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痴呆是一种常见的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该病在我国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快速上升。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老年性痴呆患者大约有600万。目前人们普遍认为,老年性痴呆可能与年龄、遗传、微量元素、中毒等
因素相关。
为了探寻老年性痴呆的确切发病原因,3年前闫福岭教授等启动了“散发性老年性痴呆与脑缺血关系的研究”。
在临床研究方面,他们设立了脑缺血组及正常对照组,重点监测老年性痴呆的两个主要检验指标,即β淀粉样蛋白和糖基化终产物。通过血液检测他们发现,与正常组相比,脑缺血组的β淀粉样蛋白浓度显著增加,糖基化终产物指标也明显升高。
随后,他们又进行了大量的相关动物实验。实验方法为:结扎实验大鼠双侧颈总动脉,致使其大脑供血明显减少,造成大鼠大脑缺血。结果显示,实验动物没有出现因缺血而诱发的脑梗死等病症,但一段时间以后实验动物出现了痴呆症状。他们在对实验动物进行检测时发现,其β淀粉样蛋白异常增高,tan蛋白过度磷酸化,胆碱乙酰化酶活性下降——β淀粉样蛋白在脑内大量沉积,可造成脑细胞减少而引发痴呆;tan蛋白过度磷酸化会使大脑神经原纤维缠结,使脑细胞减少,从而导致痴呆。
通过上述临床和实验研究,闫福岭教授等初步证实,散发性老年痴呆的发病与脑缺血有关。
据悉,该院已将上述研究成果应用于散发性老年性痴呆患者的综合治疗,即尝试采用活血化淤药物来改善痴呆患者的脑部供血,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