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将军夜探瑶寨白衣女大义疗伤

时间
2007-04-14

中医药是中华文化百花园中的奇葩,她造福华夏儿女,祛病强身,延年益寿。古往今来,杏林橘井贤能辈出,既有我们世代景仰的黄帝、张仲景、李时珍这些先贤先圣,还有鲜为人知传颂于民间的神药神医。在湘鄂赣边区盛传的“药姑济世”之说,就是一曲绝唱:相传,在幕阜北麓的药姑山,有李氏姊妹三人,心系乡梓,采药深山,精研岐黄,悬壶济世,其厚德亦为千古交赞。

福人药业,背倚药姑文化的发源地——有着“江南天然药库”之称的药姑山,承药姑济世之夙愿,沐改革开放之春风,得天时地利而聚英才,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研制开发“福人”牌中成药产品,为提高我们民族的健康水平奉献一片至诚。

21世纪,知识经济的狂潮扑面涌来,福人药业将一如既往地奉行“福人,创造健康幸福人”的价值观念,发扬“知危、负责、好学、奉献”的福人精神,遵循“德情做人、智勤做事、信诚经营”的行为准则,坚定不移地走开拓创新、科技兴业的企业发展之路,扎根于民族医药工业之林,为实现中药的现代化与国际化做出不懈的努力。

今天,给大家讲一个关于药姑的传说故事。

岳飞元帅率岳家军征剿杨么以后,朝庭出于“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民族歧视政策,撤销通城县,并派遣吴将军的吴家军、汪千户侯的汪家军驻扎此地,防止杨么的漏网人员潜入瑶寨煽动瑶民在洞庭湖地区“叛乱”。

吴家军就驻在瑶家大本营龙窖山下,沿王家坊至庚陂一线扎营,控制龙窖山西冲、桂竹园两个要道口,严密检查进出山人员。

龙窖山的瑶民是磐古子孙。所以,龙窖山也叫瑶古山。传说,当年磐古协助高辛王打败房王军队以后,携着高辛王公主来到这里隐居,生下三子一女,繁衍了瑶、苗、黎三个民族,在龙窖山周边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汉民族的不断迁入,使他们的活动范围日渐缩小,但他们始终能与汉民和平相处。

瑶民听说朝庭派来军队防范他们“叛乱”,万分寒心。尽管他们无意与朝庭为敌,却也不得不防朝庭的“剿杀”,因此在山隘中建起了“三关九锁”的防御体系。吴将军为做到知己知彼,决定带少数亲军夜探瑶寨。临行,副将请他多带人马,防止意外。将军说:“对于瑶民,我认为以安抚为上策,需要武力对付的是侵占我们大好河山的金兵。此行的目的是为了摸清情况。带多了人马,容易暴露,引起误会,轻起衅端,逼反瑶民。”“那么,将军为何不派人上山送信,请他们的头领下山谈判?”副将谏言道。“朝庭对于是战、是抚,都没有明确的旨意。我们私下谈判,就有私通瑶民之嫌,易授人以柄。还是先探明情况,知会汪千户侯后,据实上奏朝庭定夺才是。”

因为山道陡峭,一行五人只好徒步沿着蜿蜒小道拾级而上。此时正当炎夏天气,山道上却是凉风习习,一路行去,并未见到一个瑶民。

走到蕲蛇盘印时,突然一个亲兵“哎哟”一声,蹲了下去,紧接着一道黑影从草间掠过。吴将军借着微弱的月光一看,只见亲兵的腿上有两个对应的、十分清晰的红点,周边已经淤血青肿。“蛇伤”,吴将军不由急得出了一身冷汗。

正当他们一筹莫展的时候,两道白光在眼前闪过,定睛一看,面前站着两位白衣女子。只见她们蹲在伤者身边,晃动火熠子,点燃手中的火把。其中一女子取出一块瓷片,迅速割开伤口,用力挤出黑呼呼的带毒血液,然后又取出一片陶瓦,倒上一些棕色粉末,放到火把上焙烤,接着将焙热的粉末撒在伤口,进行包扎。随见伤者停止了呻吟,脸上痛楚的表情也平和下来。

“你们是什么人?”虽然亲眼见到她们救治伤兵,吴将军仍不失警惕地问道。

“我们是瑶家郎中。你们是奉朝命来对付我们的官军,但听说吴将军并不敌视我们,所以特来救治您的亲兵,向将军敬以善意。”一白衣女子神定气闲地回答。

原来,瑶民也时刻关注着官军的一举一动,吴将军上山时,两位白衣女子已如影相随。瑶民首领派两位郎中跟踪的原因,是因为龙窖山上有一种叫荞壳蚪的剧毒蛇,据说它们会吐蛛丝一样的白线,缠在它们潜伏的草间,只要有人、畜碰上这根线,它们就迅即咬伤人畜,以剧毒致其死命。吴将军要通过的蕲蛇盘印正是蛇多伏之处,极有可能受到蛇的攻击。因此,郎中及时施救,以向官军传递和平相处的信息。两位女郎中因常年采药山中,炼就了不凡的身手,也养成了高尚的道德品行,被人称为仙子。她们使用的药末就是金刚藤蛇伤散。

吴将军了解大概始因后,举目一望,山道上下已站满了手持枪、弩的瑶民。在女郎中的护送下,吴将军一行来到瑶家首领驻地大风磅,会见首领。首领请吴将军转奏朝庭,在此金兵入侵,大敌当前之时,瑶民也会与官兵一致对外。

吴将军回驻地后,把情况知会了汪千户侯,联名奏报了实情。因此,汉、瑶之间的和平得以继续维持。数年后,通城县建制也得以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