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种植系列二:《因地制宜、道地为主》

时间
2008-12-09

目前,已成功通过人工驯化种植栽培的中药材200多个品种。因为,我国地域辽阔、幅员宽广,自然条件优越,东西南北气候、土壤、海拔差别较大,为了提高中药材的质量和确保防病治病中的疗效,所以,在众多的中药材种植品种中,各地有各地的道地品种,正是“一方水土产一方药,地盛药灵”。如久负盛名、药界认可的吉林人参,辽宁细辛,内蒙古黄芪,甘肃、青海大黄,四川贝母、黄连,云南三七,福建泽泻,山东金银花,河南四大怀药,安徽四大皖药,浙江浙八味等等,驰名中外,并出口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人工种植中药材,首先考虑质量,再此基础上最大限度提高产量,从而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如大宗药材丹参,在中等肥力的沙质壤土生长良好,根条直顺,主根粗大、充实,颜色鲜艳,有效成分含量高;白术种植在排水方便、有一定缓坡、砂质壤土的二荒地,就能够有效减少多种常见病害的发生,减少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根系分布浅且喜肥的半夏,种植在土壤有机质含量1.2以上、排灌方便、保水保肥的砂质壤土上,就有可能获得优质高产;深根喜旱、畅销不衰的甘草,喜欢在较干旱、高操、含钙质、疏松、偏碱性的沙壤土中生长,根条匀、分杈少、根坚实、毛草少,条草多,高产并优质。

另一方面,重点还要考虑地区的自然条件,南方的品种在北方种植,越冬困难,无法完成生长周期;北方的药材引种到南方,营养和生殖生长失调,旺长不丰收;西北的长光照药材品种不可种植在我国的高温多雨的广东、福建、浙江、上海等省区;生长后期需要温差刺激才能完成养分积累的药材品种,如种植在温差小的地区,就不可能优质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