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连续剧《林海雪原》的播出,使笔者不禁想起孩提时代银幕上那印象深刻的另一位杨子荣的扮演者、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王润身。杨子荣的英雄形象不朽,扮演杨子荣的王润身也一直被喜爱他的人们关注着。
长春电影制片厂宿舍楼内的一套面积100平方米的住宅,就是王润身现在的家。门铃响过之后,开门的正是“杨子荣”,只是当年36岁扮演孤胆英雄飒爽英姿杨子荣的王润身,已是满头白发恰登八旬寿域的老者,使人不禁有岁月飞逝之感。尽管已是年迈,但他的风采依旧,交谈中流露出豁达豪爽的性格。
提到《林海雪原》,王老说:“当时《林海雪原》出版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10个月就卖出了50万册。很快八一厂决定把它作为1960年的重点影片搬上银幕。导演是刚刚拍完《战上海》的刘沛然。那时京剧、话剧都排了,电影是后来者,有好几个人争‘杨子荣’这个角色,最后我独占鳌头,蟾宫折桂。为了演好这个角色,我使尽周身解数,查参考材料,读小说看话剧听评书,不断总结,细心体会。通过导演启发,加上我的想象,最终获得了成功。”
王润身1924年出生在河北白洋淀武术之乡昝岗镇,他的祖父王振元是西河大鼓“北口王派”的创始人。他的父亲王魁武既学说唱献艺又兼学武功。王润身幼入私塾学习,稍长拉二胡弹三弦背古词。受家庭影响,他11岁时正式拜师武林名家高振东学习形意拳。“在师傅的点拨下挥枪舞棒,耍刀弄剑,这些不仅对我曰后的演艺生涯起了很大作用,时至今日也仍然在养生保健中受益匪浅。”王润身说。
1947年王润身参加了八路军,因为他多才多艺,后调入河北军区文工团,开始了自己的艺术生涯,随剧团转战南北。还雄赳赳气昂昂地渡江赴朝。他曾在话剧《战线南移》、《战斗里成长》中出色地表演,从而获全国话剧汇演一等奖,并荣立三等功。1956年因为工作的需要,他被调入了八一电影制片厂,从此步入影坛。
王润身第一次登上银幕是1957年,在电影《激战前夜》中扮演我军一位足智多谋的侦察科长。而后在《长空比翼》、《战上海》、《回民之队》、《野火春风斗古城》等影片中都有他扮演的主要角色。拍摄完《林海雪原》不久,“文化大革命”来了,厄运降临到他身上。他回到了老家昝岗镇,度过了不寻常的十年。1968年,他的妻子抛下一双儿女早早地走了,劳累、屈辱、艰难折磨着王润身,那一年他44岁。
1978年,王润身来到长春电影制片厂。在这里他先后拍摄了《北斗》、《春眠不觉晓》等影片。退休那年特主演的《不该发生的故事》荣获第7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这给步入晚年的王润身注射了一针“活力素”。退休后他又拍摄了电视剧《光荣街十号》、《张学良将军》等影片。
这些年,王润身选择了两个爱好丰富晚年生活,一个是打拳,一个是听歌。他一直坚持
早上5时半起床,打一通糅合了自己创意的形意拳,活动一下周身筋骨。他还喜欢欣赏音乐,不论古今中外,不管美声、民族、通俗,基本上来者不拒。
谈到养生,王老认为:人体衰老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正如年长日久运转的机器,其零部件会磨损一样。从人的生理角度而言,因为衰老,老年人在体力、应变反应能力等方面都不如年轻人。因而。面对衰老,老年人必须服老,即在干活、办事、体育活动等方面,都必须量力而行,决不能蛮干和超负荷。老年人须服老,但不能因此消极悲观,在精神上要有
进取心。“老”是一种财富,有丰富的知识、经验;“老”是一种境界,胸襟开阔,乐观豁达。老人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兴趣爱好、能力和需要,从参加文体活动和有意义的活动中寻找乐趣。老人贵有阳光心态,在平凡的日子里种植快乐。走上社会参与各种活动,享受情趣快乐是抗衰老的良药,也是晚年人生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