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医学校的校歌

时间
2008-12-09

近代是中国医学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随着国门开放,欧风东渐,西洋医学在我国得到迅速的传播和发展,形成中西两种医学并存的局面,传统中医学受到有力的挑战。由于民族虚无主义思潮的影响,反动政府崇洋媚外,不断采取种种排斥、限制中医的措施,使中国医药学受到严重摧残,岌岌可危,当此之时,前辈中医为了保存和发展歧黄医学,奋力创办中医院校,使奄奄一息的中医学得以赓续绵延,火尽薪传。其中不少学校颇具规模,编有校歌,其救亡图存,矢志不渝的精神,随着音节飘扬亘古,流芳不绝,至今读之,令人动容,肃然起敬,兹择一二,介绍如下,以缅先哲。

广州中医药专门学校,由广州药业八行、香港药业三会及广东中医界合力创办,1913年开始筹建,1924年9月15日正式开学,卢乃潼为首任校长。学制五年,课程30门。1955年8月停办,1956年在此基础上,国家正式创办广州中医学院。之前31年共有毕业生21届800余人,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中医药人才,该校曾制定有廖伯鲁作词、罗心铭作曲的校歌,歌词曰:“中华医药炳千秋,学术研求。广南东道,青莪毓秀,校舍好优游。师往哲,启新猷,晦明风雨共潜修,博采旁搜,上医医国,同心努力,玉函金匮,光耀满神州。”歌中唱出了中医药的悠久伟大,并指明了学校设立的宗旨及对光辉前景的憧憬。

上海中国医学院,创办于1927年12月,章太炎先生为首任院长。学制四年。办至1939年9月,共有毕业生12届,人数近400人。1945年抗战胜利后,上海中国医学院准备复课开学,但受上海教育当局取缔中医专门学校事件影响,1946年8月被勒令关闭。1933年秦伯末先生为该校撰有《院歌》,曰:“春风暖,桃李开,吾院何多才。启迪炎黄绝学,灿烂散光辉,如琢如磨更栽培。前程期千里,独步国医坛。讲课散,歌声扬,橘井长流芳。阐发轩歧岳训,富丽复堂皇,如切如磋费商量。前程期无限,永峙春申江。”词真意切,表达了对中医事业的坚定信心,寄予峡黄传入殷切希望,对师生皆有鼓励作用。

苏州国医专门学校,是在苏州女科医社的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26年江苏吴县妇科名医王慎轩创办苏州女科医社,前后七阅寒暑,毕业学生4届约700人。1933年夏,改称为“苏州国医学社”。1934年冬改组为“苏州国医学校”,学制三年,课程21门。1937年7月抗战爆发,学校停办。该校于1935年亦曾制定校歌,为杨梦麒作词、高天栖制谱,其词为:“山明水秀,古吴之邦,吾党风多俊良。创立医校,栽培后进,共把学术阐扬,溯国医,肇岐黄,治疗成绩昭彰。愿吾同志,努力研讨,为国为校争光。”办校之宗旨与愿望,溢于言表,突激励学生之必需。

江西中医专门学校,1933学9月由南昌神州国医学会姚国美等人创办,初名“江西国医专修院”,院长为刘文江,姚国美为教务主任,学制四年,包括预科一年、本科三年。1936年12月更名为“江西中医专门学校”,学制改为五年,共招收4个班,培养学生111人。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南昌市屡遭轰炸,不得不停办。该校亦制定校歌早:“黄农学理浩无边,垂跃五千年,万民蒙福利,百病赖安全,美西欧风东渐后,玉函金匮几湮然,愿同胞,齐奋起,谋兴教育继前贤,多士一堂须努力,使我中华医学悠悠万古耿中天。”歌词中赞誉了中医学对中华民族繁衍昌盛的贡献,指出了当时中医所处的危困之境,号召莘莘学子奋起救亡图存,锐志潜修,光大歧黄,扶大厦于将倾,拯中医于危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