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栽培技术——党参

时间
2008-12-09

党参主产于华北、东北、西北及四川、河南等地。

生长习性党参喜温和凉爽的气候,耐寒(在-30℃温度下可安全越冬),忌高温(在气温较高的地区种植,进入伏天,往往叶片枯黄,甚至烂根死亡),怕涝,忌连作,对土壤要求较严,以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为宜。苗期需适当遮阳,成株喜阳光。

栽培技术选地整地:育苗地宜选择距水源较近、土质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地,每亩施用厩肥或堆肥1500—2500公斤、过磷酸钙15—20公斤,然后翻耕、耙细、整平,做成高畦。定植地也应选择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地,每亩施用厩肥3000—4000公斤、过磷酸钙30—50公斤,施后深耕25—30厘米,耙细、整平、做畦,畦宽1.2米、高15厘米。繁殖方法:用种子繁殖,一般育苗后移栽到大田,少量直播。春、夏、秋三季均可播种,春播4月中旬左右,夏播在多雨季节,秋播在封冻前。夏、秋播出苗整齐,春播常因春旱而出苗不齐。播前种子先用温水浸种催芽(将种子装入布袋,置于40℃的水中,随即用手揉搓,约30分钟,至无黄水流出时取出,放湿润处催芽,温度保持在25℃—30℃),当种子裂口即可播种。畦面要浇透水,等水渗下去,可撒播或条播。播后畦面用玉米秆或谷草等覆盖保湿,以后还应适当浇水。要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以利出苗。当出苗后,可将覆盖的玉米秆或谷草逐渐撤掉,不可一次全部撤掉,以防烈日晒死幼苗。当苗高15厘米时可全部撤掉。也可在畦边种高秆作物玉米或高粱等,但不可过密。苗高10厘米时除去小苗、弱苗,株距保持在1—3厘米。党参苗期生长缓慢,应注意及时松土除草,保持畦面无杂草,干旱时及时浇水。党参苗生长一年后,于秋季10月上中旬、植株枯萎时移栽到大田。在整好的畦上,按行距15—25厘米,开15—25厘米深的沟,按株距6—10厘米将党参种根斜摆于沟内,也可以横卧摆栽,盖土以超过芦头5—7厘米为宜。每亩用种根25—30公斤。

田间管理松土除草是保证党参高产的主要措施之一。因此应勤除杂草,特别是苗期更要注意除草。通常在塔架前要追施一次厩肥,每亩1000一1500公斤,或追施15—20公斤复合肥,结合松上除草施到沟里。也可在开花前进行根外追肥,以微量元素和磷肥为主,每亩用磷酸铵溶液5公斤进行叶面喷施。移栽后要及时浇水,以防干枯,保证成活。成活后少浇水,雨季应及时排除积水,防止烂根。当苗高30厘米时搭架,以使茎蔓攀架生长。架法可根据具体条件和习惯灵活选择,常用方法是用细竹竿每两垄搭成“八”字形架,目的是使田间通风透光,促使党参生长旺盛,增强抗病力,提高党参根和种子的产量。党参花蕾较多,非留种田要及时摘除花蕾,促进根部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