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浮子:现今中医大多不擅长切脉,现将本人临床摸索的经验与大家分享,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点启发。
切脉是触觉,以普通人的触觉来说,只能感觉到六种感觉:脉位(浮中沉)、脉力(力度)、脉体(长短粗细)、速率、韵律、硬度(脉体的软硬度)。所有的脉象都是六种感觉的合体。我切脉时不考虑它是哪一种脉象,只是把病人的脉用这六种感觉来对应分析,再综合判断。举个例子:怀孕的脉象,相信学中医的都可以说出来怀孕后脉呈滑象。但什么是滑脉呢?女子怀孕后,一人担起自身与婴儿两者的消耗,所以血流量就会增加,脉体变粗,脉搏会变得有力,速率也会稍快,而婴儿的出现又会压迫周围的器官,给母体带来一定的刺激,也可以说影响了母体的气机,母体的稍微有点气郁。人在受到刺激后血管会应激性的稍微收缩,血管壁会变得不够柔软,也就是有点弦象。总体变化是:脉体变大,力度变大,速率稍快,脉体微硬。母体的脉象变化多大与月份有关,月份越大变化越明显。另外孕妇体质不一样变化也会有一定差别。
脉道难名,我很难用准确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再者这些都是我自己摸索的,没有相应的试验证明。难免有所错误,望大家海涵。如有高人肯指点一二则感激不尽!
切脉六感之脉位论
高位脉,病理的可见于外感,虚损,失血;实热等。其机理是:一实证,邪正交争于肌表,导致肌表的卫气旺盛;邪在阳明,高热消耗旺盛,脉象宏大时,脉位也是轻触即得。二虚证阴津不能够完全收敛阳气导致阳气的外浮。生理的可见于夏季阳气旺盛时的洪脉,及秋季阳气没完全收敛时。
低位脉:实证见于阳气郁闭和剧烈刺激;虚证见于病人阳气虚弱而相对阴盛时。例如寒邪直中、剧疼,病人机能低下。总之病人处于一种新陈代谢缓慢的状态。
切脉六感论之脉力论
常人静止状态下,脉力适中且速率均匀质感柔和。
力过大,邪实而正不虚,正邪交争剧烈。人患病后,机体受到刺激会自动调整以抗邪。人体抗病*的是气血津液,气血津液会在机体调整后比常量增加,脉搏鼓动会变得有力。
力过小,是正气虚,气虚无力鼓动脉道尔显得无力。正气虚之人可以说就是生理机能低下,生理机能低下则气血津液运行量小,不足以把脉道鼓动的有力。
切脉六感之脉体大小论
一般来说脉体大小对应津液的盛衰,血与津液旺盛则脉道充盈,反之则脉体瘦小。但只此一点也不能一锤定音。还要与脉力和软硬度相结合。比如大失血病人出现的芤脉,脉位高(血与津液不能完全收敛阳气至阳气外浮)脉体并不小,只是重按与轻触脉力差不多,并没有随着重按力度明显增加的感觉。就像书上所说如按葱管。大失血病人因机体突然供血不足,脉搏会因心脏代偿而加快。失血越严重则心博动越快,患者生命越危险。所以仅以脉体大小不能完全确定,还要结合其它方面。需要细细体会。
切脉六感之速率论
速率快慢是以患者平时的心律为参照的,而不是西医的60至100之间都视为正常。我们不知道患者平时心律多少,只能根据病人的身体素质估计。脉搏速率过快分为两种情况。一是热,热又分虚实。实热脉搏快而有力,脉体大。虚热脉搏快而细,脉力相对较小。无论虚实都是机能亢进的状态。但是虚热亢进不是真正的亢进,只能通过滋阴平衡阴阳以祛热。二是急性失血造成的心脏代偿。
切脉六感之韵律论
脉搏有正常的韵律,韵律失常可分两类:一是绝对失常。象结代脉。二是相对失常。相对失常时脉搏的搏动间隙稍微不一致,时快时慢或脉力时大时小。这就像一个人拿着锤子打桩,开始时精力充足,打桩的速度均匀,力度相当。当他疲劳时,他就维持不了一个匀速,匀力了。绝对失常与相对失常都是心气受伤的表现,只是轻重不同。
切脉六感之硬度论
我把硬度总结为一种刺激。外科医生的都知道血管在做手术时被器械碰到会急剧收缩,而管壁变厚变硬。这是直接刺激,收缩比较剧烈。在人受到疼,胀,寒冷等刺激时,都会因强度大小不同脉象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硬度。
以上韵律及速率两手表现基本相同。其它的四种感觉两手及三部皆可表现不同。这就关系到起病位的问题了。
为便于理解我是分开叙述的,而在辩证时都是要综合分析的。再者切脉重在实践。就算摸不准,也要把每个病人的脉都认真摸一遍。再结合病人的望闻问诊分析。时间久了自然就有经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