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妇女存在着生理和病理上的特点,所以在妇女疾病的治疗上有其特殊之处,历史上就有"比之男子,十倍难疗"的说法。虽然有如此之说,但在长期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汉代已有专门医治妇女疾病的女医。《汉书·外戚传》记载:"许皇后当娠,病。女医淳于意者,霍氏所爱,尝入宫侍皇后疾。"这是我国医学史上最早的妇科医生记载。宋代,妇产科脱离了内科,成为专门学科。那时有更多的妇产科著作问世,陈自明著的《妇人大全良方》就是其中之一。
陈自明,又名良甫,南宋临川(《古今医统》作建康)人(约公元1190一1270年),生长在一个三代世医的家庭里,年轻时常行医于东南各地,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公元1237年,他担任建康府明道书院的医学教授,在长期的临床和教学实践中,他发现以前的医书中,关于妇产科的记载,有“纲领散漫而无统,节目详略而未备”的缺点,于是深入研究了历代有关妇产科的著作,阅读了家藏的医书,又从东南各地收集医方,进行翻复研究,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就在这一年编成了《妇人大全良方》一书。陈自明自称:“仆于此编,非敢求异昔人也,盖亦补其偏而会其全,聚于散而敛于约,期决无憾云"。后世高度评价《妇人大全良方》,说它"自明采摭诸家,提纲挈领,于妇科证治,详悉无遗”。
《妇人大全良方》二十四卷,共分八门,调经门、众疾门、求嗣门、胎教门、妊娠门、坐月门、产难门、产后门,每 门数十证,总共260余论,论后附方,概括说来,该书论述了妇女的经、胎、产、带、杂病五个部分。
(一)
月经,在中医古书里有“月水”、“月信”、“月事”之称。女子生长到十四岁左右,由于子宫内膜受卵巢激素的作用和影响,产生了“月经”。中医对女子的生长发育规律,早在二千多年前,已有记载了。陈自明在《妇人大全良方》中再次重申:“歧伯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就是说,健康的女子,年龄到七岁耽肾气(指生气之源)方始渐盛,到十四岁,肾气始达充盛,由于这种充盛的肾气作用,促使“天癸”(可能指由性腺分泌出激素类物质)生长成熟。“天癸”又作用于同子宫密切相关的冲、任两脉,于是任脉通、冲脉盛,促进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活动,而产生月经按时而下。关于月经的周期性的问题,陈自明也作了比较科学的表达,“月者,以月至,经者,有常也。”“常以三旬一见。”如果超过了或者不到三旬,他认为是一种病理现象,“其来过与不及,皆谓之病。”又将月经病分为:月水不调,经闭,月水行止腹痛(指痛经),暴崩,崩中漏血(指崩漏)等。为了预防月经病的产生,陈自明首先提出经期卫生的主 张,他说:“若遇经行,最宜谨慎,否则与产后症相类,若被惊怒劳役,则血气错乱,经脉不行,多致劳凛等决。”也就是说,女子在月经期间,精神不宜过度紧张,身体不宜过于疲劳,不然会引起月经病。
对月经病的治疗原则,也作了叙述:“气血者,人之神也,然妇人以血为基本,苟能谨于调护,则血气宜行,其神自清,月水如期。”因此,调理气血,使成为临床上治疗妇女疾病的重要准则。
《妇人大全良方》对女子的一般生育问题,也有详细的记载。“女子十四,天癸至,任脉通,月时以时,于是有子。”据现代医学来说,随着女子从青春期发育开始,卵巢内的卵子也逐渐发育成熟,就有条件受精,发育为胎儿。但在何时易受胎陈自明根据长期的临床实践经验,认为月经后的一周里,为女子受胎期:"经绝后……过六日皆不成始。"这与现代医学上卵巢每月排卵一次的认识也是一致的。
受胎后的鉴别方法,陈自明继承和发展了古代的验胎法。《妇人大全良方》记载了切脉验胎和药物验胎,“若妊娠,其脉三部(指寸、关、尺)俱滑大而疾。”这种切脉验胎法,对后世临床上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一般说来,滑脉也不完全反映为妊娠脉。另一种是药物验胎法,“妇人经脉不行已经三月,欲验有胎,川苔生为末,空心浓煎,艾汤调下二钱,腹内微动,则有胎也。”据现代药理分析,川芎含有川芎内脂、阿魏酸,在临床上少量使用,对子宫有张力增高收缩增强的作用。
《妇人大全良方》对胎儿的发育也有一定的描述,“妊娠一月,名始胚”,“妊娠三月,名始胎”,也就是说,妊娠初期是胚胎形成时期,“妊娠四月”“其时儿六腑顺成”,“妊娠五月,其时儿四肢成”,“妊娠六月”“儿口目皆成”,“妊娠七月”“是时儿皮毛已成”,“妊娠八月”“是时儿九窍皆成”,“妊娠九月,以成皮毛,六腑百节,莫不毕备”,“妊娠十月,五脏俱备,六腑通,纳天地气于丹田,故使关节人事皆备,但俟时而生。”陈自明对胎儿发育的认识,有些与现代医学的认识有出入的,但在七百多年前已有这样的认识,也是不容易的了。
