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王喜军教授等人打破中药材经验种植模式,对道地药材龙胆草、防风、五味子首次开展了系统的规范化生产研究,建立了中药材生产的标准操作规程。按此规程进行种植,可生产出标准、优质、均质、无污染的中药材,提高中药材在国际市场上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王喜军和课题组成员从中药资源学角度人手,历经3年时间,调查了龙胆、防风、五味子的自然条件、生态分布、栽培历史、病虫害种类及危害情况,分析了生产基地土壤、水质、大气的质量状况,并对产出药材中的重金属及农药残留等进行了分析测定。同时调查了3种中药材的种子、种苗现状,研究了产地因素对种子、种苗质量的影响,并制定了相应的质量标准。在调查总结病虫害种类及发生规律的基础上,确立并推出了相应的农药使用原则。
作为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王喜军等人承担的这一课题强有力地推动了中药材生产的规范化进程,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为传统的经验种植注入了科学的内涵。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必须坚持以质量优先、兼顾产量为原则。一个重要的事实是,中药品质的好坏,决定于有效物质含量的多少;而有效物质含量的高低,则与采收季节、采收时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以防风为例,传统认为在春、秋二季采挖为佳。王喜军利用其主要药效物质升麻苷、升麻素等为检测指标,对不同采收时间的防风进行质量分析及评价,结果发现防风春季有效成分总量为秋季的2~3倍,所以其采收季节应在春季。但5月正值东北农忙时节,此时采收可能贻误种植其作物的农时,所以可在4月初采收,这一时间的有效成分与5月份采收无本质差异。
现在,北药开发和研制已成为振兴东北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在这种背景下,建立起规范化的中药材生产的标准操作规程,并建设相应的示范基地有着极为重
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