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一阁藏明代地方志本草资料阐析

时间
2008-12-09

关键词:明代地方志 本草资料 分析

古代地方志一般由地方政府官职员或由地方政府组织有关人员编集而成,因此较能真实地体现当时当地的情况。方志物产类大多记载地方本草出产状况,它是今天研究历代地方本草发展的宝贵资料。本文就天一阁明代方志所载地方本草进行分析考察,探讨明代本草发展的一些问题。

概况

1981年,上海古籍书店曾影印出版《天一阁藏明代地方志选刊》,影印明代地方志106种,其中88种方志物产类记载了当地本草出产情况。主要包括药物名称、别名、生长环境、形态、产地、采集炮制、功效、贡药等内容。它们分布于明代版图的全国各个地区,反映了当时地方本草的整体概况,对于考察明代我国本草资源状况提供了较为详实的参考资料,具有很高的学术参考价值。地方志详见下表:

天一阁藏明代地方志记载本草概况表

湖南 常德府志

岳州府志

衡州府志

郴州志

慈利县志

江西 九江府志

建昌府志

袁州府志

赣州府志

东乡府志

南康府志

永丰府志

瑞金县志

瑞昌县志

临江府志

福建 安溪县志

建阳县志

建宁县志

延平县志

建平县志

河北 保定郡志

河间府志

易州志

赵州志

隆庆志

大名府志

霸州志

湖北 蕲州志

应山县志

黄州府志黄冈县

黄州府志黄陂县

黄州府志罗田县

黄州府志蕲州

黄州府志黄梅县

光化县志

山东 莘县志

青州府志

莱芜县志

淄川县志

夏津县志

临朐县志

安徽 徽州府志

宿州志

池州府志

颖州志

寿州志

铜陵县志

浙江 太平县志

黄岩县志

乐清县志

新昌县志

惠州府志

淳安县志

武康县志

广东 翁源县志

仁化县志

潮阳县志

琼台志

四川 洪雅县志

云阳县志

夔州府志

马湖府志

江苏 江阴县志

昆山县志

句容县志

海州志

高淳县志

仪真县志

海门县志

通州志

河南 邓州志

兰阳县志

焉陵志

偃师县志

汝州志

光山县志

夏邑县志

尉氏县志

新乡县志

鲁山县志

长垣县志

固始县志

宁夏 宁夏新志

山西 太原县志

贵州 思南府志

陕西 略阳县

云南 寻甸府志

广西 钦州志

不明省份 普安州志

浦江志略

雄乘

许州志

关于本草分类及其内容

地方志物产类的本草内容分类方法与本草著作分类方法有相通之处,皆以草、木、花、谷、蔬、果、虫、鱼、介、畜、矿石为大体。与《证类本草》、《本草纲目》等本草权威著作之分类相比较,地方志本草除上述分类外,还以“药属”单分一类,介绍当地出产药物情况。一般列出本地所产药物,并将之与其他地方所产该药进行比较分析,指出其性质优劣。本地特产药物记载较详,甚至标明出自某山、某河、此前是否作为特产上贡等,这些记载对于道地药材的形成、发展、盛衰变化的研究可谓最初始的资料,如:

《琼台志》药属“大瓠藤水”条:珠崖儋耳无水处种此藤,取汁用之,味甘寒,无毒,主烦热,止渴,润五脏,利小便。藤如瓠,断之水出。此药性味功效类似芦根,然芦根生水中,此药生于无水处,这是其不同之处。

“朝开暮落花”即“粪上红菰”,堪疗疮毒。

高良姜:儋州高良姜茎叶似姜而大,高一二尺,花红紫如山姜。《一统志》:出崖州昌化。

黄沉香条引《倦游录》云:黄熟香有三品,琼崖木朽乃得者宜入药。

枫香:出儋州,树似白杨而甚高,叶有三角,即白胶香也。

藿香:出琼山石地及澄迈沙地。

上述药物均强调出产于琼台地区,说明至少在明代上述诸药为其地方特有药材,直至今天高良姜、沉香、白胶香、藿香仍为特产药广销国内外。至于前二种药物似乎现在不为常用,那么它们的药用价值如何,是否可开发,古为今用呢?

