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时间的确定
半夏的收获时间对产量和产品质量影响极大。适时刨收,加工易脱皮,干的快,商品色白粉性足,折干率高;刨收过早,粉性不足,影响产量;刨收过晚,不仅难脱皮、晒干慢,而且块茎内淀粉已分解,加工的商品粉性差、色不白,易产生“僵子”(角质化),质量差,产量低。倒苗后再刨收,费工三倍还多。
野生半夏一般生长在荒坡地边,由于干旱、缺水、少肥,每年出现2~3次出苗、倒苗现象,故药农在“夏至”和“秋分”前后倒苗时采挖加工,并挖大留小,年年繁衍。人工栽培后,大部分地区药农仍还沿用着冬季或春季栽种,“夏至”倒苗时刨收的老办法。刨大留小或再种上,长至秋后或明年夏季倒苗时再刨。也有的早春栽种后,夏季加强水肥管理,使之夏季不倒苗或倒苗极少,一直长到秋天再收获。
据我们多年人工栽培半夏研究结果表明:当年早春播种的应在秋天天气温度降低于13℃以下,叶子开始变黄绿时刨收为宜;黄淮地区气温13℃正为“秋分”前后;长江流域要根据气温差别适当向后推迟;东北各地气温偏低,要适当提前刨收。
同一地区,因有种植早晚、繁殖材料大小、是否催芽覆盖地膜、刨收前是否倒苗等不同情况,最佳刨收的时间不尽相同。种植早的要早收,用大块茎作种而又覆盖地膜的成熟早,要早刨。特别是已近收获季节又遇秋雨连绵、容易涝洼积水的地块,要尽早提前数天刨收,以免造成减产。对于刨收季节已近而又因秋旱刚倒苗的,也要马上刨收,以免从新发苗消耗块茎养分,造成减产。对于接近刨收季节前,因干旱已倒苗后而又发出了新苗的,可适当推迟刨收时间。实验结果表明:黄淮地区“秋分”前后刨收加工的粉性足,色又白,3kg左右鲜品可加工1kg干货,而且好脱皮,3~5天就可晒干;“寒露”至“霜降”收刨的,3.2~3.5kg鲜品才可加工1kg干货,10天还晒不干;“立冬”后已正常倒苗,不宜刨收,此时刨收的半夏块茎很难脱皮和晒干,加工成的商品粉性差、色发黄、“僵子”厚、等级低。
刨收方法
在收获时,如土壤湿度过大,可把块茎和土壤一齐先刨松一下,让土壤中水分较快地蒸发出来,使土壤尽快变干,以便于收刨。刨收时,从畦一头顺行用爪钩或铁镐将半夏整棵带叶翻在一边,细心地拣出块茎。倒苗后的植株掉落在地上的珠芽应刨收前拣出。刨收后地中遗留的枯叶和残枝应检出烧掉,以减轻明年病虫害的发生。
鲜半夏的初加工
半夏的初加工可发酵、去皮、干燥三个步骤
(1)发酵:将收获的鲜半夏块茎堆放室内,厚度50cm,堆放15~20天,检查发现半夏外皮稍腐,用手轻搓外皮易掉,既可。也可将收获的鲜半夏拌入少量的生石灰中堆厚15~20cm使其发酵,2~4天即可完成发酵过程。
(2)去皮:将发酵后的半夏块茎用筛分出大、中、小三级。根据数量多少可分人工去皮和机械脱皮两种。数量少的可采用人工去皮,其方法是:将大、中、小半夏块茎分别装入编织袋或其他容器内,水洗后,脚穿胶靴踏踩或用手来回反复推搓10分钟,倒在筛子里用水漂去碎皮,未去净皮的拣出来再搓,直至全部去净为止。如果较大的块茎去皮后,底部(俗称“后腚门”)仍有一小圆块透明的“茧子”时,量少可用手剥去,量多装袋再搓掉,直至半夏块茎全部呈纯白色为止。也可水洗后趁湿放在大砂缸或水泥池内加入少许水,使半夏滑润,穿胶靴上下踩踏去皮。半夏数量多可采用机械脱皮,半夏的脱皮机从简单到复杂样式有多种,多数是借鉴了各种拌和机及洗衣机涡轮旋转的道理制作,有立式、卧式两种。机械脱皮的操作方法是:脱皮前,将半夏用水洗净,并分大、中、小三挡分别脱皮;脱皮时先开机,然后投入分开大小的半夏块茎进行分次搅拌,一次投入的量要适宜,约60kg左右,否则压力不足,脱皮效果差,经过一段时间搅拌后停机,加入清水冲去碎皮和杂质,再开机搅拌;也可边搅拌边加水冲洗。刨收时间适宜又及时脱皮的半夏,一次脱皮时间约用30分钟左右,日加工量1500kg以上,比人工去皮提高功效40多倍,脱皮净度可达90%以上。
(3)干燥:脱皮后的半夏需要马上晾晒,在阳光下暴晒最好,并不断翻动,晚上收回平摊于室内晾干,次日再取出晒至全干,既成商品。去皮后如遇阴雨天不能晾晒,可先浸泡在饱和的明矾水中,隔1~2天换一次水,可防腐烂,天晴再晒。没晒干受潮或干品存放时间较长变色的半夏块茎,可用水洗后放袋中搓白,继续晒干。如半夏数量较大,最好建有烘房,边脱皮,边烘干,不受天气影响,其加工的半夏商品质量较好。(李洪军 李磊 山东菏泽市润康中药材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