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养生方法之二:起居养生法

时间
2008-12-08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

张国玺研究员 起居养生法,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遵循传统的养生原则而合理地安排起居,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方法。起居养生法包括居住环境、居室结构、居室环境和气候、起居有常、饮食有节、其他等。中国的传统起居养生法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早在二千年前,中医典籍《黄帝内经·素问》中就有一段有关起居养生的论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起居条件不断改善,人们逐渐养成了起居有常、饮食有节、定期沐浴衣、洒扫庭院、除虫灭鼠等等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并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养生保健方法,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和健康长寿做出了贡献。

一、居住环境

居住环境,是指人们居住地周围的自然环境。我们知道,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而居住地的自然环境与人们的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蓝天白云之下,青山绿水之间当然是人们最理想的居住环境,例如山东省平邑县的蒙山地区,山青水绿,柳暗花明,空气中含有大量的负离子,自然环境优美,有天然氧吧之称,故当地百岁老人的数量明显高于其他地区。所以,在选择居住环境的时候,应尽量选择那些自然环境优美,高爽干燥、避风向阳、空气新鲜、水质优良、树木花草茂盛的地方,要远离有水源污染、空气污染或放射污染的地区,以保证居住环境的舒适安全。现代城市居民楼房的选址,除了交通方便,生活及社会服务设施齐全外,应以日照充足,树木较多,空气清新,湿润清爽的地区为佳。如果居住条件不太好,也可以走出家门,多到有花有草,有水有树,视野开阔,环境优美,空气新鲜的公园内活动。有便利条件的中老年人,还可以到有山有水、有森林湖泊的郊区去登山、游泳、垂钓、采摘、或到风景名胜地区去旅游,样既能呼吸新鲜空气,还进行了有氧运动,对中老年人的养生保健十分有益。在居住地的周围环境中种些花草树木不但对改善居住环境有益,而且还有益于心身健康。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绿色有稳定情绪,调节血压,维持血压稳定的作用。

二、居室结构

居室结构,是指居室内部结构的分布情况。居室结构主要包括有居室朝向、居室空间、居室安排、居室布置和居室环境等。居室朝向:就我国的地理位置而言,房屋的朝向一般以坐北朝南为佳,既具有“冬暖夏凉”的优点,还有利于室内采光、通风及温度、湿度的调节。人们将位于南面的居室称为“朝阳”的房间,位于北面的居室称“背阴”的房间,而位于东西的居室分别称“东”房或“西”房。有人认为,朝阳的房间有利于胃肠疾病的康复,并对防治骨质疏松症有益;背阴的房间有利于高血压病的康复,而东、西房间则是神经衰弱较为理想的康复环境。居室空间:居室的空间的大小应合理,太大不利于采光和保暖,也不利于湿度和温度的调节;太小则不利于空气的流通。居室高度以最高不超过3米,最低不超过2.6米为宜,如居室需要吊顶,居室的高度一定要大于2.9米,否则会有压抑感。居室面积可根据各家庭的经济状况灵活掌握,一般家庭的客厅面积以25~30平米,餐厅面积15平米左右,卧室面积以10~15平米为宜。为了室内的采光条件和空气流通,窗户与居室面积的比例不应小于1:5,否则不利于人体的健康。居室安排:近年来,城市居室的内部结构已逐渐向大客厅小卧室的方向发展。大客厅为全家人共同生活和接待客人的场所,应具有大众化的特点,以宽敞、明亮、优雅、大方为主。卧室为家庭成员的个人生活空间,应突出个体化的特点,可根据个人爱好进行装饰,以舒适安静为宜。居室的房间要根据房间的使用功能而进行合理地安排,以睡眠为主要的功能的寝室,应选择居室面积相对较小,但安静而舒适的房间;以看书学习为主要功能的书房则应选择向阳,宽敞明亮,清静典雅的房间。