艾,《安溪志》药属谓:“艾可攻百病,今以蕲叶厚而绵多,本地所有者叶薄而绵少……按《莆阳志》谓取艾以布包于新瓦上揉之,其色黄,为□(此字不清,存疑待考,下同)磺艾,其用未详。”安溪、莆阳今属福建境内,由上可知,湖北的蕲艾在明嘉靖时已闻名于外,安溪之艾品质不如它。另,《莆阳志》所载□磺艾,与艾有何不同,功效怎样,它对今天艾叶的使用是否有借鉴,待考。

《钦州志》药属:天竺黄,即竹粉,出 者佳,旧克贡。高良姜:克贡。钦州今属广西。

以上所载均为地方特色药。在这一类内容中,有的地方志还指出某些地方药物,它们不通用于各地。如《建昌志》“药之属”:“白断藤、左旋藤、豆瓣草、碌碡草、鸟不栖草,已上旧志所载,本草无据,姑存之以候博物者考焉。”由此推断,此志作者非为精通医药人士,仅知上五味为药物,故沿旧志将其归类于此,但究竟为何物,作何用,因于本草书中查无依据,故存录之,未作诠释。此五味药,《本草纲目》未载,《中药大辞典》也未收录。除上述五味外,《建宁府志》药属还有石络、光芎、马沉香、土芎、藤香、摄针石、青齐等,它们也都是当时人们使用的药物,而未见于《本草纲目》与今之《中药大辞典》。

此外,地方志另辟“花属”为一类,专门介绍出产的花类。当然,花类为树木所开之花,所述必然联系原树木。这一类本草著作缺如,多收录名人墨客之诗赋、花卉之名称、异名、花开时节、性状、有何功用,其中涉及药用。如:《常德府志》“木属”载:多金凤,花如飞凤。一名凤仙。花有红、白、紫、粉红数种,捣其花叶染指甲成深红色,经旬不退。其子作房,生微触即罅裂,俗呼急性子,研烂用滚汤调服,可治难产。上述凤仙花之名称,尤其俗呼之别名,以及入药功用等均为本草方面的信息,可资本草研究之借鉴。

药属之外,物产其他内容如草、木、谷、蔬、果、虫、鱼、介、畜、禽、兽等类,也内插药用记载,且往往为本草书籍所不收,系具有地方特色的用药体会、经验等,它们补充了本草古籍的内容,其价值颇高。如:《安溪志》物产草类:枪刀草,似凤尾草而叶大,治枪伤。淡酸草,生石间。遍地锦,叶似萍而大,味辛,近园荽。已上三草合而捣之,治蛇伤如神。又毛类,豪猪:世传其胃可治翻胃病。《保定郡志》物产瓜属:棠球,生山野间,有红黄二色,能消宿食。

鸡,《建昌府志》:“种类多,以乌肉白毛者贵。”《九江府志》:“乌骨白羽者入药。”同仁堂的乌鸡白凤丸闻名于世,其中的主药乌鸡系出产于江西泰和县者最佳,可惜笔者尚未查阅到古代的泰和县志,无以确考,但《建昌府志》、《九江府志》均为江西地区古志,业已提示相关线索,由此可知,明代江西地区已经注意到乌鸡入药用,并为鸡类之优者,类似内容为考察道地药材的形成提供了借鉴。

本草与贸易

中药,中医赖之以治病。作为一种商品,它可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古往今来,药铺、药店、药市皆因此而生。中国古代没有工业,农业、手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药物的采摘、种植属农业范畴,加工炮制又与手工业密切关联。药物在人们生活之中可谓不可或缺,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它在我国古代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不仅在中外贸易,抑或国内贸易,它都是一个非常活跃的因素。

