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Turcz.)Baill.Hist.,别名五味子,为木兰科多年生落叶木质藤本植物,因其果实甘、酸、辛、苦、咸五味俱全而得名。是著名的滋补性中药,明代著名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提到:酸咸入肝而补肾,辛苦入心而补肺,甘入中宫益脾胃。其药用部位为成熟的干果。
研究证明,北五味子果实含挥发油约3%,其中有多量的倍半蒈烯(sesquicarene)、β2-甜没药烯(β2.bi sabolene)、β花柏烯(β-chamigrene)及衣兰烯(a-ylan-gene)等。干果中含柠檬酸12%,苹果酸10%及少量的酒石酸。尚含有单糖类、树脂及精氨酸(arginine)等。种子含脂肪油,其非皂甙部分有强壮剂的有效成分五味子素(schizandrin)约O.12%。还含有r-、e-、p-五味子素、伪-r-五味子素(paeudo-r-schizandrin)、去氧五味子素(deoxyschizandrin)及五味子醇(schizandr01)。还含有挥发油约1.6%,主要成分为柠檬醛(citral)。此外尚含有叶绿素、甾醇、维生素C、E、树脂、鞣质及少量糖类,种子的灰分中含铁、锰、硅、磷等矿物质。
北五味子的叶和茎皮与果实具有同等的有效成分,都具有同样的多种用途。北五味子既是难得的中药资源,又是别具风味的浆果资源,在酒类、饮料、果糖、果茶、果冻、果酱、乳膏以及蜜饯、口服液等饮食和保健产品方面,有着十分广阔的开发前景。
1形态特征
1.1形态特征五味子为木兰科落叶木质藤本,高达8m,最高可达15m。茎柔软坚韧,左旋缠绕于其它乔、灌木上生长,在森林内属层间植物。根系发达,主根不明显,有密集须根。有大量的匐匍茎分布于土壤浅层,横向伸长,也称走茎,走茎上有芽,产生萌蘖,长出地面,形成新的植株,扩大种群。五味子老滕皮暗褐色,幼茎紫红色或淡黄色,密布圆形凸出的皮孔,单叶互生,倒卵形或椭圆形,长5~9am,宽2.5~5cm,先端锐尖,基部楔形,叶缘有具腺点的疏细齿。叶面绿色,有光泽,叶背淡绿色,沿脉有疏毛,叶柄长2~3am。
芽为单芽或混合芽,混合芽内着2~3朵花,也有4~5朵,花单性,多雌雄同株,花被6~9个,乳白色,雄蕊5~6个,长约2mm,雌蕊的心皮离生,集合排在凸起的花托上,果期花托伸长成穗状聚合果,似长果序。果为聚合浆果,近球形,成熟时为艳红色,表面光滑,花期5~6月,果期8~9月。1.2生长与结果习性五味子年生长周期受不同年度,不同地区影响较大,5月份初芽膨大,开始萌动;5月10日左右叶芽开放;5月下旬为展叶期;6月旺盛的生长期,5月中下旬出现花蕾;6月中旬开花;9月15日左右果成熟。
五味子的大生长周期是 由种子培育的实生苗,第一年生长高达8~12cm,很少侧枝,地下根系良好,须根多,而无地下匐匍茎。第二年高生长20~40cm,分生出3~6条地上蔓,根系发达,宠大,有2~4条匐匍茎;第三年高80~150cm,少量开花,多为雄性花,根部萌发出基生蔓;第四年高150~200cm,雄花增多为6~9倍,开始出现少量雌性花;第5年少量结果,第6~7年进入盛果期,产量急增。以中、下部结果为主;第8~9年,结果部上移,下部出现棵秃:第10年结实力下降,须用基生枝蔓更新。