三、居室环境和气候

居室布置:居室布置应根据主人的个人爱好而定,但总体来讲,居室的布置应以实用为主,尽量简洁大方,朴实典雅,切忌豪华而不实用。居室墙壁的色调对人体的情绪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淡蓝或淡绿色为冷色调,给人以清新、宁静、安详的感觉,具有缓解情绪,调节血压的作用,较适用于精神紧张或患有高血压病或失眠症的人;淡橙(红)及淡黄色为暖色调,给人以温暖、兴奋、热烈的感觉;一般情况下,客厅以暖色调为主,而卧室以冷色调为主,并根据主人的爱好而适当调整。室内家具的摆放要合理,特别是老年人的居室,门槛应取消,地板须防滑,床宜低矮稳固。居室环境:居室环境的污染主要来源于建筑装饰材料、厨房燃气等,所以在装修时应尽可能地使用环保材料,厨房应设有通风装置。在日常生活中要经常开窗通风,让室外的新鲜空气进入室内并使室内的空气流通。室内或阳台可种植一些终年常青的花木,茶几案头摆放一些鲜花嫩草,窗前的鱼缸内养些美丽的观赏鱼,不但可以美化居室环境,更能使得居室内生机盎然,充满情趣。居室气候:居室内的小气候包括温度、湿度、日照和通风等。人人都希望居室内有一个舒适的环境,所以适宜的室内小气候对人体的健康有利。最佳的室内温度以22℃~25℃为宜,最佳的相对湿度以40%~60%为宜,人们生活在这样的居室环境里会感到非常舒适,精神状态良好,思维清晰,工作或学习的效率较高。但由于自然界的四季气候变化有所不同,故居室的小气也应适当调整。夏季的室内温度以25℃~28℃,相对湿度以低于70%为宜,冬季以18℃~25℃,相对湿度以大于30%为宜。一般来讲室内的昼夜的温差最好不要超过6℃,相对湿度不要少于30%或大于70%。居室内要保证良好的采光环境。阳光不但可以直接杀灭室内的致病菌或微生物,还有利于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和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作用,而且阳光直接照射的效果要比通过玻璃照射好得多,因玻璃可以削弱日光中紫外线的杀菌作用,所以每天应当选择适当时间开窗,让阳光直接照射室内。平时还应该多注意居室的通风问题。有研究资料表明,居室在清晨时的空气污染程度要比室外严重得多,因为房间的建筑材料、装饰材料及家用电器等都可以产生有害气体以污染居室环境,对人体造成伤害。特别新建居室装修后的半年内,由于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所产生的有害化学物质对居室的污染尤为严重,新居的入住者甚至会出现眩晕头痛、恶心呕吐、咳嗽哮喘、口眼鼻咽等粘膜刺激感及皮肤过敏或干燥等等症状,被称为“新建居室综合征”。解决居室空气污染的最好方法就是进行居室通风,新居的室内通风更是十分必要的。北方的冬季寒冷,在防寒保温的同时也应适当进行室内的通风,以便保持新鲜的空气。

四、起居有常

起居有常,是指在日常生活中的作息要顺应自然界的昼夜晨昏和春夏秋冬的变化规律,并要持之以恒。传统养生学认为“精、气、神”为人生之三宝,神为生命的主宰,能够反映人体的脏腑功能和体现生命的活力,故有“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之说。人们起居有常,作息合理,主要作用就是能够保养人的精神,使人精力充沛,面色红润,目光炯炯,神采奕奕,所以清代名医张隐庵称:“起居有常,养其神也”。长期的起居无常,作息失度,会使人精神萎靡,面色萎黄,目光呆滞无神。一日的起居有常:是指人体应按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原则而安排每天的作息时间。中医认为,一日之内随着昼夜晨昏阴阳消长的变化,人体的阴阳气血也进行相应的调节而与之相适应。人体的阳气在白天运行于外,推动着人体的脏腑组织器官进行各种机能活动,所以白天是学习或工作的最佳时机。夜晚人体的阳气内敛而趋向于里,则有利于机体休息以便恢复精力。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人体内的生物钟与自然界的昼夜规律相符,按照体内生物钟的规律而作息,有利于机体的健康。一年的起居有常:是指人体应按照春夏秋冬四季变化的规律对起居和日常生活进行适当地调整。一年四季具有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特点,生物体也相应具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变化。人体在四季气候条件下生活,也应顺应自然界的变化而适当调节自己的起居规律。《黄帝内经》称“春三月,……夜卧早起;夏三月,……夜卧早起;秋三月,……早卧早起;冬三月,……早卧晚起。”意思是说,四季的作息时间应有所不同,“春夏养阳”宜晚睡早起,而“秋冬养阴”则应“早卧早起”或“早卧晚起”。每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对作息时间适当调整。在每日起居养生中,还应注意要长期坚持“冷面、温齿、热足”的保健方法。冷面,是指用冷水(水温20℃左右)洗脸。在一般情况下从水龙头流出来的自来水基本上就是20℃左右的冷水,可以直接用来洗脸。冷水洗面,可以提神醒脑,使人头脑更清为醒,特别是早晨用冷水洗脸对大脑有较强的兴奋作用,可以迅速驱除倦意,振奋精神。冷水洗面,还可以促进面部的血液循环,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因为冷水的刺激可以使面部和鼻腔的血管收缩,冷水刺激后血管又反射性地进行扩张,一张一弛,既促进了面部的血液循环,改善了面部组织的营养供应,又增强了面部血管和皮肤的弹性,所以除能够预防疾病外,还有一定的美容作用。温齿,是指用温水(水温35℃左右)刷牙和漱口。我们知道人体的口腔内的温度是恒定的,牙齿和牙龈在35℃左右温度下,才能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如果刷牙或漱口时不注意水温,经常给牙齿和牙龈以骤冷骤热的刺激,则可能导致牙齿和牙龈出现各种疾病,使牙齿寿命缩短。特别是在冬季气候寒冷的时候,刷牙漱口时更要注意用温水。有研究资料表明,用温水刷牙有利于牙齿的健康,反之,长期用凉水刷牙,就会出现牙龈萎缩,牙齿松动脱落的现象。热足,是指每晚在临睡前用热水(水温在45~50℃)洗泡脚和洗脚。从传统医学上讲,双足是人体阳经和阴经的交接地点,有诸多穴位,对全身的气血运行起重要作用。从现代医学讲,足部为肢体的末端,又处于人体的最低位置,离心脏最远,血液循环较差。应用热水泡脚洗脚,从中医讲可以促进人体的气血运行,并有舒筋活络,颐养五脏六腑的作用;从西医讲可以促进全身血液循环,从而达到增强机体各个器官的生理功能和恢复疲劳的目的。

