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素瘤症状因分型而异,如属结节型者,初起为兰黑色隆起性结节,周围绕以红晕,迅速增大,破溃,很早发生转移;若是浅表扩散型,初起为斑疹,后变为结节,直径约2.5厘米,常
呈弧形,褐色、黑色、粉红色甚至灰或白色。此外,亦还有恶性雀斑型,临床常用的偏方、验方主要如下。
方一:
①丹方:水银、白矾、青矾、芒硝各180克,食盐90克。
②糊剂:上丹方结晶18克,蟾酥、红娘、斑蝥各0.5克,洋金花粉1克。
①方各药混合共研,至不见水银珠为度,转入砂罐内加温,蒸去水分,使成“丹胎”,再将砂罐倒置于瓷碗内,盐水石膏封口后置于荷叶水坛口上,坛内装水约10公斤,罐内放炭火加热约2小时后,冷却瓷碗,取出粉末(以白色结晶为佳),研细后即为五虎丹。②方各药以面糊调制成糊状即得。用时涂布于癌肿表面。
本方源于《湖北中医杂志》1982.4期,功能祛腐敛疮生肌,适应于恶性黑色素瘤。
方二:
猕猴桃250克,狗肉500克,鸡蛋2个或猪肉适量,猕猴桃根120克。先用猕猴桃和狗肉共炖汤服,后每天用猕猴桃根,鸡蛋或猪肉适量炖服,30克为1个疗程。
本方源于《福建医药卫生》1976.2期,对眼部恶性黑色素瘤有效。
方三:
菊花、海藻、三棱、莪术、党参、黄芪、银花、山豆根、山慈菇、漏芦、黄连各100克,蚤休、马蔺子各75克,制马钱子、制蜈蚣各50克,紫草25克,熟大黄15克。将药共研细末,用紫石英100克,煅红置于2000克黄醋水中,冷却后将其过滤,以此醋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日2--3次,每次25—30粒,饭后1小时温开水送
服,禁食刺激性食物。
本方源于《湖北中医杂志》1982.4期,功能清热解毒消肿,适应于恶性黑色素瘤。
方四:
牛黄50克,麝香30克,冰片40克,黄连90克,硼砂120克,雄黄60克,绿豆100克,柿霜适量。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1.5克。每次1丸,每日3---4次,噙化。20日为1疗程,连用2--3个疗程后停药,1个月后再服用。
本方源于《中西医肿瘤治疗大全》,功能清热解毒,消斑散结,适用于因热毒炽盛而致的咽喉部恶性黑色素瘤。
方五:
熟地15—30克,杞果15—30克,山萸肉15克,何首乌、黄精各30克,茯苓15克,黑芝麻、黑豆各30克,丹皮15克,白蔹、木贼各30克。每日1剂,水煎服。
本方源于《中西医肿瘤治疗大全》,功能滋补肝肾,适用于恶性黑色素瘤属肝肾两虚型。
方六:
五倍子粉、黄柏粉、青黛、枯矾末、橡皮末、生肌散各2份,珍珠粉1份。将药粉混匀过筛备用,每用少许,局部外敷。
本方源于《中草药防治肿瘤手册》,功能祛腐生肌,适用于恶性黑色素瘤溃烂难敛。
方七:
龙胆草6克,黄芩9克,栀子6克,泽泻10克,木通、车前子各6克,当归、生地各10克,柴胡5克,萆藓10克,茵陈15克,滑石10克,甘草6克。每日1剂,水煎服。
本方源于《中西医肿瘤诊治大全》,功能健脾化湿,适用于恶性黑色素瘤脾虚湿盛型。
方八:
当归、黄芪各15克,黄芩9克,生地15克,熟地9克,天冬、麦冬各10克,天花粉9克,红花、桃仁各6克,川芎10克,白芍15克,何首乌20克,甘草6克。每日1剂,水煎服。
本方源于《中西医结合肿瘤诊疗大成》,功能养血润肤,适用于黑色素瘤属血虚风燥之患者。
方九:
黄芪50克,人参4克(据病情常选用红参、西洋参、生晒参、太于参、党参),炒白术、茯芩各15克,当归10克,白芍30克,生地20克,石斛10克,藤梨根、猫爪草、白花蛇舌草各30克,夏枯草10克,七叶一枝花20克,石见穿、鳖甲各10克,薏苡仁30克。每日1剂,水煎服。
本方来源于《中医函授通讯》19跖.15期,功能滋阴清热,补养气血,化瘀解毒,适用于恶性黑色素瘤。
方十:
五倍子粉、黄柏粉、青黛、枯矾末、橡皮末、生肌散各2份,珍珠粉1份。将药粉混匀过筛备用,每用少许,局部外敷。
本方源于《中草药防治肿瘤手册》,功能祛腐生肌,适用于恶性黑色素瘤溃烂难愈。
方十一:
熟地10克,龟板15克,黄柏10克,知母12克,山药10克,山萸肉9克,丹皮、枸杞子各10克,石斛15克,炙甘草6克。每日1剂,水煎服。
本方源于《中西医结合肿瘤诊疗大成》。功能滋阴降火,适用于黑色素细胞瘤属阴虚内热证。
方十二:
黑木耳39克,木贼30克,玄参12克,牡蛎30克,夏枯草60克,橘红12克,重楼、荆皮、半枝莲各30克,蛇莓、白花蛇舌草各印克。水煎2次,早晚分服,每日1剂。
本方源于《四川中医》1983.5期,功能清热解毒,活血消肿,适用于恶性黑色素瘤。
方十三:
首乌、狗脊、荆皮、木贼、重楼各30克,玄参15克,牡蛎20克,蛇莓、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各60克,黑木耳30克。水煎2次,早晚分服,每日1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