五味子的花雄蕊先开,花期3~5d,以第三天起花粉飞扬,雌花开放迟于雄花。花期7~9d。五味子坡地开花的顺鹿由下而上,阳面早于阴面,山中上腹早于山下与河岸,野生五味子早于人工栽培的植株,无性苗先于实生苗。
五味子花的雌雄比例是变化的,受植株年龄大小,长势强弱,营养状况和光照的影响。实生苗第一次开花时,多为雄性花,以后雌性花增多。雌花多生于蔓条的上部,而下部多为雄花。上层郁闭度为80%~90%的落叶松林下,五味子天然群丛98%为雄花,而附近林中空旷地上,生有少量阔叶小乔木的地方,80%的五味子植株,多数开雌花,而雄花数较少,一天平均日照强度在28001x时则不利于雌花的形成,雄花数量明显多于雌花。即使是同一枝蔓,头一年开雌花45朵,而第二年则开39朵雄花。据韩联生(1999)研究报告,五味子的雌/雄比,在不同环境下相差极大,林缘处的阳面为691/100,阴面为196/100,疏林地内,阳坡为402/100,阴坡为49/100,中密席林内阳坡为122/100,阴坡为8/100,密林内阳坡20/100,阴坡为6/100。
2生物学特性
野生五味子多生于湿润、肥沃、腐殖质深厚的杂木林、林缘、山间灌丛处。具有喜光、喜肥、适应性强等特性,对土壤要求严格。具体表现以下特性:
2.1喜光性除1年生小苗怕烈日曝晒外,均喜充足阳光,光照不足,生长缓慢,结果率下降。
2.2耐荫性在弱光条件下,可长期生长不至死亡。在五味子生长期间,适宜的荫蔽度为20%左右。
2.3耐寒性五味子或在零下35℃安全过冬;在零下40℃条件下,只能使幼苗顶端和新梢略有冻伤,基本不影响次年的生长。春季叶子刚展时会遇到一般霜冻害,在O℃左右,茎不会被冻死,缓冻后可继续生长,但新生叶会脱落,长出后续新生叶。如果在秋季遇到早霜冻害,茎不受危害,叶片相继脱落。
2.4喜湿怕旱性 成龄五味子地下部分是由一条横走茎连在一起,成为一个表层根系网,形成浅层根系,没有明显的主根,只在根茎上长出须根;幼苗期叶片大,蒸发量高,所以不耐旱。但五味子也怕涝,凡易积水低洼地或长期过分湿润及浸水土壤,五味子生长较弱。
2.5再生性 五味子主蔓在生长或休眠期内,如地上植株机械死亡,地下根仍然生存。每年5~7月,有许多基生枝从五味子根基各地下茎处钻出地面。但五味子幼苗不具备这种特性。
2.6生长发育具有动态性 五味子根系在温度达到6℃左右开始活动,随着开花、幼果膨大而逐渐旺盛,到浆果成熟期以后生长缓慢。五味子枝蔓生长是在萌芽后,新梢开始缓慢生长,从6月开始,气温在20℃左右时生长迅速;7月上旬达到生长高峰,8月底新梢生长结束。五味子浆果生长是在终花后,子房迅速膨大,当气温达到25℃时,果粒内的心室与果肉都量盛生长,幼果生长达到高峰。
3栽培技术
3.1选地与整地选疏松肥沃、土层深厚的砂质壤土或靠近水源的林缘熟地,这是决定五味子高产稳产的基础。先好地每亩施厩肥2000~3000kg,深翻20~25cm,整平耙细,育苗地作畦,宽1.2m,高15cm,长10~20m的高畦,。移植地穴栽。
3.2繁殖方法
