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舌典型治案

时间
2008-12-02

舌典型治案

本治案乃是“恻隐仁心术体现,出手即效快救人”百则典型示范医案之一,作于2004年9月.

患者杨再明,男,39岁,重庆秀山县东大街人。2004年9月12日9时半左右早餐过程中突然发病,家人立即送入县人民医院急救。然直至下午5时,非独不见任何减轻,反倒发作越勤越重。医院称从未见过,不知何病,深感束手无策,遂劝其出院(此医院还算有良知,不象某些医院,明明自己技术有限医不了,还死死挽住病人,不让出院或转院——影响经济收入嘛!8月底应邀出诊于浙江杭州,见标示着具有急救功能的某特大西化中医医院,其住院部5楼一病室,住有两个病人,一个是惊恐而成的痰厥证,已住了20余天,钱花了近12万元;另一个是典型的植物人,已住了近8个月,钱花了41万多。两例看来,除了保有一口气在,看不到任何痊愈迹象。痰厥证病家欲转请“土八路”郎中,要求出院,却遭百般威胁阻拦。植物人男保母悄声说:“他们技术不怎么样,可钱没少挣。”)。

回到了家,总不能坐以待憋(毙)。于是其母上街,漫无目标向路人求诉:“哪个能救救我儿嘛……”时遇一卖凉粉子妇女,见而问咋回事,回云怎么怎么。曰:“那你赶快去找平凯那个张医生,那年我娃儿就是他救的。”患者母以为“张医生”可能就是一个跑滩的游医或摆地摊的土郎中,但因病况紧急,虽然心中有疑,还是毅然一路找来。见张医生处是正待竣工之宏伟大楼,而一二层已住了这么多病人,就坚信其子有救了!

被接去其家,见患者人瘦体单,坐于沙发,喉中充满痰涎,无法言语和吞咽。忽又严重发作:两眼突臌,颈侧静脉怒张;口角痰涎绵绵,不断外涌;舌暗紫如猪肝,大而老辣,如毒蛇出洞,从上下咧唇咬合的齿间颤颤悠悠努挤出来,足有3寸长,连舌根都几乎努到口外,塞满了整个口,而颈部咽喉处则因而被扯成了一个硬节大包。患者憋气难受,痛苦之状莫名。视手:双手振颤,六脉沉洪,十甲无甲印,但掌纹简洁,命线未断。患者妻云,其夫常烂酒(酗酒)。

视诊毕,云:医不打包票,但短则3日长则1周,应不难痊愈。患者妻不以为然,显得不是很相信,只是没别的指望,姑且拜托。

病家于晚7时入住,迅速拟定施治方案:

1、刺血疗法:常规消毒十宣穴,用瓦针点刺,令出血;

2、外点疗法:开水化冰片3克,待稍冷,用棉签不时点涂舌面;

3、静滴疗法:清开灵注射液60ml配入G.N.S500ml注射液,快速静脉滴注,连滴3瓶;

4、汤饮疗法:煎服汤药方 —— 涤痰导赤泻心汤加减:

黄连10克 姜半夏20克 陈皮15克 茯苓30克

枳实15克 胆南星20克 菖蒲15克 远志10克

生地10克 淡竹叶10克 木通20克 防风20克

柴胡15克 黄芩10克 全蝎10克 蜈蚣2条

应对紧张而有序。

静滴第1瓶液时,患者长舌逐渐回缩;待汤药煎好,患者已能适当吞咽。遂停止外点,在静滴同时频饮汤药60ml,费时约1小时,患者喉中痰涎逐渐见少。

13日凌晨3时半,静滴结束,而患者已于1时左右开口说话(家属的不信任感早消除了)。6时左右,患者索要饮食,其时除伸舌、伸手尚略见微颤(热动生风),余已无任何不适。单服汤药,观察3日,手与舌已不再颤,带一疗程葛根解酲汤粉剂出院(每日2次,每次5克,开水冲服,连服4周),临床治愈。

按:患者质瘦,且平素嗜酒,根据瘦人多火与酒客内蕴湿热推知(《伤寒论》第17条:若酒客病,不可与……),患者当为湿热火毒体质。根据五运六气学说,上午9时至11时地支属巳,五行属火。根据新中医人境(天)相应观,湿热火毒体质遇地支巳火,火上浇油,当发病。湿本裹热,再为火毒熬煎而为浊痰,痰浊阻塞经隧,臌蒙心窍,火毒涌动不得外泄,遂有纵舌诸症(11时至13时属午火,病当更重)。

纵舌一病,最早见于经典《灵枢》“寒热病篇”:“舌纵、涎下、烦闷,取足少阴。”以后代有记载。纵舌病发作,临床大抵可见三大证机:一是气虚失摄,这是正虚无邪而病的虚证;二是气虚郁滞,这是正虚成邪而病的虚实夹杂证;三是痰阻火涌,这是邪盛阻正而病的实证。一般来说,此三大证机不是死证。但这并不意味着见到舌纵症状就都能有救。典籍《辨舌指南》“观舌总纲”即记有死症:“若发热口噤,临死舌出数寸者,此女劳复,阳气虚极也。阴阳易,舌出数寸者,死征也。舌出数寸者,又有因产后与中毒、大惊之候也,据证治之犹可生也。小儿病舌出不能收者,心气散也,不治。”

急症暴发,多为实证,而本案正是痰阻火涌实证。根据新中医还正祛邪论:“疾病因邪盛而成者,祛其邪。”这意味着祛邪即足以还正。祛邪有三个途径,即抗邪、化邪与排邪。本案紧急,因而祛邪的三个途径都用上了,列表如下:

冰片点舌

抗邪——清热镇风 泻心汤合止痉散

静滴清开灵

化邪——化痰开窍

祛邪 涤痰汤

刺血十宣

排邪——外泄火热

导赤散

本案患者病愈,即要拜师习医。此乃人生会心之事。从医以来,遇如此者多矣。然真能“板凳一坐数年冷”者,凤毛麟角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