五、饮食有节

饮食有节,是指每日的饮食要有规律和有节制。《养亲奉老书》就曾指出:“若生冷无节,饥饱失宜,调停无度,动成疾患。”意思是说,如果饮食不注意节制生冷食物,或过饥过饱,或五味调和无度,便会引发疾病。现代医学的研究也证实,诸多疾病如肥胖、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都与膳食结构不合理有关,所以被称为“食源性疾病”。饮食有节,就是要根据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以及消化系统的功能,适度地调节饮食,养成良好饮食习惯,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饮食有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定时定量,是指每日饮食的时间和数量要基本固定,避免有较大的变动。饮食定时,是指每日的进餐时间要基本固定,按时进餐。传统饮食养生学提倡每日的三餐时间为:早餐6~7时,午餐12时左右,晚餐18~19时进餐。按时进餐不但可以保证人体营养物质的需求,而且有利于消化系统的消化和吸收,对健康有益。饮食定量,是指每日的进食量要基本固定,饥饱适宜,避免过饥过饱,暴饮暴食的不良饮食习惯。每日三餐中,以早餐最为重要,午餐次之,晚餐则要适当少吃一些,俗话说的“早饭吃好,午饭吃饱,晚饭吃少”是有道理的。三餐的比例应该按照:早餐,占全日总热量的30%~35%;中餐,占全日总热量的40%左右;晚餐,占全日总热量的25%~30%来分配,这种进食量的分配比较适合生理活动和学习工作的需要。元代的饮食专著《饮膳正要》一书就提到“晚餐不可多食”,民谚也有“晚饭少一口,活到九十九”或“少吃一口,舒坦一宿”的说法。因为夜晚主要为睡眠时间,机体的活动量降至最低,如果摄入过多的热量,就会转化为脂肪贮存起来使人发胖。晚餐进食过多还会增加胃肠负担引起腹胀和消化不良等情况,并影响睡眠质量。2.寒热适宜,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指食品温度的寒热要适宜,二是指食物性质的寒热要适宜。食品温度的寒热适宜,是指不宜时食温度过冷或过热的食品。进食的食品温度应以30℃~50℃为宜。温度适宜的食品可以促进胃肠内消化液的分泌和促进胃肠蠕动,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还有的研究表明,适度的热食不但能够增加人体的食欲,而且还能使人体的精神兴奋,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中医认为过食生冷会损伤脾胃阳气,导致脾胃虚寒,消化功能紊乱和腹痛、泄泻、消化不良等情况。长期食用冷食还会使人的心情压抑,精神疲惫。食物性质的寒热适宜,是指要根据自己的机体情况适当地选择不同性质的食物。有关食物性质在本刊的第3期中已有较为详细的论述,此处不赘述。3.合理搭配,是指要根据个人的营养需求和生理特点科学合理地进行饮食搭配,避免偏食偏嗜。为保证人体能够获得充足的营养成分,饮食要多样化,不可偏食偏嗜。,除母乳外,尚未发现有哪种食物具有全面而丰富营养成分能够满足人体的生理需要。我们所知道的是不同的食物类型所含有的营养成分有着明显的不同,如粮食类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肉蛋类以蛋白质为主,油脂类以脂肪为主,蔬菜水果类以维生素和膳食纤维为主,所以平时的饮食多样化,才能保证营养成分的均衡摄入,促进人体的健康长寿。长期的偏食偏嗜,会破坏营养的平衡,造成某种营养成分的缺乏而引起疾病。4.清淡为主,是指在日常生活的饮食应该以清淡为主。所谓饮食清淡,是指低盐、低脂、低糖、低胆固醇和低刺激等“五低”饮食而言。低盐,是指日常饮食不可过咸,食盐的日摄入量不要超过6克。长期高盐膳食不仅可以诱发高血压,还可导致血液流变学指标增高,血浆胆固醇增高和小血管脂质沉着,这些因素是造成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低脂,是指日常的饮食中油脂要少。油脂类的日摄入总量不要超过25克。饮食中如果摄入过高的脂肪,特别是含饱和脂肪酸较多的脂肪,可能会引发肥胖、高脂血症、冠心病及癌症,甚至影响寿命。肥肉和荤油均为高能量和高脂肪食物,脂肪中主要含饱和脂肪酸,摄入过多往往会引起肥胖,并是某些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应当少吃。低糖,是指日常饮食不可进食过多的甜食。我们所讲得“低糖”是指在日常生活中少食用葡萄糖、果糖、蔗糖、乳糖等具有甜味,口感好,又易于被人体吸收特点的糖。人体食用的糖过多,超出了人体每日的需要量,就会转变为脂肪堆积于体内而引起肥胖或诱发糖尿病等。所以,少吃甜食有益于健康。低胆固醇,是指少食用含胆固醇高的食物。高胆固醇饮食的危害已众所周知,本文不赘述。低刺激,是指少食用辛辣等刺激性较强的食物。食物具有辛辣味的品种较多,如萝卜、芥菜、生姜、大葱、小葱、洋葱、大蒜、韭菜、青蒜、蒜黄、各种辣椒、胡椒、芥末、辣酱、酒等。但我们通常所讲的辛辣食物仅指辣椒、胡椒、芥末及生姜、葱、蒜而言。因为辛辣味食物中所含的辣味物质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少量的辣味可增进胃肠蠕动和分泌而有利于消化,但大量的辣味刺激可损伤胃肠道的黏膜,所以患有胃炎、胃溃疡等慢性消化道疾病者和患有痔疮等肛门疾患者尤要慎食。