3.2.1实生苗培育技术 五味子是小粒种子,千粒重约25g,因种子来源不同有较大变化,天然五味子种子小,千粒重17~22g;人工栽培的五味子种子大而整齐,千粒重约30g。种子皮橙黄色、致密,透水、透气性差。干燥种子含水率6%~7%,在密封容器中,可贮存二年。、在育苗作业上,五味子种子属暖湿~冷湿类型。即在种子催芽时先提供暖湿条件,持续一定时间后再提供冷湿条件,持续一定时间,方可满足种子萌芽的要求。因为五味子的种子在浆果成熟时,种子内的胚尚未分化完全,需要在一定生态环境下,继续发育,达到生理成熟。因此,五味子育苗种子催芽处理是育苗的成败的关键。
具体操作方法是:
制种 将新鲜的五味子浆果捣烂,漂洗出种子。如果是干五味子必须是晾干后的果粒,而不能用高温烘干。先用水充分浸泡,然后搓揉,分离果肉与种子,再漂洗干净。鲜果出种率为7%左右,纯净的干果,出种率约30%,失去光泽的陈旧种子,霉变的种子都不可用于育苗。
催芽方法 按当地的播种期提前90~lOOd开始催芽,通常于1月末或2月初,将种子用50℃温水浸泡,不停搅拌,直到水冷却到30℃以下,继续浸泡48小时,捞出种子,用O.5%高锰酸钾消毒4小时,再用清水淋净,拌入2~5倍洁净细河沙,盛入编织袋内,在O℃~5℃条件下放置1~2d,再移入室内,室温保持1O℃~12℃,经过60~70d,然后转入O℃~5℃的窖内,经过20~30d,种胚充分发育,物质充分转化,有的种子已裂口。黑龙江省特产研究所用此方,种子发芽率达73%,获得最佳效果,室温过高,过低都不利于种子催芽。暖湿处温席过高,处理时间太长都影响发芽率。播种育苗:播种时间在5月上旬,五月末至六月初出苗,可避过当地的晚霜。播种用的苗床土要细碎,床面平整,先浇透底水,两天后再播种是保苗的关键。播种方式采用模板定距,宽幅条播。播种量根据种子发芽率和培育的苗龄型而定。如想培育S2-0苗,即留床2年的实生苗,中间不换床移栽,播种量要小些,相反,要培育S1-1苗,留床一年,移栽后再培育一年,新播密度可大些,播种量多些。催芽好,种子发芽率高的种子,播种量可少些。五味子通常培育S2-0苗,二年出圃苗,每平方米200株成苗,种子发芽率60%后,新播时每平方米,播种子600粒。出苗360株左右,经过第一年培育保苗率75%,保存270株左右,第二年成苗75%,实成苗为200株。播种数为成苗数3倍。因此,五味子新播的播种子量应为600~800粒/m2,约15~20g/m2。
播种时连同沙子一同播入股,上盖泥炭与床土混合物,厚1.5~2cm,压实。保持床面湿润,或经常喷水或日复遮荫。苗木出土后怕日灼,可采用价廉物美,易于操作的遮阳网50%~60%遮光率。七月高温期每半个月喷一次石灰等量式240倍波尔多液,连续二次,可以防止病害。一年生实生苗,高可达6~8cm,地径2~3mm,根系发达,但无地下匍匐茎。S2-0苗,苗高可达30~40cm,有3~5条地上蔓,地下有1~3根匍匐茎,可伸长30cm左右。可出圃上山栽植。苗圃施肥可使苗高生长提高一倍,地径增大20%~30%,促刊根系生长。
3.2.2苗期管理 播种后需经常浇水,保持床面湿润。经催芽的种子播后30~40d,即可落续出苗。从6月初开始,中旬为出苗高峰期,7月初基本结束,出苗过程持续30d左右。幼苗至60%时,需及时搭棚遮荫。荫棚高度60~70cm,上面覆盖苇帘。苗期除及时浇水外,应注意适时除草和松土。已施过基肥的苗床,当年一般可不再施追肥。用作建园定植的苗,一般需2年生苗。因五味子苗的主根不明显,侧根和须根相当发达,故2年生苗不需换床。五味子苗易得白粉病,城及时定期喷洒l:1:100倍波尔多液进行预防。此外根颈腐烂病也时有发生,其症状主要表现在苗根颈处的表层溃烂,手摸即脱落,露出1圈木质部。这种病后果较严重,它的发病与选地有关。播种床地应选土壤湿润、排水良好之外,留床苗于入冬前用土培根颈,减少温差,并注意初春积雪溶化时的排水,杜绝该病的发生是可行的。为防第一年越冬不利造成缺苗,间苗最好在第二年春进行,按留优去劣的原则,每1m长播种沟保留25~30株为宜。
