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32例

时间
2008-12-09

卢巧珍2005-12-1313:07:51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4年6月第2卷第6期

【摘要】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炎63例。方法 中药治疗组32例,对照组31例,分别给予中药和激素及雷公藤多甙治疗,同时测定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血脂、肾功能等,并检测中药组治疗前后IgG、IgA、IgM。结果 中药组总有效率为93.7%;对照组为45.2%,中药组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血脂、肾功能等均有明显改善,(P<0.01或<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中药组治疗后IgG较前有明显改善(P<0.01或<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炎,确能降低尿蛋白含量,缓解水肿,改善肾功能,具有疗效高,不良反应小,复发率低的优点。

关键词 慢性肾小球肾炎中西医结合治疗 疗效观察

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该病是青壮年多发病,男性多于女性。其机制主要是免疫复合物引起的肾小球损害,是一种难治性的疾病,在临床上单纯地应用中医或单纯地运用西医治疗疗效均不甚理想。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相互取长补短,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61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病例选择63例患者均是1993~2001年来我院的门诊病人,其中中药治疗组男21例,女11例;年龄6~72岁,平均年龄是37.2±16.5岁,病程4个月~7年,平均病程为3.6±1.2年。对照组31例,男20例,女11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情严重的程度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1.2.1中医辨证分型 以1986年全国第2次中医肾病学术会议讨论修订的辨证分型方案的基础上,临床采用本虚标实的辨证方法,分为:(1)脾肾阳虚型———症见下肢水肿、腰酸乏力、畏寒怕冷、面色少华、易感外邪、小便清长、纳差、腹胀、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腻、或边有齿痕、脉细无力。(2)肝肾阴虚型———症见面热潮红、眩晕耳鸣、腰膝酸软、口干咽燥、眼睛干涩,视力模糊,男性伴有遗精,女性伴有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脉弦细或细数。(3)风邪标证型———症见遇外感而反复发作,尿中泡沫明显、面肢水肿同时出现,腰膝酸痛、骨节游走性疼痛,脉弦或弦紧,苔薄白。

1.2.2西医诊断 以黄海燕主编的《肾脏病学》中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标准及病理分型为依据。

2治疗方法

2.1给药方法 对照组:在休息和饮食疗法的基础上,难得同时根据肾穿报告或临床症状和体征指标给予强的松每日1mg/kg,早晨顿服,4~8周后逐渐减量,半年停用强的松;给予雷公藤多甙的患者成人20mg/次,1天3次,小儿10mg/次1天3次,4~8周后逐渐减量,半年内停用该药,疗程为1年,随访2年。中药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1)脾肾阳虚型用健脾补肾、益气活血的方法,药有黄芪、党参、白术、茯苓、山药、仙灵脾、丹参、水蛭、地龙。兼湿热者加用蛇舌草,银翘,苍术;(2)肝肾阴虚型用养肝益肾滋阴的方法药用川黄柏、肥知母、大生地、女贞子、旱莲草、炙甘草、淮山药、山萸肉、杜仲、菟丝子、枸杞子。兼有湿热者加用苡仁、大青叶、板蓝根。(3)风邪标证用祛风益肾的方药有羌活、独活、防风、蝉衣、白僵蚕、黄芪、蜀羊泉、龙葵、露蜂房、全蝎、杜仲、桑白皮。兼阳虚者加用仙灵脾、巴戟肉。兼湿热者加用木瓜、海风藤。用法:成人每次约75ml~100ml,每日2~3次,小儿药量酌情减量,每次约50ml~75ml,每日2次。4周后减用强的松、雷公藤多甙,半年内停用该药,疗程为1年,随访2年。

2.2主要观察指标 测定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尿常 规、血常规、血浆白蛋白、肾功能指标(血肌肝、尿素氮、尿酸)、血脂(胆固醇、甘油三酯)、免疫球蛋白(IgG、IgA、IgM)。

