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思维让古老中医“活”起来

时间
2008-12-02

中医药学是我国独有的传统医学,也是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其简便验廉的优势赢得了广大群众的认可。目前,我国有近3000所中医医疗机构、数十万中医药人员,承担着全国每年近1/3的门诊量,中医药服务遍及城乡,为广大群众的健康以及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近日,本报记者走进部分“全国示范中医院”,从突出中医特色、发展专科专病、开展中西医结合、着力人才培养以及打造国际型中医院、现代化中医院等方面,展示亮点和成绩,让群众更加了解中医药,也使其他医院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在美丽的杭州西湖东畔,有一座现代化的三级甲等中医院——有着近80年历史的浙江省中医医院,其“现代”,不仅仅是门诊大楼、病房楼里设施和装修的现代,更体现在古老中医药和现代技术随处可见的结合和应用。

用现代管理方法传承中医

电梯缓缓从环境幽雅的门诊大厅升到7层。一下电梯,进入右手边的门,一块古色古香的屏风首先映入眼帘,屏风上写着“大医精诚”四个绿色的大字。

这里是浙江省在省中医院挂牌的名中医研究院。浙江省中医院是“名中医研究院”工作的实际管理者和实践者。这一层十几间办公室分别挂着不同的门牌:体质辨识工作室,养生保健工作室、名医示范工作室,名医工作室……

在一间名医示范工作室内,记者看到一套先进的声像采集系统。王坤根,老中医专家,也是浙江省中医院前院长。他介绍说,老中医传统“带徒”的方法是让学生在一边看,然后抄抄处方,而这一套声像采集系统把老中医“望闻问切”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动作都记录下来。这些声像资料既可以供研究、交流使用,也可供教学使用,而利用现代技术传承中医药是浙江省中医院人的思路之一。

谈及中医药的师承,王坤根感触颇多。1982年,浙江省评出了42位高级中医师,至今只有7位在世,平均年龄达到87.6岁;1994年,浙江省又评出了102位名中医,至今健在的还有95位,平均年龄达到66.2岁。他说,名中医年龄老化的问题已经非常严重,如何把老中医的经验留下来,让年轻人接上去,成为刻不容缓的事情。而利用现代的管理方法传承中医药是浙江省中医院人的另一个思路。

王坤根说,传统的师承方法是“一师一徒”或者“一师多徒”,这种做法的结果是中医各门派之间“老死不相往来”,而“群师代群徒”是浙江省中医院的一个特色。通过“群师带群徒”与“一师多徒”结合起来,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也拓宽了各个流派或者门派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群师带群徒”就是解决师承中“个体化”知识“群体化”的问题。王坤根说,一个名中医的造就需要3个步骤:1.通过学习和个人实践,在临床中得到个案经验的积累;2.在临床上不断拓展,形成自己独特的治疗、用药方式方法,形成独有的规律;3.把这些规律、方法传授给下一代。

但许多人走到第二步就停了下来,这样传承就有了问题,创新也就谈不上了。而名中医研究院的建立,通过这个平台,把许多名中医的经验,由个体的转变为群体的,把它传承下来,并不断进行创新。

用“优势病种”规范诊疗行为

名中医研究院是浙江省中医院发展中医药整盘棋中的一枚关键棋子,其作用不仅仅在于师承,还应该起到“中枢”的作用。

王坤根说,中医药在医疗保健中发挥重要作用,关键在于疗效,没有疗效就无从谈起,而疗效是用数据说话的。浙江省中医院便在研究和筛选中医、中西医结合优势单病种项目方面做起了文章。

浙江省中医院医务科科长、心内科教授毛威说,开展中医优势病种的研究和推广,就是要强化中医的临床研究,希望通过研究筛选出中医有优势的病种,这种优势可能是全程的,也可能是某一个环节的优势,但这个过程中要采用公认的科学方法与标准来筛选。

目前,浙江省推广应用的中医优势单病种项目有58个,而浙江省中医院目前在研究应用的中医优势单病种达到92种,并且都制定了相应诊疗规范。在浙江省中医院的32个科室当中,中医药的优势都有着自己的“切入点”。

消化科,在国内率先开展了胃内压力变化与中医辨证关系的探讨;肿瘤科,有恶性肿瘤中医症候研究和晚期肿瘤恶液质的中西医结合营养支持治疗技术;神经内科,开创了马钱子治疗重症肌无力的先河;乳腺病中心,建立了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病的网络平台;血液科,开展了骨髓移植、再障贫血等疑难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和技术研究;骨伤科,对中医药防治股骨头坏死,提出了特色致病学说……

浙江省中医院还拥有中医药重点学科心血管科、呼吸科、急诊科,中西医结合重点建设学科妇科专科,中西医结合重点学科内分泌科等。

浙江省中医院院长宋康说,中医药要主动寻求与现代科学的接轨,将现代医学技术融入传统中医学中,只有这样才能有生命力。现代中医人要清楚现代医学技术发展的潮流,然后找准切入点,把中医药“放进去”,这就是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这就是“以中融西”。

中医妇幼保健与“治未病”

在浙江省中医院人眼里,该院的中医妇幼保健是引以为荣的一个特色。

在浙江省中医院下沙院区,孕妇郑燕已是多次到这里进行围产期的检查。她是今年4月在这里建的孕产妇体检档案。与别处不同的是,她除了拿到孕产妇体检表外,还拿到了一份“特别”的“体质辨识表”。在回答了“中医体质测评问卷”中的72个问题后,一位中医专家又为她免费进行了“中医面诊”。

她第二次来这里检查时,拿到了一份由中医专家出具的“辨识报告”,内容有她的“体质类型”、“易患疾病”、“健康状态”以及“辨证施养建议”等。

主管下沙院区的浙江省中医院副院长王晓鸣介绍说,郑燕所接受的就是该院推广的“体质辨识在孕产妇保健中的应用”服务。

从2006年开始,浙江省中医院开始涉足孕产妇和儿童“治未病”的健康系统的管理。孕妇在这里建立常规孕期检查档案后,医院都会免费为她再建立一份“体质辨识”档案,在围产期的前—中—晚期3次接受中医的体质辨识,中医专家提前给予干预方案。

王晓鸣举例说,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的常发病,主要由孕妇胎内湿热造成。通过孕妇的体质辨识,如果是轻的(辨识积分较低的),医师就从饮食上进行指导,如适当多吃一点扁豆等祛湿的蔬菜;如果是重一点的,就推荐食用药膳。通过对孕产妇的提前干预,新生儿出现黄疸的几率会大大降低。在这个过程中,尽量用非药物的传统中医治疗来进行干预。

自今年初,该院推出这项服务以来,已有40余位孕产妇建立了常规孕期检查和“1+1”的健康管理档案。一个“1”是,常规临床检查项目,另一个“1”是中医干预项目。

王晓鸣介绍说,在儿童治未病方面,该院也形成了儿童保健系统管理—体弱儿专案管理—中医适宜技术应用“三位一体”的社区儿童保健工作模式。在新生儿保健中,开展新生儿推拿预防治疗黄疸、新生儿穴位按摩促进健康等项目。

王晓鸣说,这些技术都需要依托名中医研究院的强大资源优势,借助于名中医丰富的临床经验。这些实践为形成标准化、规范化的孕产妇中医治未病理论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