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支气管肺炎
中文又名:小叶肺炎
英文名称:Bronchopneumonitis
疾病简介
支气管肺炎由细菌或病毒引起,故又分称为细菌性支气管肺炎和病毒性支气管肺炎,细菌性肺炎主要因肺炎球菌所致,而病毒性肺炎主要由腺病毒引起。婴幼儿防御功能差,肺脏发育不成熟,故2岁以内发病率最高,多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和急性传染病之后,以冬春季最多见。
症状
症状:起病急骤或迟缓,多数发病前先有轻度上呼吸道感染。轻者先有流涕、轻咳、低热、纳差,1~3日后突然高热,体温38℃~39℃,咳嗽加剧、气促而发病;也有突然发热、咳嗽、气急、烦躁而发病者。
弱小婴儿大多起病迟缓,发热不高,咳嗽和肺部体征均不明显,常见拒食、呛奶、呕吐或呼吸困难。
呼吸系统症状和体征:初期为刺激性干咳,极期喘重而咳嗽反稍减轻,恢复期变为湿性咳嗽伴喉中痰鸣。呼吸增快,每分钟可达40次以上,伴鼻翼煽动,甚至三凹征(胸骨上、下窝及肋间隙凹陷)。肺部听诊:早期胸部体征常不明显,或仅有呼吸音变粗或稍减低,进而病灶扩大可有叩浊音,两肺可闻及细小水泡音,尤以两肺底深吸气时为著;恢复期出现粗大的湿罗音。
支原体肺炎
肺炎支原体是5~35岁儿童和成人肺部感染常见的病原体,其他年龄并不多见.此种可传播的病原体可致流行,但由于有10~14天的潜伏期,流行扩散较慢.本病可在密切接触或在学校,军队等人群密集的地区和家庭中传播.支原体肺炎又称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Eaton因子性肺炎.
肺炎支原体可附着并破坏呼吸道粘膜纤毛上皮细胞.在显微镜下,可见间质性肺炎,支气管炎和细支气管炎.支气管周围有浆细胞和小淋巴细胞浸润;支气管腔内有多形核白细胞,巨噬细胞,纤维蛋白束和上皮细胞碎片.
支原体肺炎症状和体征
最初症状类似于流感,有周身不适,咽喉疼痛和干咳.随疾病进展,症状加重,可出现阵发性咳嗽,且咳嗽时有粘液样或粘液脓性或有血丝的痰液.与典型肺炎球菌性肺炎不同,本病发展缓慢.急性症状一般持续1~2周,随即逐渐恢复.但许多病人可有持续数周的乏力和全身不适症状.本病症状一般较轻且通常可自愈.但少数病人有严重肺炎,有时引起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参见第67节).肺外并发症常见,包括溶血性贫血,血栓栓塞性并发症,多发性关节炎或神经系统综合征,如脑膜炎,横贯性脊髓炎,周围神经病或小脑共济失调等.
体检无重要发现,与病人的主诉和X线改变不相一致.有10%~20%病人出现斑丘疹,此为重要线索.少数病人出现多形性红斑或Stevens-Johnson综合征.
支原体肺炎的诊断
肺炎支原体可从咳痰或咽拭子中培养出来,但分离和鉴定需7~10天,但许多医院的实验室无法作此项检查.痰革兰氏染色见少量细菌,多形核白细胞,巨噬细胞以及大块脱落的呼吸道上皮细胞.胸部X线改变多种多样,但最常见的是两肺下叶片状支气管肺炎,大叶性实变和胸腔积液不多见.周围血白细胞一般正常或有轻度增多.冷凝集反应如连续有滴度升高4倍者或一次滴定效价≥1:64,一般认为是阳性.但只有50%~75%的病人呈阳性,并不绝对可靠.最实用的是采用血清学检测(最常用的标准是IgM单独升高,或滴度有4倍升高且在症状出现2~4周之后出现滴度高峰(≥1:64).
预后和治疗
不管是否治疗,几乎所有病人都能恢复.由于支原体无细胞壁,故对作用于细胞壁的抗生素无效,包括所有β-内酰胺制剂.常用药物是四环素或红霉素,成人500mg口服,每6小时1次;8岁以下儿童给予红霉素每日30~50mg/kg.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亦有效.抗生素治疗可缩短发烧期限并减轻肺部浸润,从而加快症状的改善.但抗生素并不能消灭支原体,因经治疗的病人仍持续携带支原体数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