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和淋巴组织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可分为何杰金氏病及非何杰金氏淋巴瘤两大类型。临床表现主要为浅表淋巴结肿大,以颈部最多见,一侧或双侧同时发病,以后逐渐蔓延到颌下,身下、枕下、腋下、腹股沟等处。淋巴结一般无痛,中等硬度,但坚韧。平期分散,后期可融合成大块,侵犯皮肤而破溃。纵隔是好发部位之一,可出现上腔静脉压迫症:如气管、食管、隔神经受压,可出现气急咳嗽,声音嘶哑,吞咽困难。腹腔内淋巴结肿大,可出现腹痛、肠梗阻,或触及肿块,肝脾肿大等。全身症状可有不规则发热,盗汗,皮肤瘙痒,食欲减退,进行性贫血,乏力。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病因可能与病毒、机体免疫功能损害或缺陷、长期慢性感染、某些物理化学物质的长期刺激等因素有关。
本病诊断主要依靠临床体格检查、X射线及CT检查。如发现淋巴结无痛性进行性增大,经抗炎或抗结核治疗无效者,作淋巴结活检病理确诊。通过X线和CT检查可了解纵隔、肺、骨和胃肠道有否肿瘤侵犯,还有超声波检查可了解腹肿块情况,骨髓穿刺、骨扫描可了解造血系统和骨骼系统是否受到侵犯。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治疗主要采用化疗及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本病在中医临床中多属于“石疽”、“失荣”、“阴疽”、“恶核”、“瘰疬”范畴。中医认为邪毒内结,或风热血燥,寒痰凝滞;内因忧思善怒,肝郁气结,生痰化火及气滞血瘀,积而成结,日久脏腑内虚,肝肾亏损,气血两亏。恶性淋巴瘤的中医治疗,多以扶正祛邪。正虚明显,以扶正为主;邪实甚,正气未衰或正衰不明显,可以攻邪为主。本病可单纯中医治疗,亦可配合化疗、放疗,以减轻放化疗的毒副反应,保护骨髓,保护血象,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旨在提高疗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生存期和存活率。
[临床疗效]采用纯中药治疗本病12例,痊愈1例,随访6年以上未复发。生存2年以上1例,3年以上3例,6年以上1例,8年以上3例,9年以上1例,10年以上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