药物的价值在于它的疗效高低,而疗效的高低决定于药物的品质,药物品质的优劣受诸多因素影响,关键的两个因素无外乎药物的原始品质及加工炮制。经历无数实践,人们发现同一种药物,异地而生,药物的气味厚薄、药力的强弱存在很大差异,所谓禀受天地之气不同也。各地炮制方法不一样,对其也有影响。因此人们用药往往选择那些炮制优秀、出产于某一特定地区疗效好的药物。华夏大地幅员辽阔,异地出产的不同品种的质优药材内含很高的经济价值,它们作为一个地方与另一地方贸易的商品,能为当地带来不薄经济收入。故考察分析一个地区的药物贸易,尤其是特产药物的贸易收入状况,对地方本草的研究有着十分积极的借鉴意义。此外,它对今天中药在当地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也有借鉴价值。一个好的道地药材品种,如果能够科学合理地开发出来,即可造福一方,其经济效益难以估量。

综上述,研究古代药物贸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保存下来的史料不多,开展研究困难重重。但是地方志的一些相关记载为我们进行这方面的工作提供了线索,本文就此作一些分析探索。

《琼台志》货之属载:槟榔、红花、高良姜、通草、香药(沉香、蓬莱、脱落、黄熟)皆为琼台特产货属,它们不仅作为药物治病,同时作为一种商品,一种本地特产商品,与异地交流贸易,并产生经济效益。这些药物商品的经济盈利,作为地方的财政收入,对琼台地区的商业繁荣、经济发展起着积极作用。《琼台志》曾记载:海南多荒田,俗以贸香为业。又云:地产沉香,香必以牛易之。可见诸类香,包括香药,当时在海南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商品。当地人以此作为谋生之道,可见其利润之丰厚。

又如,《岳州志·卷十一》:“木猪苓,生大云山,俗呼冷饭团,治筋骨暨疥毒多效。正德末人始采售江淮间,有获厚利者。”岳州地处今之湖南省,而江淮指今江浙一带。从明正德年间开始,人们采集木猪苓,可见木猪苓为野生者,因疗效显著闻名而远销外地。此时的木猪苓不仅为病人祛除病痛,而且给出产地区的人们带来经济上的利益。

上述二例为民间药材贸易给当地人们经济生活带来的积极回报。从当地官府来讲,药材同样有着重要的经济作用。

《建昌志·卷四》向上贡纳的药材记载:“香薷等药,南城、南丰、新城三县轮年坐派,每年该银二十七两三钱七分。”

《太平县志》:贡赋药材,白术二十五斤,台芎五十斤,猪牙皂角一斤,粟壳一十二斤,半夏曲一斤,生地黄二十斤,价银二两六钱。

《岳州志·卷十一》:贡岳州府药材京师三百三十一斤八两。南京三十六斤,每斤银一钱五分。

上三志所载皆为官府向上贡赋之药,并明确记录药物价值如何,体现了当时产于该地区的这些药物不仅药物品质优良,且为该地区经济价值较高的商品,也为该地政府经济重要来源之一。可以推测,当地除向上贡赋这部分药外,尚有大量药材进入市场交流,并由此给当地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不论是民间贸易,还是官方贸易,以上所涉及的药物均可谓为当地的质优药材,有的就是当时或日后的道地药材,从这个角度反馈的本草信息对于相关本草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也为现代当地寻找、组织药材生产品种提供参考。

结语

根据明代方志本草内容考察,我国明代各地出产药物品种分布不均,不少地方药物为本草著作不载,很多地方出产药物甚有特色,地方特产药物在地方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而本草贸易为道地药材形成与发展的研究以诸多提示。另据本文考察,地方志本草内容与古本草著作所载是不尽相同的。本草著作着重阐述药物的性状、性能与功用主治。地方志本草则从地方出产角度编集,产地较为明确,并记录地方使用的经验、地方药材的性状特征以及它们在社会经济中所起的作用等等。方志所载本草内容很多方面为本草专著所不载,它一方面可以佐证本草著作记载的内容,并且补充丰富本草内容,从不同角度为我们研究历代本草的发展提供很多新鲜线索,值得我们关注。

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北京,100700)万芳 钟赣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