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厅看病、后堂抓药”,是传统的中医坐堂行医模式,只是由于近年一些从事药品、保健品、医疗器械销售的人员在药店内变相推销、误导患者,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才于2001年联合下发通知,严禁在药店以“坐堂医”、“义诊”、“医疗咨询”等名义非法开展医疗活动。
事实上,中医医药不分家,医生对药品的质量、属性、炮制方法非常了解,有中医现场开方抓药,肯定要比单纯由药店药剂师抓药更让人放心。去年,卫生部终于开始解除禁令,允许符合条件的药品零售企业申请举办中医坐堂医诊所,这意味着坐堂医正式得到了国家的认可,为自己正了名。
“禁止中医坐堂对中药销售影响很大。”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康康药店经理赵玉霞说,不让中医坐堂,中药销售只能靠中医院流出来的单子,而中医院为了防止处方外流,往往以外人看不明白的代号替代药名,导致“跑处方”现象越来越少。
康康药店在洛阳有100多家连锁店,店员对中医坐堂普遍表示欢迎,因为这种经营模式有利于中药销售,提高药店的营业收入。“同样是正规中医看病,如果你生病或想找中医调理,是到大医院排队、挂号、候诊、交费,还是到药店享受‘一对一’的服务?”北京同仁堂洛阳药店责任有限公司一位负责人说,“答案肯定是后者。”
中医坐堂解禁,对于改变中医药萎缩的现状无疑是一大利好。有关资料表明,上世纪初我国有中医80万人,1949年为50万人,现在只有27万人。随着一大批身怀绝技的名老中医谢世,中医队伍出现了后继乏人的危机。80岁高龄的老中医杜福洞解放前在药店当过学徒,后来到洛阳市中山医院工作到退休,坐堂解禁之后又被聘请到洛阳市涧西区康康药店。“白术买回来是生的,要用陈土烧热后埋住白术焐熟后变成土白术,方能用药。”半月谈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杜福洞炮制中药的丰富经验让药师们受益良多。
但也有一些业内人士对新政流露出担忧。“中医坐堂解禁固然好,但要警惕在执行中变味,搞不好反而增加百姓负担。”洛阳一位姓宋的中医透露,目前中医和药店合作的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将中药柜台包租给坐堂医;一是聘用坐堂医,按其所开药方卖出去的中药给他提成,提成比例不等,他所在的药店提成比例是25%。
宋医师曾亲眼看到,一个坐堂医一口气给感冒患者开了几十种中药,合200多元,引起病人的强烈不满,而这样的例子并非个案。他告诉记者:“坐堂医要想多拿提成,必须多开药、开贵药,难免会催生大处方。而且即使坐堂医愿意少拿钱,药店老板出于利益考虑也不会答应。由于绝大多数坐堂医属于临时聘用人员,没有和药店老板签订用工合同,不听老板的,就会被炒鱿鱼。”
洛阳市中医药学会理事、洛阳市中医妇科研究所副所长王臻认为,有的坐堂医为了多拿提成,突破自己的主治领域,什么病都治,什么处方都开,扰乱了市场,危害整个中医药产业的发展。他建议:一是要抬高进入门槛,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审核药店和医师的资格,不能一哄而上。二是要成立坐堂医行业协会,加强行业管理。三是有关部门要出台管理细则,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保证中医坐堂的健康发展。
“防止大处方和误导、诱骗就诊者购买药品等现象,关键在于医药分家。”王臻认为,医生应该专管看病,因此,药店不能把医生的收入和处方联系在一起。药店不应该只盯着眼前的利益,而应该从长远发展来考虑,从提高坐堂医的业务水平入手,提高信誉,打出招牌,从而吸引更多的人来店里求医买药,增加药店的营业收入。靠大处方误导和诱骗就诊者购买药品,只能是杀鸡取卵、饮鸩止渴。
2006年9月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医药行业“十一五”发展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用5年时间从根本上改变“以药养医”的局面。河南财经学院一位教授认为,如果医药分家,百姓购买药品就要上药店,药店的规模与药品销售量会激增,现在我国零售药店的执业药师数量只有2万多人,这对于全国十几亿人的用药安全而言无异于杯水车薪。据测算,零售药店要培养100多万名执业药师才可以满足这种需求。中医坐堂解禁,也可对将来医药分家后缺口巨大的药店执业药师队伍提供有益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