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铁涛领衔的“973”课题

时间
2005-09-22

长期以来,古老中医理论的停滞不前一直令学术界扼腕。难道中医理论真的就不能再向前发展了?前不久,科技部“973计划”国家重大基础理论研究首次将中医理论研究纳入课题,并投入巨资支持,这一消息不啻为中医理论界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各种相关研究又开始活跃起来。

就中医理论研究问题,记者日前采访了领衔“973”项目“中医基础理论整理与创新研究”的首席科学家、广州中医药大学邓铁涛教授。

“五脏相关理论”开辟新领域

邓铁涛教授介绍,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是脏腑学说,自古以来,它的阐述主要靠阴阳五行学说。五行学说具有朴素的唯物论性质,但也存在着机械唯物论以及唯心思想的成分。鉴于五行说的缺陷,建国以后学术界曾有两次存废大讨论,但最终都因难以统一而告终。上世纪80年代,邓老从临床实践出发,提出了“五脏相关学说”用以指导临床辨证施治,在学术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经过以后20多年的深入研究,这一学说现已逐步为中医界所接受。

邓老的五脏相关学说继承五行学说有关五脏关系的合理内涵,汰除五行学说中机械唯物论和唯心论部分,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阐发了各脏系统的特性,“两两相关”、“一多相关”的关系,不用五行学说来机械说理;重视阴阳、气血、精与津液等在五脏相关中对五脏实质和功能的影响;用阴阳、气血、精与津液的变化和六淫、七情等的病因损害,说明五脏之间相关的病理改变特点,指导临床辨证;通过临床试验和动物实验研究相关理论,并探索其机理和规律。

目前,邓老及其学生已在心脾相关、肝脾相关、脾肾相关等两两相关的子系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而且在许多难治性疾病如失代偿的肝硬化、重症肌无力、运动神经元等疾病的辨证治疗中,起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指导作用。

提高搭桥术病人的生存质量

由邓老的学生和广东省中医院完成的“调脾护心法提高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生存质量的研究”前不久获得了广州中医药大学的科技成果特等奖。课题组负责人、广东省中医院心脏中心的阮新民教授介绍,心脏的搭桥手术(CABG)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被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的治疗中,较好地改善了患者的预后。但是,这种手术也存在着“病人健康总体上受到中度损害”等弊端,因此,如何提高手术安全度,降低手术并发症,保证长期疗效,提高术后生存质量,成为医学界探讨的热点。

该院在国内率先开展了CABG围术期中医药干预的临床研究,在邓老“五脏相关——心脾相关”理论指导下,首次提出了CABG围术期气虚与痰浊是主要病因病机,应以益气健脾为治疗原则的观点,并建立了相应的益气化痰、调脾护心中医治疗方案。实践证明,该法对CABG术后常见的胸痛、胸闷、心悸、气短、乏力、眩晕、肢冷、脘满纳差等有显著改善作用。临床疗效显示,中医治疗组总有效率达到98%,其中显效率为72%,而对照组仅为45.6%,同时,对心功能的改善也较对照组明显。术后病人生存质量测评采取了健康状况调查问卷及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价的方式,均达到较为满意的结果。

降低重症肌无力危象死亡率

“五脏相关理论指导下中医药抢救重症肌无力”也是此次“973”课题的重要子项目,担纲这一研究的广州中医药大学刘小斌教授介绍,重症肌无力的治疗至今仍是世界性难题,而对危象的抢救则是难中之最。因为,重症肌无力危象是异常凶险的内科危重病,呼吸困难乃至衰竭是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危象可多次发生,即使一次抢救成功,还会第二次、第三次发生,而且抢救更加困难。目前抢救办法大都是气管切开、大量激素和丙种球蛋白、血浆置换、大剂量抗生素、反复使用抗胆碱酯酶药,而国内有关资料显示,现阶段对重症肌无力危象的抢救死亡率高达36.2%。

邓老认为,该病病机主要是脾胃虚损,且与五脏相关,辨证论治应从“补脾”入手,抢救时鼻饲或口服中药均用邓老的专药“强肌健力”系列产品,并配合使用西药,取得了突出的临床疗效。据对26例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抢救统计,近期疗效达100%,全部康复出院。随访一年,22名患者健在,生活能够自理,可以从事较轻工作,远期疗效为84.62%。效果高于当前国内常用方法,而且减轻了病人的经济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