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慢性病与知识水平相关吗?

时间
2008-01-23

卫生部近期的调查显示,教育水平较低的人,比教育水平高的人,更容易患上慢性病及过早死亡。以往,人们强调的是多数慢性病是“富贵病”,其富人阶层患病率不断增高令人忧虑,但此次调查却发现了另一新情况,即高知识阶层慢性病患病率低于受教育少者。

患病率特点

这一调查显示慢性病的患病率有两个特点。第一,教育水平越低,慢性病患病率越高。受教育13年以上,慢性病患病率为18.1%,未受教育人群慢性病患病率47.7%,位居患病率最高,表明受教育程度不同的人群慢性病患病率呈现明显差异。第二,不同职业慢性病患病率亦呈显著性差异。工人的患病率为12.2%,机关干部为10.0%,分别排在职业性患病的前两位。军人的患病率最低,仅约0.4%。

慢性病原因

我国慢性病患病率显现出上面两个特点其实是有原因的。一是教育水平越低的,对健康知识的了解较少,在日常生活中无法正确地进行自我保健,从而增加了患病率。二是教育水平低的人群中抽烟喝酒的比例非常高,这也是导致慢性病的主要原因。三是当个人收入低于某一特定水准,收入越低,个人健康状况越差,而且健康恶化程度会随着收入的降低而增大。四是工人患病率高的原因除了与受教育程度较低、缺乏医疗保健知识有关外,与其工作环境存在与慢性病相关的职业危险因素以及较强的体力劳动也有关。五是机关干部的患病率高,主要与精神压力大、缺乏体育锻炼、久坐以及频繁的社会活动中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有关。六是军人患病率低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有直接的关系。

预防重于治疗

慢性病的预防重于治疗,所以普及健康知识是关键中的关键。笔者列出下面10点慢性病预防经常出现的误区,供读者参考。

误区一:慢性病主要危害高收入国家。

事实上,超过4/5的死亡发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据世界银行披露,全球慢性病死亡分布为高收入国家占20%,低收入国家占35%,中低收入国家占37%,中高收入国家占8%。

误区二: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应该先控制传染性疾病再控制慢性病。

实际上,这些国家正处于新老公共卫生问题的双重挑战。既要开展传染性疾病的控制,又在城市地区面临慢性病危险因素与死亡快速增长的威胁,因此,慢性病控制不容忽视。

误区三:慢性病是“富贵病”。

事实是,穷人更多地遭受慢性病的威胁,更多的贫困人口死于慢性病。此外,慢性病可以导致持续的经济负担,使个人与家庭因病致穷。

误区四:慢性病主要影响老人。

据报道,几乎1/2的慢性病致使低于70岁的人早死。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中年人特别容易遭受慢性病袭击。在这些国家,患慢性病的人群正趋向年轻化,死亡年龄偏低。

误区五:慢性病主要危害男性,特别是心脏病主要影响男人。

事实上,慢性病包括心脏病对男女性的影响几乎是相同的。

误区六:慢性病预防是个人的事,与政府无关;患慢性病是由于自身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引起的,患病只能归结于他们自己。

事实上,每个人都具有公平获得生命健康的权利并拥有健康选择时,才可能达到全部的健康效果;特别是孩子,他们不能选择居住的环境和饮食,如果暴露在被动吸烟之中,他们也没有能力了解长期行为的后果。穷人同样受限于他们的食品、生活状态及获得教育和医疗的权利。

误区七:慢性病不可预防。

既然慢性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已知的,如果这些主要危险因素被消除,至少可以预防80%的心脏病、脑卒中、2型糖尿病及超过40%的恶性肿瘤发生。

误区八: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开展慢性病预防的费用难以承受。

实际上,对于世界所有国家包括撒哈拉地区来说,一系列的慢性病干预是非常具有成本效益的,且许多方案在实施时也是非常低廉的。

误区九:有慢性病危险行为也可长寿。

“我的父亲吸烟严重,但活到了96岁。”在任何人群中总有某些不能被大多数典型模式所证实的现象。这是因为,慢性病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有些人很少有慢性病危险因素,但依然患上慢性病,或者在年轻时就死于慢性病并发症,这些情况不可避免地存在,但很罕见;二是绝大部分慢性病患者都可追踪到主要的危险因素,并且通过消除这些危险因素而获得预防与控制。

误区十:慢性病死亡不可避免。

死亡终究会到来,但死亡不应该是痛苦或提前死亡,许多慢性病并不导致直接死亡,而是令生活质量下降,使患者日益虚弱,使患者更加贫穷;死亡不可避免,但非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避免。因此,做好慢性病的预防能够使人们的生活质量更高,生命价值得以最大体现。(原载中国中医药报作者百 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