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存第一部中药学专书(一)
谈到中药专书,在我国漫长的历史上为数相当多,但是古代中药书流传至今的,要数《神农本草经》的历史为最早。它大约在1-2世纪编成。
《神农本草经》又称为《本草经》。为什么叫"本草"?这是因为中药虽然包括植物类、动物类和矿物类药物,可是却以草类药物占多数,它含有以草类药物治病为主的意思。所以"药"这个字的构成包含了"草头"。
“本草”这个名称,从流传下来的文献看,最早出现于公元前1世纪或稍前一些时候。在《汉书·郊祀志》里,曾记载到"本草待诏"这种掌管医药的官名,其中写到:汉成帝建始2年(即公元前31年),“罢……候神方士使者副佐、本草待诏七十余人皆归家。”
《本草经》的作者姓名早已失传了,但因古代"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影响很深,所以自古,人们将《本草经》托名"神农"所著,称为《神农本草经》。事实上,《本草经》是汉代以前我国人民用药经验的总结。
《本草经》上所记载的药物,植物类占大多数,有252种,动物类有67种,矿物类有46种,总数为365种。
对药物的出产地点、别名、形态、药性和治疗功能等,《本草经》作了简要的记述。在序录中,初步概括了用药的一些基本理论,如单味药的使用,复方中主药与辅助药的配合应用,以及药物的配伍禁忌等。
由于药物的产地不同,采集时间不同,加工方法不同,药物的作用有很大的差别。有的药物须晒干,有的须阴干;有的药物适宜于制成药丸,有的适于研成粉剂;有的需用水煎,有的需用酒浸或酒炒,也有不可以用酒进行加工的。《本草经》对这些都曾有过论述。
对于用药的剂量,《本草经》也作了说明,尤其是在使用某些有毒性的药物治病时,提出应从小剂量开始,根据用药后的反应,再逐渐适当地增加剂量。
《本草经》所记载的药物,大部分的治疗效果确实。例如橘皮之治疗消化不良,说它有“利水谷”的作用。再如杜仲这味药,书中说它具有治疗"腰脊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和”小便余沥"的功效。作为妇产科常用药的益母草,《本草经》中还首先记载了它医治过敏性皮疹的作用,说以它煎汤浴身,可治皮肤“瘾疹痒”。又如对大黄的疗效,书中作了精彩的描述,说它具有"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之功。长期以来,我国人民喜爱之饮料--茶,在《本草经》中称为苦浆,说"久服安心益气,聪察少卧。"明确肯定了它的醒脑提神功效。
现存第一部中药学专书(二)
见载于《本草经》的药物,有很多直到现在还经常在应用,并为现代科学研究所证实。如麻黄治疗哮喘;黄连治疗痢疾(菌痢);常山、蜀漆治疗疟疾;海藻治疗甲状腺肿;大枣、阿胶补捡;半夏、远志化痰;桔梗、杏仁止咳平喘;薄荷解郁、开窍;丹参活血、止痛;车前子利尿;蜂蜜润肠通便;雄黄杀虫等等。
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宇宙航行员在登上宇宙飞船飞向太空之前,曾饮服适量的“当归素”,据说为的是在宇宙飞行中更好的适应失重状态。这种当归素是用中药当归提炼制成,而在《神农本草经》中就已记载到这种药物,当时主要是用于妇科,当然并未了解到它竞能在以后的宇宙飞行中产生如此微妙的作用。据现代科学实验证明,当归的药理作用,除了对子宫有明显的影响外,还具有提高全身代谢作用、镇痛、镇静以及抗炎的作用。当归所产生的镇静作用以及其他迄今尚未研究清楚的某些作用,或许是使宇宙航行员能更好地适应失重状态的因素。
1972年,甘肃省武咸地区发掘的东汉墓葬中,挖出一批有关医药的木简,在这些木简内所写到的药物,约有100种,其中多数在《神农本草经》里已有所记载,这可帮助我们了解《本草经))所记载到的药物在当时的使用情况。
总的来说,作为我国药物学第一次大总结的《神农本草经》,在医学史上有着重要的价值。它曾广泛流传于六朝(公元3世纪)以后的五百多年间,公元2世纪以后的许多中药学著作,有不少内容是取材于《神农本草经》的,因此可以说它奠定了中药学发展的基础,被后世列为古代著名的四部中医经典著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