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普仁谈中医创新

时间
2008-12-02

今年已82岁高龄的著名针灸专家、原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主任贺普仁主任医师,大家都尊称为贺老。日前,贺老就“继承”、“创新”等始终困惑中医界的棘手问题向记者谈了自己的看法,令记者感到既“入木三分”,又非常前卫,还很实在。

中医怎么自主创新?

当记者问及中医界的自主创新应该怎么做时,贺老并没有直接回这个问题,而是先谈到了自己多年“继承”的体会,然后由此及彼,再谈到自己对“创新”的认识及做法。他强调的是:继承与创新是不可分割、共同成长的一个整体,而创新成果即是继承水平的客观体现。

贺老说:“我搞了那么多年针灸临床,其实是学习、继承古人和前辈的经验多。在很长时间以内,诊治什么病都是按照他们说的做,不敢‘离谱儿’。可是呢,古人、前辈的知识、经验也有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尽管我已经记忆得很纯熟了,但有时遇到病人却用不上。随着找我看病的人越来越多,遇到书上没有记载或其记载方法疗效不好的病也越来越多。我就得想办法钻研技术,解决问题,否则对不起病人!例如,对于火针的应用,自古以来记载就很少,《内经》记载火针的适应证是治痹证,没有记载治疗其他病;到了唐朝,才有记载治乳痈、癥瘕;到了宋朝,又记载治胃脘痛、腰痛,也没有记载治其他病。为了想办法治疗白癜风,我就参考古书上以灸穴位治疗的方法,试扎火针,还真解决问题!病人的皮损很快就恢复正常颜色了。此外,我用火针对于牛皮癣、色素沉着、帕金森氏病等的治疗方法和经验,都是这样创造和积累的。我认为,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病人和疾病的情况以及服务环境都在不断变化,尽管前人没有记载,但我们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得到了一些新认识、找到了一些好的治疗方法,这就是中医的自主创新!”

中医创新存在什么问题

在谈到现在中医界一些影响继承创新的深层次问题时,贺老说:“中医创新不足,问题出在根源上。现在,支撑中医发展的主要力量是教学、科研和临床三支队伍。这三支队伍自身存在的缺点和问题,影响了创新工作开展。例如,在教学队伍中,有些教师只求‘自圆其说’,没人反对就行了;在科研队伍中,有的研究者往往是把研究科题做到成果获奖就完了,就扔到一边儿了;在临床队伍中,一些大夫只求病人治疗有效,就完了。因此,建立创新意识要从提高这三支队伍的总体素质和水平上下功夫,改变不求甚解、不愿刻苦钻研和脱离实际的作风。例如,现在中医科研强调搞标准化,目的是建立检查机制,进行质量控制。在针灸方面,针具要标准化、手法也要标准化、穴位要取标准穴点,但是,对以标准检查中医,特别是针灸临床可不像检查‘注水肉’那么简单——看看、摸摸就行了。不同流派、不同大夫都有自己习惯用的针灸用具、取穴方法和一套行之有效的针灸手法。怎么按标准检查和控制针灸大夫的医疗行为呢?如果没有办法解决这些问题,制定这些标准有什么意义呢?更有甚者,有些常用的针灸‘标准’现在已经不适用了,以我们常用的针刺‘醒脑开窍’为例,其有效标准是针刺时病人出现‘呲牙咧嘴、流眼泪’,即要把病人扎得痛到那‘份儿上’才行,如果大夫都按这个标准扎针,不是把病人都扎跑了吗?还怎么让针灸走向世界在国外传播呀?又如,现在大专院校的中医教材甚少讲中医古典原著,这怎么能让学生从源头了解和理解中医呢?所以,我认为,要想在中医队伍中真正形成继承创新的风气,首先需要花大功夫,动‘大手术’,对三支队伍进行总体的‘创新改造’。”

创新要摒除学术不良风气

在谈到阻碍中医创新工作开展时,贺老提起当前学术界的一些弊病。他说:“现在学术界有很多阻碍中医自主创新工作开展的不良风气。例如,有个别人靠着会钻营得到了‘专家’的虚名、在科技机构或部门‘平趟’,既能得到科研经费,又能获奖,甚至还能得到各种高级专家的头衔和待遇,但都是虚名,靠花钱、送礼得来的。这样的科研、学术不正之风必须要克服掉。又如,少数人的成名成家,是靠着多写、多登文章,请人‘炒作’自己,而不是靠在临床实践中刻苦工作、锻炼成长起来的,所以名气大、实际工作能力差,当然,这与现行体制也有一定关系,但无论问题出在哪一方面都需要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