3.2.3无性繁殖
(1)走茎繁殖北五味子的根为浅根系,它由垂直主根和根颈部分萌生的大量地下横走茎的不定根所组成,其主根不甚发达,由萌生能力强的根颈处萌生的地下横走茎很发达。其上生有不定根,横走茎的长度达数m,一般分布在5~15cm左右深的土层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地下潜伏生长后,钻出地面成为地上茎,但在适宜条件下,其茎尖仍可在地下继续向前延伸,这种带有地上茎的、一定长度并生有较多不定根的地下横走茎,挖取后就可作为独立走茎苗进行定植移栽。在黑龙江省东南部山区,挖取走茎苗的时间以4月中下旬为宜。横走茎长度为30cm左右,其上生有较多的不定根,地上部分为 l~2年生,高度50cm左右即可。挖取后的走茎经适当修剪,使之成倒“T”字型,在同一株上1次可挖取多个走茎苗。为防止失水,挖取后应立即放入湿塑料布内包裹,或沾些水用苔藓包裹。为保证移栽成活率,应随挖随栽,当天栽不完的可就地假植。挖取走茎苗进行移栽,不失为无性繁殖建人工园的一种好方式。
(2)扦插北五味子扦插生根较为困难,捶穗对温湿度条件要求苛刻。它要求地温20℃~25℃,空气相对温度70%~90%的生态条件,为创造这样的生境,可采用上方有少量遮荫的塑料棚沙床。捶穗以1年生硬枝,长度为15~20cm,扦插时间以4月下旬为好。捶后第天需进行浇水管理,仟捶后约25~30d形成愈伤组织,至60d左右,分化出新根。由于条件所限,地温始终偏低,致使仟捶生根率不理想,仅为60%左右。另据吉林省有关材料报导,ABTl号生根粉是诱导北五味子硬枝生根的较理想药物,其处理的最佳组合为:ABTl号生根粉浓度为150×10-6,浸泡6h,捶穗长度20am,扦插45d后,其生根率可达87%。要求的其它条件为:4月初选取1年生捶条;床土基质为阔叶林中腐殖土:沙子为3:l混匀;扦插深为插穗长度的1/2,且插穗与地面成45。角,扣塑料棚用的塑料薄膜为蓝色。扦插后严格控制棚内温湿度,温度控制在20℃~25℃,相对温度90%,苗床土壤含水率20%。
(3)压条北五味子地上部的枝条埋入土中后,能诱发不定根原基长出新根,使利用压条繁殖新植株成为可能。以4~5月,用离体压条(条长60~lOOcm),在类似扦插环境条件下进行,生根率较高。
几种无性繁殖方法比较:
走茎繁殖法 需要选择一定类型的走茎材料,保持土壤较湿润的条件,才能获得较高的成活率。该法省工省事,不需育苗成本,但因挖掘数量大,对资源有一定的破坏性。
扦插法需用材料少,管理集中,但需人为创造严格的生态条件,需设有专人管理。
离体压条法 时间长、需条材多、占地面积大、需严格管理才能成功。
总之,上述几种无性繁殖方法都能生根,但不及有性繁殖成苗高和成本低。
3.3.1北五味子人工园的建立
