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王是指唐代医药家孙思邈,由于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被后世尊为药王。他为京兆华原人,据考即今之陕西耀州孙家原村,因此这里称为“药王故里”。孙氏诞辰于古历二月二日,谚云“二月二,龙抬头”,是言初春开始下雨。每逢二月二日举行庙会以纪念药王诞辰,一般会期十日,以药王山(在山下,为孙氏晚年隐居地)和药王故里(孙氏诞生地)庙会为盛。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们曾多次在药王山义诊,这次到药王故里义诊,恰好赶上二月二日庙会。由于西铜高速公路修通,从西安到孙家原仅有1小时路程,到了药王山,我们深切感受到人们对药王景仰之情。村口有一高大牌坊,上书“药王故里”大字,中间有硕大的药葫芦。一进村里,便见红色充气拱门鲜艳夺目,四周彩旗迎风飘扬,主干道街容整齐,道路宽敞,人群熙来攘往,喇叭高奏乐曲。该村为全国小康示范村,也是镇政府所在地,有村镇机关、商店、学校、医院,还有日产数十吨的水泥厂。
二月二古庙会主会场在“真人祠”旁举行。因为孙氏被北宋朝廷封为“妙应真人”,故为此称。人们怀着虔诚敬仰心情,从四面八方扶老携幼去祠堂焚香祈祷。东边广场上,搭一戏台,鼓乐齐鸣,古代秦腔剧正在演唱,声音婉转悠扬,观看者全神贯注,时而传来低声议论。到了中午,一阵阵锣鼓、唢呐声由远至近,高跷、车亭饰扮古妆传说故事从街道缓缓走过,摩托车队、汽车队随后浩浩荡荡压阵,使庙会达到了高潮。
药王故里必有名胜古迹,我们在义诊之暇便去浏览。首先是“药王幼读处”,在村北一个幽静的小巷里,此处旧称“鱼儿岭”,是孙氏幼年读书的地方。院内有一棵“千年古槐”,树围粗壮,树叶繁茂,仿佛在叙说1400余年的风雨沧桑。旁有三孔窑洞相连,里面摆几设桌,还有两间厦房,为私塾先生居住烧水之所。孙氏幼时刻苦,少怀抱负,当时西魏大将军独孤信赞他为“圣童”,后来唐太宗颂他为“巍巍堂堂,百代之师”。
孙思邈精通百家,博极医源,集隋唐以前医药之大成,为后世留下了举世闻名的两部《千金方》巨著,对祖国医药学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尤著名画家张文顺积十余年在药王山的生活经历,精心创作成《药王孙思邈故事百图》,不仅生动地展现了孙氏的生平事迹也是画家长期生活在药王故里的辛勤结果。
其次是“真人祠”,为祭祀药王的祠堂。进门走至西边一个高台,映入眼帘的是“挂药柏”,为一横卧之古柏,传说乃药王悬挂药葫芦之树。再穿过九曲回折的彩绘走廊,来到药王大殿,只见大殿五开间,飞檐斗拱,青瓦红柱,巍峨高耸,恢宏雄伟。殿中端坐药王塑像,头戴朝帽,身穿红袍,神态威严,气宇轩昂。殿前铜炉中香火旺盛,烟云氤氲,男女老幼,叩头烧香,往来不断,络绎不绝。真乃“春人来云纷如织,箫鼓年年拜药王”。
最后瞻仰“药王墓”,沿着一条通道往东即到。院内静谧,小径洁净,松柏青翠,红杏含苞。墓前立一通碑,上写“孙思邈之墓”。旁书供奉立碑单位之名。坟冢呈圆形,青砖围成。略左上方有“药王仙茔墓群”,为孙氏祖先之墓地。我们绕行一匝,在此流连徘徊,有“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之感,深思药王之光辉业绩和人格魅力。西院为碑林,有大小十余通石碑,其中有座镌刻现代中西名医数百位之名的碑亭,有承先启后,数典念祖之意。
此外,孙家原有一“老堡子”,据云是孙氏之出生地,至今仍保留其遗址,作为纪念之地。看到遗址城堡坍塌,土墙剥蚀,历经千年风雨,兀然屹立于纵横交错的沟壑之旁,使人感到世事变幻、沧海桑田之痕迹,从而唤起人们回味无穷之沉思!
摘自:《中国中医药报》文/洪文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