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藏黑水城文献《辰龙麝保命丹》考释

时间
2008-12-09

关键词:黑水城 辰龙麝保命丹 仿单 风病

摘要:本文首次对俄藏黑水城文献《辰龙麝保命丹》进行释读、辑校,并从文献形制、刻印年代、仿单源流、主治病症方面等作了全面考释。认为TK173《辰龙麝保命丹》是一件现存最早的中成药仿单。“辰龙麝保命丹”是一首通治内外各种风病的方剂。

1906年6月,在沙皇授意下,俄国探险家科兹洛夫(Лк·козлв)率领一支以帝俄皇家地理学会派遣为名的俄国考察队,在我国西北地区黑水城(故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达兰库布镇东南)西城郭外打开一座西夏佛塔,塔中堆满了无数西夏时期的经卷文书,法器雕像。

科兹洛夫率探险队员用40峰骆驼将这批无价宝藏装出黑水城,运往俄罗斯圣彼得堡。其中文献资料被存放于圣彼得堡亚洲民族博物馆(今俄罗斯科学院东方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文物艺术品则收藏于冬宫(今俄罗斯科学院所属的艾尔米塔什博物馆)。

长期以来,俄藏黑水城文献深藏于密室,除少数俄国学者对这些文献作过整理编目及初步研究外,具体内容鲜为人知。1993年4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上海古籍出版社与俄罗斯科学院东方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达成协议,共同编撰、出版全部俄藏黑水城文献。截至2000年12月,《俄藏黑水城文献》汉文部分6卷全部出齐。这批文献内容涉及佛经、历史、法律、历法、医药、占卜、语言、文学、民俗等诸多领域。这批珍秘文献的重光于世,不仅为研究西夏的历史、文化提供了具有重大价值的崭新的材料,而且对佛教史、中古史、法制史、印刷史、医药学、文献学、语言文字学、民俗学的研究均具有重要意义。

《俄藏黑水城文献》中存有中医药文献共17种(包括残片),内容有《孙真人千金方》残卷、古医方书、单验方、佛教医文等。其中TK173《辰龙麝保命丹》是一件现存最早的仿单,它既是文献,又是一件珍贵的文物。仿单中记载了“辰龙麝保命丹”的主治范围及服用方法,对研究中医方剂史、中成药史、及“风病”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年代久远,原件已有残损,且多折痕,字迹漫漶,墨色深浅不一,使今人阅读不易。故笔者不揣谫陋,试将TK173《辰龙麝保命丹》全文释读如下,并作简注及考释。

[原文]

辰龙麝保命丹

1□

2拽支节烦疼身体强直角弓反张徤①忘多瞋②□

3治风冷肢体麻木头目昏眩手足顽庳久治□

4倒筋脉不利或时瞤动又疗偏头疼夹脑风③□

5不可忍及治面上遊风④而生疮(疒+尔)⑤皮肤瘙痒□

6治妇人血藏风虚⑥头目昏眩身体疼痛又治□

7寒因而成风或因泻后而成慢惊手足搐搦□

8体强直精神昏愦摇头弄舌或时着瘛疭面色□

9风皆可通用大人每服二皂子大至三皂子大□

10细嚼温酒下薄荷人参汤茶清⑦亦得小儿每服□

11至一皂子大 煎人参薄□汤?下更?□

①徤:“健”的俗体字。《正字通·人部》:“健,俗作徤。”

②瞋:发怒时睁大眼睛。此引申为生气、发怒。

③夹脑风:头痛的一种。指两太阳穴连脑疼痛,多因风冷侵袭脑户引起。此病名出《太平圣惠方》卷四十“治头偏痛诸方”。

④面上遊风:即“面游风”。外科病名。症见面目浮肿或发红,面部痒如虫行,或发疹,破则流脂水,瘙痒难忍。多由于平素血燥,内蕴湿热,外受风邪所致。

⑤(疒+尔):原为“疢”的异写。此处据文意,当是“疹”的俗体。

⑥血藏风虚:血藏,指妇女胞宫。风虚,当是“虚风”之倒文。血藏虚风即“血风”。指妇女气血亏损,血藏空虚,感受风邪而致头晕目眩,肢体骨节疼痛,心神惊悸等症。

⑦茶清:茶的清汁。

[考释]

