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与药学的精细分科,使医师与药师的工作职能相对独立,也使得医和药相对分离。但是临床合理用药的需求在呼唤着医和药的融合。
医师篇 渴望改善知识结构
在我国,医师拥有药品处方权,用药是否合理,医师的药学知识结构与素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那么,医师的药学知识如何呢?
薄弱的基础教育
药理学是医学生的必修课。对大多数医师而言,他们接受的大学本科教育,与药学直接相关的课程就只有这一门,学时是短短的一个学期。以后也没有相关的继续教育了。接受采访的多位医师在被问及药学知识结构的形成时,均没有提及本科的药理学教育。
对此,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药理研究所所长肖永红有自己的看法:“这样的课程设置不能满足临床实践的需要,除药理学的教育外,还应增加临床药理学的教育。”
肖永红解释说,药理学主要阐述药物发生作用的基础原理,而临床药理学的研究则是在人体内进行的,用来指导医师临床合理用药、开展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提高药物治疗水平。
“我国1989年才出版了第一本《临床药理学》教材。直到现在,《临床药理学》在许多医学院校是选修课,仅有少数学校将其列为必修课。”人民卫生出版社编辑宋秀全说。而从1947年美国Cornell大学举办临床药理学讲座算起,这门学科至今已有将近60年的历史了。
肖永红说:“临床药理学经历了一个从无到选修、必修的过程,这说明大家在逐渐重视。”但他认为目前还不够普及。
局限的“传帮接带”
接受采访的医师们提到,从毕业实习、各科室轮转,直到分配到某个具体的岗位,“传帮接带”是他们更新药学知识的主要途径。
“这可以帮助医师迅速全面掌握各种药物的临床应用。”卫生部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胡欣肯定了这一做法。但他也表示,“每一个科室有相对固定的用药范围和特点,久而久之,医师的用药范围也固定下来了。事实上,一个医生只熟悉专科药物是不能适应临床需要的。”
肖永红则认为,对更新药学知识而言,“传帮接带”的方式有滞后性。
不“解渴”的药品说明书
医师获取药物知识的另一个途径是查阅药学杂志、书籍和医药代表的宣传资料。但胡欣认为,这些材料对临床医师而言缺乏针对性。
“另外,杂志或医药代表的宣传资料主要以药品说明书为主。而在我国,多数药品说明书没有药理毒理、药代动力学、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的材料,因为《药品管理法》对此没有硬性规定。”胡欣说,“但这些内容对医师的合理用药很有帮助。”
肖永红说:“许多医师只重视药物的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而忽略药物的药理毒理、药代动力学、药物的相互作用,这就给药物配伍和个体给药埋下了隐患。”他呼吁加强对药品说明书的细化管理:“药品说明书的这种不足,已成为医师详细了解药物尤其是新药的一个障碍。”
有潜力的药学信息系统
医师更新药物知识的途径是多元的。胡欣认为,“除了传统的方式外,运用计算机技术建立药学信息咨询系统,实现药学情报的自动化处理和检索是发展趋势。”
肖永红介绍说,在美国,上世纪90年代初期就已经有90%的药学情报中心(DICS)采用计算机,还可以通过院内网络与医院图书馆联接。除此之外,还有政府行政部门组建的实用药品信息数据库,如PDR(Physician'sDeskReference),所有在美国上市药品的成分、疗效、药理、药效、药代动力学等资料应有尽有。为了保证PDR内容的新鲜,印刷版每年修订,网络版则即时更新,并且可以下载。记者通过google搜索PDR,得到了近百万条链接。
我国的情况却不那么乐观。胡欣介绍说,北京医院在两年前就引进了相关软件,医师可以即时查询,但还没有连接到整个医院的网络上。而从全国看,拥有类似系统的医院更是凤毛麟角。
不仅医院内部网络如此,从外部讲,我国目前也没有一个权威的药学信息数据库供查询。
药师篇 走向临床路有多长
临床药学何时变主动
临床药学的主要职责是参与临床合理用药、进行治疗药物监测、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和从事药物信息的收集与咨询服务。但一项调查显示,我国医院临床药学的工作处于被动状态。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药学部对55所医院作了一个调查,开展合理用药评价工作的有19家(占34.55%),药师参与临床查房、会诊的仅有9家(占16.36%),而且药学服务的方式单一和落后,多数是面对面的口头咨询和电话咨询。
中日友好医院药学部副主任张相林认为,临床药学工作虽然获得了药学界的普遍支持和认同,但发展还很缓慢。
胡欣也认为,目前医院临床药学的发展是浮在上面的,服务的广度、深度不够。仅提供药品的基本信息,或者作部分药品的血药浓度监测,而对药物合理利用的研究不足,还谈不上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究其原因,胡欣认为,我国的临床药学一直偏重科研,而必要知识结构的缺乏,则又使得药师在与医师的交流中缺乏自信心。
“临床药学工作的开展受人才、设备、观念等方面的制约。同时这也是一种没有任何经济利益回报的服务性工作。”张相林认为,我国临床药学工作要赶上国际先进水平,可能需要几代药学人员的不懈努力。
临床药师,千呼万唤不出来
专业化临床药师的培养,国外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开始。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已有临床药师15301人,在医院工作的临床药师占药师总数的25%。他们大都具有处方权,直接参与医疗,成为医师选药和用药的参谋。
“但我国缺乏专职而且称职的临床药师。由于缺乏这样的人才,许多大型医院即使有工作平台,仍不能很好地开展临床药学工作,”胡欣表示,“这也是造成我国临床药学整体水平落后于先进国家大约20年的重要原因。”
胡欣认为,临床药师的培养应从大学教育开始。我国目前的药学本科教育是四年,而且课程设置以化学为主,药学系毕业生由于缺乏医学与治疗学方面的知识,与医师的交流存在障碍,更谈不上指导医师用药了。而在美国,临床药师则需要经过6年的大学教育和2年的临床实践培训。
早在1989年,我国华西医科大学就设立了“临床药学”专业,但因缺乏大环境,毕业生较难开展实际工作。因此,专家们呼吁,除了加强基础教育,建立完善的临床药学实践培训制度外,临床药师的培养也需要一个良好的大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