和的研究方法进行的,中药二次研发也可以借鉴这种方法。五是借鉴仿制药物的开发,主要是对一些传统药物的原型化学结构在专利保护范围以外加以改造,合成类似化合物进行筛选,以得到疗效更好、毒副作用更小的新药。
(于智敏 王燕平 王永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