六、其他

劳逸适度:是指劳动强度与休息均要适合机体生理功能的要求。传统养生学认为,正常的劳动是日常生活中所必需的,不但有利于人体气血的运行,还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而有益于健康。但过劳则有损于健康,所谓“过劳”是指过度地劳累而有损身体健康而言,有“劳神过度”、“劳力过度”及“房劳过度”之分。劳神过度(即过度的脑力劳动)则耗伤心血,而出现失眠多梦,心悸健忘等症状。劳力过度(即过重的体力劳动)则耗伤元气,而出现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四肢无力等症状。房劳过度(即过于频繁的性生活)则耗伤精气,而出现腰膝酸软,眩晕耳鸣,性功能下降等症状。所以说,无论是脑力劳动、体力劳动,还是性生活都应该有所节制,避免过劳而损伤身体。传统养生学还认为,过逸(是指完全不参加或很少参加劳动或体育锻炼而言)会使机体的气血运行迟缓而不畅,脾胃的消化功能减弱,气血生成不足,正气下降,抗病能力降低,食欲不振,精神萎靡,易感染疾病。所以,根据自己机体的具体情况而适量进行劳动和休息对健康长寿有益。二便通畅:是指人体的大小便要通畅。二便是人体内食物残渣、机体代谢产物和有毒物质的主要排泄途径,二便正常与否,直接影响到人体的健康,所以有“要长生,二便清”之说,这里所讲得清是指两便通畅,能够及时排泄的意思。传统养生学认为,大便秘结不畅,可导致浊气上扰,气血逆乱,脏腑功能失调,因此而产生或诱发多种疾病;小便是水液在体内代谢后以排除废水的主要途径,如小便不通则水湿在体内潴留而生内患。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二便未能及时排出体外而在体内蓄积的氨、苯酚、肌酐等有害物质和毒素,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危害。养成良好的定时排大便的好习惯,即使一时解不出大便,也应按时坐厕,坚持不懈,同时做到有便不强忍,无便不强挣。平时的饮食注意以粗细搭配,清淡为主,多食用粗粮,少食用精米精面,多食些富纤维素较高的蔬菜,以便于胃肠的蠕动排泄。如有便秘症状,应以培养良好的大便习惯、饮食调理、适量运动、推拿按摩等方法为主,不宜过早地应用药物治疗,以免造成药物依赖。排小便要及时,不可因某些因素而强忍不排。排尿要顺其自然,强忍不尿,努力强排,都会对身体健康造成损害。在日常生活中多饮水(每日1500毫升以上),对保持排尿有利。平时要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以建立正常的生理性神经反射,有助于二便的及时排出,做到有便不强忍,无便不强挣,并且注意便后要保持二阴的清洁。起居养生法还包括睡眠养生、服饰养生、沐浴养生、梳发养生等,本文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