陈自明还提出了孕妇应注意的卫生事项,要注意营养食物,勤洗澡,以及适当的活动。“劳身摇肢,无使定止,动作屈伸,以运血气。”特别对临产妇提倡“时常步履,不可多睡饱食,过饮酒醴杂药”陈自明为了便于人们的记忆,将可能引起流产或损害母子的药物,编成“孕妇药忌歌”。并说:“切须妇人产前忌,此歌宜记在心胸。”在禁忌药物中,有巴豆、牛膝、大戟、三棱、芒硝、斑蝥、桃仁、牵牛、莪术、水蛭、蛀虫等。这些忌用药物中,大多是毒性较强,或者药性猛烈的药物,对胎儿发育都有影响。
陈自明叙述了一般妇女的生理特点外,同时还提出了一些病理现象,他认为有些人患了不孕症,是由于生孕机能的病变引起的,所以要检查男女双方“当先察夫妇,有无痼疾”,然后“依方调治,使内外和平,则有子矣。”陈自明指出,造成女子不孕症的三种主要病症是“或劳伤血气或月经闭涩或崩漏带下”,这都是陈自明长期临床的经验总结。
值得一提的是陈自明早已认识到早婚的弊病,因此他反对早婚,主张晚婚。他说:“天癸始至,已近男色”“而子脆之不寿。”“男虽十六而精通,必三十而娶。女虽十四而天癸至,必二十而嫁”。这样,“孕而育,育而子坚壮强寿。”在今天更有现实意义。
陈自明和《妇人大全良方》(二)
(三)
陈自明对分娩也进行了全面的论述。指出了妇女顺产的过程、顺产妇应注意的事项,同时对难产妇叙述得更细致。他认为:“今富贵之家,过于安逸,以致气滞而胎不转动。”是造成难产的原因之一。同时指出"稳婆(接生婆)不悟,入手试水,致胞破浆干,儿难转身,亦难生矣"。
《妇人大全良方》又列举了古代出现的难产以及助理难产的几种手法:
“横产”即“肩先落”,处理的方法是“凡产母当令安然仰卧,稳婆先推儿身顺直,头对产门,以中指探其肩,不令脐带羁板,方用药催之。继以产母努力,儿即生”。
“例产”即“臀位”。产生倒产的原因是“倒产者言儿未能转身,产母努力故也”。处理方法是“当令产母仰卧,稳婆推入,候儿自顺,若良久不生,令稳婆手入产户一边,拨儿转顺,近户门,却服催药,并努力即下”。
“碍产”也是指"因儿转身,脐带绊其肩,以致不能生。处理方法是“令母仰卧,稳婆轻推儿向上,以中指按儿肩,脱脐带仍令儿身正顺,产母努力,儿即生”。
“盘肠产”,临产前肠子先出,“其肠不收,名曰盘肠”。处理方法是“稳婆以醋水各半盏,默然噀产妇面背,才收不可不知”。
“偏产”指额先露。“偏产者……头偏一边,产虽露顶,非也,乃额角耳。”处理手法是“当令产母仰卧,稳婆轻手正其头向户门,却令产母努力,子即下”。
《妇人大全良方》除记载几种手法外,还记载了常见的产后疾病,有胎衣不下,产后血晕,产后腹痛,恶露不下,恶露不绝,产后发热,产后发痉,产后大便难,产后小便不通,乳汁不通等,并分析了形成的原因,指出了治疗方法和应采用的医方。
(四)
带下病是妇女常见的疾病。一般有“十女九带”之说,它严重地影响着妇女的健康。《妇人大全良方》将带下的类型分为青、黄、赤、白、黑五种。"妇人带下,其名有五。“形成带下的病因是:"因经行产后,风邪入胞门,传于脏腑而致之。”从临床常见病看,以白带、黄带为多,单纯的赤带、青带、黑带则极为少见。
(五)
《妇人大全良方》着重记载了以经、胎、产、带为主的妇女疾病,同时记载了其他的妇女杂病。
“阴挺下脱”,也就是临床上常遇到的“子宫脱垂”。根据现代医学分析,主要是由难产、手术以及多次分娩,引起盆底肌肉、筋膜及子宫韧带的过度伸展及阴道失去支托而下垂的。七百多年前的陈自明,也早已认识到其中一些原因“妇人阴挺下脱,或因胞络损伤,或因子脏虚冷,或因分娩用力所致。”他根据“陷者举之”的中医理论,主张以补气升提为主,用补中益气汤进行治疗。这种治疗方法,目前临床上仍广泛使用。
“乳癌”是威胁妇女生命的一种恶劣病症。陈自明对乳癌的后期证状,作了生动的描述:“山岩崩破如熟榴,或内溃探洞,血水滴沥,此属肝脾郁怒,气血亏损,名曰乳岩”。他认为乳癌初患时,要及时治疗,“可以内消”。如果出现了周期症状,它的预后是“难疗”。陈自明对乳癌症状的描述,在我国医学史上也是首次记载。
“滞下”即赤白痢疾。陈自明不拘泥于前人“积滞所致”的说法,通过他的医疗实践,认为这是与季节性有关系的一种地方传染病。“若一方一郡所患相类者,乃属疫症”。在未能发现痢疾病原菌前,陈白明利用自己的临床经验,能对痢疾进行这样过细的观察和科学分析,可以说是伟大的成就。
《妇人大全良方》不愧为当时最完善的妇产科专书。时隔三白多年后,明代医学家薛己对该书进行了研究,并在1529年加以校订,使这部妇产科专书流传更加广泛,1602一1607年,明代王肯堂著《证治准绳·妇科》时,仍采用了该书的十分之六七。可见,陈自明著《妇人大全良方》对后世影响之颇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