3.3.1.1人工园地的选设及区划 北五味子是一种喜肥喜光的植物,野年五味子多分布在山区腐殖质层深厚的林缘、溪流两岸及灌木丛间。在幼苗生长前期,需要一定的阴湿环境,长至5~6片叶时需要较充足的光照,成年植株以它种树木为支架,缠绕其上。在整个生育期间,北五味子对土壤肥力、光照及水分的要求十分迫切,瘠薄,过度遮荫及干旱的条件不利于其生长发育。故在园地选设时,以土壤湿润肥沃、腐殖质层深厚、向阳、有灌溉条件的沙质壤土栽培为佳。园地选定后即进行区划,行向以栽植行向阳为宜,园四周挖好排水沟。
3.3.1.2移栽
(1)整地、施基肥移栽的密度应根据架式而定,人工支架常采用单面架,其栽植密度采用0.6m×1.5m或lm×1.2m。前者密度可按行向进行行带状全面整地,带宽为0.5m,深O.4m,按株距定点栽植。栽植前亩(667m2)施腐熟的猪粪2500kg作基肥。
(2)选苗五味子苗木可采用实生苗(种子育苗)、野生走茎苗和扦插苗。实生苗选用2年生生长健壮、根系完整的。实生苗有主根和侧根,栽后易缓苗,生长旺盛,野生走茎苗需现挖现栽,它是地下横走茎发出的新株,无主根和侧根,只有须根,缓苗慢,生长较弱;扦插苗地插条潜伏芽及基部分生组织产生的不定根,基本属于须根,没有主根,缓苗不及实生苗,且不抗旱。上述三种苗以2年生实生苗最好。
(3)移栽春栽成活率较高,黑龙江省东南部山区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进行,按常规造林方法进行植苗,栽后有条件的必须浇足水。
4北五昧子人工园的丰产栽培技术
4.1架式 五味子定植后的第二年应搭架,最好在早春树液流动前施工,使蔓条早日上架,有利于茎蔓生长。人工支架的架式有两大类,即单面架和双面架。这两类架式的优缺点是,单面架五味子侧蔓舒展,在架面分布均匀,更新架杆时作业方便,缺点是因形成一面屏风,受风的作用,重心不稳,需埋设立柱和用拉线固定,成本较高。双面架(形如豆角架):以架杆与架杆间相互依靠为支撑,它不用埋设立柱及拉线固定,成本较低。缺点是五味子在4~5年内即攀满架,枝蔓互相交叉缠绕,不易伸展,受光通风不均,更新架杆也较困难,另外占地面积较大。五味子自然上架率低,尤其在最初几年,蔓条向四周扩展,互相缠绕,乱糟糟的一团。因此无轮采用哪种架式,从抽蔓时起,即需人工缚绑上架。人工上架能使枝蔓分布均匀,互不交叉,受光一致,充分利用架面,以利结实。现以单面架为例,说明搭架的具体方法。
4.1.1挖坑埋柱按栽植行向,在离定植株20cm处,每10m挖一立柱坑深50cm,坑径不用太大,能埋设立柱即可,立柱材料可选用小头直径8cm左右,长2.5m的硬杂木杆,剥去树皮,旱入土中部分最好蘸些沥青,防止腐烂。立杆埋坑时,坑内放些小石头挤压住,再复土踩实。每行两端的立柱,尚需拉上拉线。拉线坑深60cm以上,在位线下端绑缚一块石头,紧紧挤压拉紧。
4.1.2架设铁线在立柱离地O.8m及1.5m处,各穿过一道8号铁线,用紧线器位紧后,紧紧缠绕在两端立柱上。在铁线经过每根立柱处除用骑马钉固定外,再用细铁线紧紧绑缚牢固。
4.1.3插绑架条架杆选用长2m以上、粗1.5~2.Ocm的硬木架条,插入土中部分最好蘸些沥青。在植株的两边各插1根架条,插入土中深度为15~20cm。架条经过8号铁线处用细铁线绑缚牢固。随着五味子生长发育的需要,每年需添补或更新部分架条。
4.1.4引蔓上架按每株选留的主蔓,依左旋方向,每根架条引领1~2条主蔓。