一、文献形制与刻印年代

《辰龙麝保命丹》是木板刻印的单叶中成药仿单。[1]纸张为未入潢麻纸。纸幅高22.3cm,宽20.3cm。右侧及下部残损。版框残高16.3cm,宽10.6cm。上方横框中通栏双边黑底阴文(白字),即该成药名称——辰龙麝保命丹,横框高2.9cm,宽9.7cm。其下为竖排的仿单说明文字,共11行,缺第1行,存10行,行存17字(第11行存15字),每行下端缺损若干字。左右单边。字为宋体,墨色淡。至于其刻印年代,俄国学者孟列夫[2]及新编《俄藏黑水城文献·汉文部分叙录》[3]皆认为是金刻本。但笔者认为不能排除西夏刻本的可能,因为西夏立国以后积极吸收中原汉族文化,引进汉族技术人才,掌握了雕版刻印技术,并设置多处刻印机构,刻印了大量汉文书籍[2]。

二、关于中成药仿单

仿单,即旧时介绍商品名称、性质、用途、用法的说明书,多附在商品包装内。所谓药品仿单,是旧时中药店铺所售成药药品说明书,内容为介绍该药品的名称、功效、主治病症,服用方法,服药宜忌等。一般每一件药品用仿单一张,附在药品包装内。由于成药的生产、销售量大,且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故仿单需要量亦大,药店主人往往用木板刻印以备用。移居香港的上海名中医陈存仁在其所著《银元时代生活史》中记述了为京都达仁堂(上海分号)修改该号所售全部中药丸散仿单之事,其中提到达仁堂的一张药品仿单是由明代木板刻印后沿用至今的[5]。

三、关于以辰(砂)、龙(脑)、麝(香)为主药的方剂

孟列夫认为“辰龙麝保命丹”所记述的药剂效用和服法同谢观编纂的《中国医学大辞典》所录“龙麝聚圣丹”相符[2]。这是仅以方名相近而想当然所下的错误判断。考“龙麝聚圣丹”始见于元·许国桢《御药院方》(成书于至元四年,公元1267年)。稍后,元·罗天益《卫生宝鉴》(成书于至元二十年,公元1283年)亦收载此方。二书所载方名、药物组成、主治病症、服用方法完全相同,仅个别药物用量稍有出入。该方共计有20味药物。其主治为:“心脾客热,毒气攻冲,咽喉赤肿疼痛,或成喉疖,或结硬不消,愈而复发,或舌本肿胀,满口生疮,饮食难咽。”与“辰龙麝保命丹”主治范围迥异。此外,服用法亦不相同。

“辰龙麝保命丹”仿单惜缺药物组成,使人不得窥见原方药味。但方名提示,此方中至少有辰(砂)、龙(脑)、麝(香)三味主药。考宋元方书,含此三味药的方剂颇多,如《和剂局方》的至圣丹、至宝丹、至圣保命丹、妙香丸,《卫生宝鉴》的至圣保命丹、龙脑安神丸,《御药院方》的龙麝聚圣丹,《苏沈良方》的妙香丸等。这些方子大多有熄风(消风)、定痫、安神、开窍的功能,当然因配伍不同,各有所侧重。

四、关于辰龙麝保命丹主治的“风病”

从仿单所载主治范围来看,辰龙麝保命丹是一首通治各种“风病”的医方。其中记录风病有:“风冷顽痹”、“夹脑风”、“面上游风”、“(妇人)血藏虚风”“(因)寒(成)风”、“慢惊(风)”等内外诸风病名。记录“风症”有:“身体强直,角弓反张”、“肢体麻木,头目昏眩”、“筋脉瞤动”、“皮肤瘙痒”、“血虚头目昏眩”、“手足抽搐”、“摇头弄舌或时瘛疭”,几乎遍及内外诸风引起的各种症状。从现代的观点来看,这些风病、风症涉及内、外、妇、儿、皮肤、骨、神经等各科疾病,而古人抓住“风胜则动”,“善行数变”的风病特征,以一张方子(估计是大复方)制成丹(丸)药通治,其中的机理值得深思与研究。

参考文献

[1]俄罗斯科学院东方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上海古籍出版社.俄藏黑水城文献(第四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119.

[2]孟列夫.黑水城出土汉文遗书叙录[M].王克孝译.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4:38~54,237.

[3]俄罗斯科学院东方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上海古籍出版社.俄藏黑水城文献(第六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22.

[4]陈存仁.银元时代生活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25.

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201203)张如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