2.3统计方法 治疗前后进行自身配对资料t检验,中药治疗组及对照组进2组资料比较t检验。

3治疗结果

3.1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87年制定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分完全缓解、基本缓解、好转、无效4类。完全缓解:水肿等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尿蛋白检查持续阴性或24h尿蛋白定量小于0.2g,高倍镜下尿红细胞消失,尿沉渣计数正常,肾功能正常;基本缓解:水肿等症状与体征基本消失尿蛋白检查持续减少50%以上,高倍镜下尿红细胞不超过3个,尿沉渣计数接近正常或基本正常(与正常值相差不超过15%),肾功能变化不大;好转:水肿等症状体征明显好转,尿蛋白检查持续减少至1个(+),或24h尿蛋白定量持续减少25%以上,高倍镜下尿红细胞不超过5个,肾功能正常或有改善;无效:临床表现与上述实验室检查均无明显改善或加重者。

3.2中药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比较 中药治疗组3型完全缓解8例,基本缓解12例,好转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7%。对照组31例完全缓解1例,基本缓解5例,好转8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为45.2%中药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

3.3临床症状变化比较 中药治疗组水肿好转率为92.4%,乏力的好转率为76.2%面部痤疮的好转率为100%,畏寒肢冷的好转率为71.4%,对照组浮肿的好转率为46%,腰酸乏力的好转率为44.7%,面部痤疮的好转率为0,向心性肥胖及多毛症的好转率为0。2组相比中药治疗组明显为优,差异有显著性(P<0.01)。

3.4中药治疗组和对照组24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和甘油三酯胆固醇等指标比较 实验室检查结果24h尿蛋白定量治疗前3.12±2.3g/24h,治疗后0.5±1.18g/24h减少尿蛋白效果明显(P<0.01)。血浆白蛋白治疗前31.1±10.6g/L治疗后42.3±1.0g/L,甘油三酯治疗前2.4mmol/L治疗后1.5±0.2mmol/L胆固醇治疗前7.0±1.4mmol/L治疗后6.1±1.1mmol/L血肌酐,治疗前90.4±41.5μmol/L治疗后90.6±49.5μmol/L,尿素氮治疗前5.7±3.2mmol/L,治疗后5.6±3.3mmol/L治疗前后相比具有显著改善作用P<0.05,见表1。

表12组疗效比较中药治疗组

3.5中药治疗组免疫指标比较治疗前后IgG值与正常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2。

表2中药治疗组治疗前后免疫指标比较

3.6不良反应 中药治疗组出现胃肠道反应者2例,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变化,对照组中出现胃肠道反应者有12例,有8例肝功能出现异常,白细胞减少6例停经者12例。

3.7随访结果2年后共随访中药治疗组病人30例,其完全缓解10例,基本缓解12例,有效7例,无效1例。失随访2例,总有效率达到90.6%。

4讨论

慢性肾炎,中医属“水肿”、“虚痨”、“腰痛”范畴,与肺、脾、肾脏腑功能的失调有关。其发病多有外邪诱发因素的侵袭,复由脾肾之气的亏损,久则伤及人体的肾气,以至脾不敛精,肾不固精,伤及血络,血瘀水停而出现临床种种表现。其病势缠绵,病情变化多端,故难以治愈。笔者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和研究从中得到下列几点疏浅的体会和认识。

4.1运用中医的诊治方药有机的结合病理分类法 慢性肾炎根据西医的病理分为5大类型,既系膜增生型;膜性;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系膜毛细血管性;增生性硬化 [1]。祖国医学擅长于辨证施治,理法方药,在治疗慢性肾炎的过程中,笔者应用中医的学术精髓,结合西医的病理类型,取得了进一步的疗效。如病理示系膜增生型,加用鹿含草、蜀羊泉、龙葵、露蜂房;病理示膜性肾病加用紫丹参、益母草、白僵蚕;病理示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加用紫丹参、炙水蛭、炮山甲;病理示系膜毛细血管性加用蝉衣、刘寄奴、茜草、荠菜花;病理示增生性硬化加用炮山甲、炙水蛭、生山甲、棱莪术。病理示可用强的松治疗的患者,重用滋阴清火的药物,如女贞子、旱莲草、大生地、黄精,用来减轻的副反应;在减用强的松时,加用仙灵脾为2周,或停用强的松时加用仙灵脾为2个月,起到激素的递进作用。病理示可用雷公藤多甙治疗的患者加用大青叶、板蓝根、炙黄芪、以减轻白细胞下降、肝脏受损以及月经不调的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