4.2修剪 为了控制养分消耗,使植株营养得到合理分布,促进高产稳产,合理修剪是五味子能否丰产的关键措施之一。五味子1年中不同的物候期及不同的年龄阶段,修剪内容的重点是各有侧重的。
五味子定植移栽后至结实初期,约需3~4年时间,这时的修剪内容的措施主要是选定主蔓,构成植株骨架,剪除多余的主蔓,剪除主蔓上过密的枝、细弱枝、病虫枝及从根基和地下茎处发出的基生枝。选留的主蔓数由架式、密度和土壤肥力等因素决定,在单面架和上述密度中,一般选留3~4个主蔓较好。在植株主蔓骨架已成形的基础上,为使主蔓基部疏空、通风,应适时剪除过密的侧蔓及基生枝。按上述要求,五味子1年修剪的次数不能低于4次。由结果初期进入盛果期,树势容易衰弱,这时的修剪除措施:维持树势,合理调整和配置果枝与营养枝间的比例关系,使充分利用光照和空间,延长盛果期年限,实现长期高产。从五味子定植后的第六年开始,需要选留粗壮基生枝3~4条作为后备主蔓,如此往复。待盛果期后,结实力开始下降,后备主蔓可及时更替,使架面始终布满结果枝,不产生空架。这个时期的修剪措施:剪除细弱枝、干枯枝、病虫枝、过多的营养枝、舒展蔓条、理顺上架。结实力严重下降已老化的主蔓,经平茬复壮后,后备主蔓及时更替。
4.3浇水施肥北五味子是以获取果实为主的药用植物,它对肥水的要求较高,为使其生长发育期能获得足够的营养,肥水管理应及时跟上,在移栽当年,更应及时浇水,以保持土壤水分,有利于缓苗提高成活率。移栽当年可再施1次追肥,在7月上旬每株施氮、磷肥各25g。以后每年施1次基肥和两次追肥:基肥在每年4月上旬施,每亩(667m2)施腐熟的农家肥2000kg。追肥第一次在5月下旬进行,以提高座果率,每株施氮、磷肥50g,以利花芽分化。钾肥对幼芽、根尖和茎有促进作用,也应适当增施。4.4抚育一般不主张中耕除草,应改为清沟通复土,因五味子的地下走茎分布很浅,翻动土层易伤害地下横走茎,并使基生枝大量钻出地面。清沟通复土1年进行4次:第一次在小草大量生长的5月下旬;第二、三次在6~7月进行,先拔除大草,后清沟通复土;第四次在8月进行,只需拔除大草即可。通过清沟复土抑制杂草生长,加厚土层,有利于地下走茎的生长。
4.5病虫害防治
4.5.1白粉病是五味子常见病害,在自然群丛中也常有发生,严重时整个叶面象洒上一层白粉,如不及时及时防治,影响生长。人工园常在7月下旬出现,因此7月中旬即要用波尔多液(1:1:100倍)进行预防,每半月1次,连续3~4次,一旦发生,用800倍粉锈灵喷洒即可,预防效果甚佳。
4.5.2叶枯病在自然群丛中少见,人工园中时有发生。发病症状是先从叶尖、叶缘或叶的其它部位出现黑色小点,密集在1小圈内,圈内叶片成淡黄色水浸状,以后干缩、枯黄,并逐渐扩大,蔓延至整个叶面,患有此病植株,生长受到严重影响。据病叶分离其病原为phyllosticta.sp.属半知菌类,叶点霉属。用800倍退菌特或多菌灵以及双效灵喷洒,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或摘除病叶,严重时整株平茬,均可根治。
4.5.3根茎腐烂病(掐脖子病),属生理病害,在全光下裸地栽培时,发生严重,可使60%以上五味子植株得病而死亡。尤其是晚秋,早春地面温度昼夜变化剧烈,处于地表处的根颈部组织柔嫩,抗病性低,因皮层溃烂而脱皮。防治方法可采用秋季培土埋住根颈,可减少伤害。林内生态园,因环境或枯枝落叶环境优越,可免除伤害,无此病发生。
