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的药用

时间
2008-12-02

属薯蓣科缠绕性草本植物。原名薯蓣。据《本草纲目》记术因唐朝代宗名"预",封建时代为了避讳,改为薯药,后来又因宋朝英宗名"署",再改为山药。山药有野生、家种;山地生、平地生等等。药用多以山地生、以野生者为佳。≮美食性昧 ≯

甘、平、无毒。

≮美食成分 ≯

块根含胆碱、粘液质、尿囊素、淀粉、氨基酸等。

≮美食功效 ≯

滋养强壮,助消化,敛虚汗,止泻,治消渴及夜尿、尿频、妇女带下等。

脾虚腹泻(包括慢性肠炎,消化及吸收不良:

山药半斤,莲子、荧实各120克,共研细粉。每次以2~3调匙,加白糖适量,蒸熟作点心吃,每日l~2次,连续服用,有效。

糖尿病,口渴,尿多,善饥:

山药15克,黄连6克,水煎服。或山药、天花粉等量,每日30克,水煎分服。

冻疮,丹毒,痈疽肿毒初起:

鲜山药捣烂涂敷于患部,干即更换,数次即消。(或加蓖麻子仁数粒一同捣烂外敷更好)。

咳嗽痰喘(包括慢性气管炎,老人慢性支气管炎):

鲜山药捣烂,与甘蔗汁半杯和匀,炖热服之,一日z次。

项后结块,赤肿硬痛(包括淋巴结炎肿、项背痈疽等):

鲜山药一段(去皮),蓖麻子2~3粒(去壳),同捣烂研细和匀,贴于患部,一日更换2次

肾虚梦遗,脾虚便涪,老年阳虚,小便频数:

山药零余子(山药藤上所结的珠牙)30~60克,煮熟去皮,加白糖少许,临睡前服之,胜如山药。

肺病发热咳喘,自汗,心悸,便溏:

山药60一120克,煮汁饮服,或每日适量煮食之。

山药,既是食用的佳蔬,又是常用的药材。人工种植的山药,肉色洁白,味甘粉足,个大质坚,多供食用。

山药为薯蓣科植物薯蓣的块根,具有补脾养胃、补肺益肾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脾虚久泻、慢性肠炎、肺虚咳喘、慢性胃炎、糖尿病、遗精、遗尿、带下等症。

山药作为保健食品,在我国至少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成书于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将山药列为上品,不过当时的山药可能是野生的,还未进入人工栽培阶段。到了唐代,《四时纂要》引用道士王所著的《山居要术》,对山药栽培作了较为详细的记载。中医认为,山药“主伤中补虚,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许多古典医籍都对山药作了很高的评价。在民间,山药是人所共知的滋补佳品。它含有蛋白质、糖类、维生素、脂肪、胆碱、淀粉酶等成分,还含有碘、钙、铁、磷等人体不可缺少的无机盐和微量元素。

现代科学分析,山药的最大特点是含有大量的黏蛋白。黏蛋白是一种多糖蛋白质的混合物,对人体具有特殊的保健作用,能防止脂肪沉积在心血管上,保持血管弹性,阻止动脉粥样硬化过早发生;可减少皮下脂肪堆积;能防止结缔组织的萎缩,预防类风湿关节炎、硬皮病等胶原病的发生。许多滋补方剂,如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归脾汤、参苓白术散等中药都含有山药。从明代流传至今的益寿食品———八珍糕,是由山药、山楂、麦芽等8味中药研为细末,和以米粉制成的糕,用于治疗老人、小孩的脾胃虚弱,食少腹胀,面黄肌瘦,便溏泄泻之症,效果显著。

山药的食用方法很多,如对脾胃虚弱症,用鲜山药200克、大枣30克、粳米适量,煮粥加糖调服;或鲜山药100克,小米50克,煮粥加糖食用;另用山药配扁豆、莲米等煮粥服用亦可。对肺虚久咳、肾虚遗精等症,可取鲜山药10克捣烂,加甘蔗汁半杯和匀,炖热服食;亦可单用山药煮汁服用。山药属于补益食品,又有收敛作用,但有湿热寒邪以及患便秘的人等不宜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