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在中国文字起源地出生的人,学者张世红在研究甲骨文时发现:在人类文明初期,医、巫是不分的,正如同中国的文明、文化都是从占卜(现在叫“予测科学”)和卜辞(现在称“文学起源”)开始的。
《中华大辞典》中有“殹+石”字,注解是音“翳”,即黑色美石。殹+石、医、医三字分别代表了中国医学史发展的三个过程。即古人治病,最初用石治,后靠祝由,最后又用药酒,三个字下半部分的演变就反映医药的发展。现在“医”字音yi,源于黑色美石“殹+石”。
我国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传说神农尝百草,发现药材治病救人,说明在原始社会时期,原始医学就已开始,到了殷商时代,更加辉煌灿烂。
商汤王的丞相伊尹,帮助其建立了大商帝国,并发明了汤药(至今我们仍称中医药尤其是中草药为“汤药”),是中国药剂学的鼻祖。
甲骨文中不仅记载了各种疾病,还记载了治疗疾病的方法。胡厚宣先生在《殷人疾病考》一书中指出:“殷人之病,凡是头、眼、耳、口、牙、舌、喉、鼻、腹、足、趾、尿、产妇、小儿、传染等十六种,具备今日之内、外、脑、眼、耳、鼻、喉、牙、泌尿、产妇、小儿、传染诸科。”
近年来研究证明,殷人还认识了“心疾”。古代所说的“心”的功能与现代所说的大脑功能相当,“心疾”即脑神经系统的疾病。殷人还发现“龋齿”,比埃及、印度和希腊等文明古国早700~1000年。
在妇产科方面,殷人对于是否能受孕、是否顺利分娩或难产死胎等都有详细的记载。特别令人惊异的是殷人已能较准确推算预产期和生男生女(摘自《甲骨文合集》和《考古学报》1977.2)。
殷人已知道用天然绿色植物和矿物作为药物来治疗疾病(《文物》1974.8)。殷人喜欢饮酒,所饮用的香酒“鬯”就是一种特制的药酒。《黄帝内经》里就有“上古圣人作汤液醪醴”的记载,“醪醴”即药酒。
除了用药物治病外,殷人还采用针刺、火灸、砭术、按摩等多种方法来治病。甲骨文中有“殷”字,作针灸之意(《论殷人治疗疾病之方法》、《中原文物》1984.4)。
在我国针刺治病的起源很早,原始社会时期人们用石制成针,故石又称作“砭石”。藁城台西(今河北省内)晚商遗址中,曾有一座墓葬中出土了一把精制的石镰,装在一个木匣子里,考古专家认为该墓主为一巫医,石镰是其用来治病的工具。
殷墟中大量发现的削、镞、锥等,也均能用作治病。现代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证实:出土于殷商时期的龙纹磬、虎纹磬和鸮纹磬也属于古代人疗病祛疾的砭石范畴。通过打击(敲、叩等方法),让刻有猛兽或猛禽的石磬发出声响,来治疗源自恐惧、悲哀、烦恼等心理的疾病,以振奋精神,使身体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