4.5.4泡沫蝉 成虫多发生在五味子基部蔓部蔓条密集处,发生时间为5月下旬,可用800倍乐果进行喷洒。
4.5.5咬食叶部害虫有金龟子成虫、天幕毛虫和蛱喋幼虫(背版和体节上有金黄色条纹)以及卷叶虫,大多发生在7~8月,将叶片咬成缺刻状,用上述药剂喷雾,可收到成效。
5采收与加工
五味子栽后4~5年大量结果,秋季9月下旬果实呈紫红色时摘下,晒干或阴干。若遇阴雨天要用微火烘干,温度不能过高,一般在60℃左右为宜。否则易变成焦粒。产量为亩产干货100~150kg,折干率3~4:1。质量以果皮紫红、粒大、肉厚、柔润、有光泽者为佳。
6野生资源保护和自然群丛改造
北五昧子野生资源丰富,它们常成片分布,成丛生长,在分布区内枝蔓密集,交叉重迭,形成杂乱无章郁闭的树冠,光照及通风不良,结实率低下,大小年现象严重,有时在一片地区甚至完全绝产,达到永续利用。这是一种投入少、收效大、时间短、见效快的方法。
6.1资源保护区和改造地的选择原则 选择北五昧子自然资源好、面积较大、适合于规模经营、其间植被以小乔木、灌木等疏生矮化林为主、通风、透光、向阳、霜冻较小、土质肥沃、保水排水良好、且便于看管的地块。
6.2技术管理措施
6.2.1及时清理通风透光作用道为了便于在保护区内作业方便及野生五味子的通风道,创造有利于野生五味子生长的环境,可设计通风透光道。其走向应根据地形而定,地形较平整的地块以南北方向,丘陵地和山坡地可随地形而定。通风透光道宽为1~1.5m,行距为10~20m。每年6~7月进行1次清理,使之达到无树木、无障碍状态。
6.2.2选择和整理野生五味子天然支架 天然支架最好选择材质硬、枝条横生、花叶小、长势不太茂盛及成伞形状态的树木;尽量不用叶片大、长势茂盛的树木,以免争肥、争水、争光,否则要进行适当的修剪树冠。天然支架的间距以1.5~2m为宜。如果间距过大,可进行树木高度控制在2.5m以下,并在除草时进行补充修剪。
6.2.3合理密植在保护区内,对过密的野生五味子植株进行适当间除,保留生长粗壮、株形好的植株。株行距保留在1.5m×2.Om为宜,并以植株就近的天然支架作为攀附物;对于野生五味子比较稀少、密度达有到要求的地块,可采取人工补植的方法进行苗木移栽。苗木既可用实生苗,也可用野生苗,尽可能作到随挖随栽,带土移栽。
6.2.4除草每年6月中旬和7月中旬各进行1次除草,每株除草面积为2m2左右。除草时注意进行修整树冠和引蔓上架。此外,按五味子的修剪要点及时进行修枝整形,采取有交措施预防病虫害的发生。
6.2.5在原有天然分布北五味子的适宜地带,若上层林木郁闭度超过0.6,虽然其植林健壮,攀援得高,但仍被林冠所遮蔽,在这样条件下,北五味子几乎不能结实,如果该林分适宜于低价林改造条件,则应疏伐至郁闭度O.4以下,使北五昧子解放出来,尤其在那些适宜的林缘、林间空地、溪流两岸的开旷地,对原有的北五味子进行抚育管护,修整改造或补植培育等措施,促其成为北五味子半人工生态林。
总之,北五味子资源是宝贵的,它需要我们予以足够的珍视,需要加以保护和培育,城要解决资源培育和开发中的关键技术问题,使之实现越采越多越采越好的资源良性循环,源源不断地为医药、保健、饮料等产品开发提供原料,形成一个完整的北五味子产业,造福于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