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肥胖应从幼儿开始

时间
2008-12-07

16岁的欢欢身高176cm,体重100kg。体检医生告诉要控制饮食和加强锻炼。妈妈为了给他减肥,采取坚持清淡饮食,每天让欢欢多喝水,少吃饭,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蛋类高热能食品;早中餐吃饱,晚餐吃少。可是,欢欢受不了这些,妈妈越是控制,他越嘴馋越想吃。

欢欢在节食过程中,为什么总想“吃”而不能自控呢?其实,绝大多数肥胖者都有这种情况。为了减肥,必须节食,但多数人却很难做到,即便是想节食减肥的人,一旦体重减轻,多吃的毛病极易重犯,有的甚至吃得比以前还多。这种情况,原因多而复杂,但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从小就打下了对“吃”情有独钟的心理基础。

“吃”也是人的本能或天性。人类祖先生活在艰苦时代,不得不“有机会就吃”、猛吃、多吃以储备能量。即使当今衣食无忧,人们潜意识里的心理倾向却仍然存在。然而,减肥节食是一种勉强的、理性的、违反本意的自我控制,它只能维持在意识层面,而潜意识下的食欲却时时不忘冲破限制,获得“吃”的满足。

婴儿一出生,能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吃”。婴儿常因饥饿而以啼哭来表达要吃奶。可是婴儿啼哭的原因很多,饥饿只是其中原因之一,许多父母可能缺乏育婴知识,误认为只要哭啼就与饥饿有关,凡婴儿哭啼,就用喂奶来哄孩子不哭。这使婴儿无法学到辨别其它需求等感性的东西,只能感受到不舒服就“吃”。到了幼儿时期,孩子本来就有“有机会就吃”的本能或天性,可是,家长却依然看重孩子的“吃”。现在常能见到这种情况:家庭养育幼儿,尤其是二三岁的小孩,许多父母逼着他们吃,爷爷奶奶哄着他们吃。由于孩子往往易患病体重减轻,父母或爷爷奶奶常鼓励孩子长胖,认为胖是孩子健康的象征。平时,家长对孩子的奖惩,也多以给或不给好吃的东西来对待。这使孩子必然认为,若要赢得大人们的抚爱、赞扬或避免惩罚,就得“多吃”。

家长对孩子这一系列有关“吃”的培养,使其在幼小的心灵里形成了一种定势。这种始于幼童时期的心理定势,就成为他们肥胖倾向的基础。这类家庭的孩子,往往吃的快,进食量大,爱吃美食、甜食、零食,摄入的热量高于身体需要量,长年累月,大量热能转化为脂肪储存体内,导致肥胖。他们到了必须减肥时,体重控制稍有成效后,再遇到吃的机会时,根深蒂固的饮食习惯使得纯理性的自我控制力量大打折扣。

因此,要关心下一代,防治肥胖摧残他们的身心健康,我们应从幼儿抓起。做父母的要多学育儿知识,让孩子从生理和心理上都能健康发育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