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煎煮变迁

时间
2008-06-06

“药煲”常用来形容那些体弱多病,长年需要服用中药的人。中药副作用小、价格实惠,但有一个特点让“药煲”们头痛,那就是煎药的麻烦。如今,免煎中药出现在市场上,大家才发现中药也在与时俱进。回头细数,煎中药也经历了三个时代的变迁

第一代

烟熏火燎瓦煲煎药

场景:药煲在大火上烧着,煲内汤水翻滚,顶开盖子往外溢。煲药的人嚷着“糟糕”,一路小跑过去把火熄灭。本来三碗水煎成一碗水,现在只剩下半碗水。

煎煮中药有讲究,既麻烦又费时。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药方主管药师覃俏峰介绍,煎药之前先要浸泡。煎药的时候放入的水量、煎煮的时间、文火武火的调节都要根据不同的药材来决定。药煎好之后,服用的时间还有不同。

覃俏峰正介绍着,一位病人到药房取药。满满当当一大袋。取药的女士说:“没办法啦,我们是‘老革命’了。一次又不能开多,十天之后还要再来。”

覃俏峰说,在药房有许多熟面孔,他们都自称为“老革命”。他们只喜欢自己拿药回家煎,觉得这样才能得到最好的药效。

不过,很多人虽然煎药经验丰富却还是忽略很多细节。比如一副药分两次喝,有人就分两次煎,煎一次喝一次。其实如果要分两次煎,就应该把两次煎好的药汤合在一起,平均分成两次喝,这样才能保证药效。“

总之,煎中药的注意事项繁琐得很。”覃俏峰说。

第二代

几元钱代煎一副中药

场景:药店的一角,几台不锈钢机器轰轰作响,客人拿着单子询问:“我的药什么时候煮得?我赶时间啊。”工作人员应声回答:“马上就好。”接着,一个个真空包装好的中药袋被装到袋里递了出来。

覃俏峰说,中药代煎刚推出的时候并不红火,人们不太相信这些机器。后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一些人不得已选择了代煎。“刚开始的时候还没有那么好条件,我们是用一个个小玻璃瓶装药的。玻璃瓶不好随身携带,而且也不好保存。”覃俏峰说,真空包装的中药放入冰箱保存,最长时间可以达到半个月。

一些药量大的患者把中药提回家很不方便,煎起来又麻烦。代煎可以一次性把一周的药都煎好。服用起来也很方便,把真空袋放入热水中加温十几分钟,等到袋内中药变暖就可以服用了。2元到5元一副的代煎费,不少人为图省事都放弃了原始方法。

不过,近年一度在街头红火的代煎业务又在逐步消失,南宁市某药店负责人介绍,因为最近水费、电费、人工费用上涨,代煎业务已经没有多少利润可言,所以药店也纷纷放弃了这一块阵地。有的医院、药店也只代煎自己售出的药,不对外营业。

第三代

温水一冲即可服用

场景:吃药时间到了,从包里掏出几个小小塑料袋。撕开后把药粒全混合在一个杯子里,温水一冲立刻药味四溢。

在广西中医学院一附院的中药房里,有一个药柜和其他药柜不同。上面没有整齐排列的小抽屉,没有古香古色的铁把手,直接摆放着一袋袋的中药。工作人员抓药的时候也不需要小秤,一包包取下来就可以了,药方上所用的计量单位不是克而是袋。

工作人员把每日的药按剂量放入药袋里,服用的时候只要把药袋里各味药倒入杯里,加少量温开水调匀就可以了。还有一种农本方的中药,在配药的时候工作人员直接按照分量把各种药物颗粒配好,然后按每日的分量分包装到塑料袋里。病人冲服的时候,就冲一包药粒即可,与冲服板蓝根等冲剂一样。

覃俏峰介绍,有的病人担心这些颗粒只是简单的把药材磨成粉末,药效会不如煎煮的。其实,这种配方颗粒和农本方都是经过浓缩提取的,只是两者的提取工艺不一样。只有一些较为昂贵的药材,比如川贝、阿胶等是直接磨成颗粒的。与传统的药材相比,这种中药的缺点就是价格比较高,一些长期服用中药的病人难以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