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研究应发挥科学思维作用——访上海中医药大学曾兆麟教授

时间
2006-06-21

曾兆麟教授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委员。曾任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专题组委员、上海生理科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生理学会理事、中国生理学报编委、常务编委及上海针灸杂志编委会副主任。

曾教授原系第二军医大学从事生理学教学和科研的教师,1958年作为年轻有生力量支持建国后新创办的中医高等学府而调到上海中医学院(现为上海中医药大学),一干就是48个年头。他除了担负生理学教学工作外,还利用自己谙熟的现代科学方法对中医学的基础理论进行探索。笔者获知,曾教授与他的合作者的系列性研究,不仅有科研论文发表在国内外期刊上,并于1980年~1995年曾分别获国家教委和市级科研成果奖3项。尤其令曾教授感到欣慰的是,他们的文章被作为原始文献他们的验证性结论被视为权威性的结论而被同行多次重复地引用。

肾是中医五脏之一,所涉及的机体功能范围甚广,其中与耳的关系非常密切。文献记载“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肾虚则耳聋耳鸣”。中医学有“肾主耳”,“肾开窍于耳”的理论。那么中医肾与耳之间到底有没有联系?这种联系的解剖学生理基础是什么?通过什么机制来调节耳的功能?问题多多,为此笔者请教对肾与耳的关系几乎研究了一辈子的曾教授。

问:曾教授,在肾与耳的关系上你作了哪些研究和探讨?

答: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了研究。

一是,中医“肾”是通过肾上腺皮质所分泌的盐皮质激素-醛固酮与耳相联系。肾上腺皮质分泌两大类激素:糖皮质激素与盐皮质激素。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西医肾脏与内耳某些细胞组织在生理功能、形态结构、酶的含量以及药物和病理反应等方面均有相似的特点,例如抑制氯、钠离子及水重吸收的利尿剂(利尿酸)亦能引起听力下降,耳毒性抗生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亦能损害肾功能,肾与耳的细胞和组织中均含大量的ATP酶和碳酸酐酶。先天性肾炎患者常伴随先天性耳聋。既然两者具有共同特性,通过类比推理的思维方法,设想肾的盐皮质激素-醛固酮可能在中医“肾主耳”的机理中起重要作用。

在用利尿酸造成豚鼠内耳病理模型的实验中证明,醛固酮可显著减弱利尿酸对反映内耳听毛细胞功能的微音电位和听神经功能的听神经电位的抑制作用,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安体舒通(螺旋内酯)则能明显增强利尿酸对听毛细胞和听神经功能的抑制作用。醛固酮对内耳听觉功能的影响是通过受体的作用来表达的。

二是,中医“肾”是通过甲状腺激素对耳功能产生影响的。甲状腺功能降低的病人,其临床表现与典型肾阳虚患者的表现一致。肾阳虚患者血清中三碘甲腺原氨酸T3含量降低。显然,甲状腺是组成中医肾本质的内容之一。内耳生物电和内耳听毛细胞的病理变化也证明,甲状腺激素能够预防和减轻卡那霉素及庆大霉素对内耳功能和细胞组织的损害作用。

三是,通过补肾中药预防实验性耳聋来探讨中医“肾”与耳的关系。在给豚鼠注射耳毒性抗生素(卡那霉素及庆大霉素)的过程中,同时服用补肾经典方——六味地黄汤后,发现内耳生物电下降幅度与细胞组织病理变化的程度均比不服补肾药的对照组动物(只接受耳毒抗生素)有明显减轻。在大剂量氢化可的松造成的肾阳虚模型豚鼠,给速尿(耳毒性利尿剂)后,其内耳生物电下降幅度和毛细胞中琥珀酸脱氢酶活性被抑制的程度大大超过正常豚鼠。当初接受氢化可的松的同时,给温补肾阳药——右归丸,则速尿引起内耳生物电下降幅度和对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均大为减弱。

曾教授归纳起来说了两句话:“我们的这些工作不仅在理论上为阐明中医‘肾’与耳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对现代生理学中关于内耳功能的神经内分泌调节提出了新的内容。”

中医理论之一的肺与大肠的表里关系也是引起曾教授重视的课题,曾教授与他的合作者对此投入精力进行了研究。

问:在肺与大肠相表里关系的研究中你有什么发现和见解?

答:本世纪初,我与病理教研室教师给家兔注射油酸(细胞毒)造成动物肺间质、肺泡水肿、肺泡出血、毛细血管微血栓等,动物出现呼吸困难。此外,还伴随肝、肾细胞水肿脱落及肠细胞变性、坏死等多脏器损害。这些变化与重症SARS患者出现的呼吸窘迫综合征及多脏器病理变化非常相似。根据中医通里攻下法理论,给动物服大承气汤治疗后,肺泡水肿改善,呼吸困难减轻。同时,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出现增生与修复。Ⅱ型肺泡细胞具有分泌肺表面活性物质功能,该物质能降低肺泡表面张力,有助于肺泡扩张、减轻肺水肿。SARS流行期间,我们根据实验结果与另一老师合作撰写了一篇《从中医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探索难治性非典型肺炎(SARS)治疗的新思路》的短文,刊登在2003年第5期《上海中医药杂志》。我在此文中提出SARS患者出现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时可予服大承气汤。

临床上用通泻法可达到泻肺热、泻痰壅的效果;用宣肺肃降法可治疗某些便秘。现代医学证明,肺与大肠均发源于原肠,说明肺与大肠关系密切。

呼吸窘迫综合征是医学中的一个难题。我们的工作这里只是开了一个好的头,我希望有识之士能延续我们的路子继续深入地研究下去。

最后,曾教授语重心长地重申在科研工作中科研思路的重要性:“在中医研究中应该充分发挥科学思维的作用。没有新的学术观点和新思路就不可能有重大突破。在同一水平上大同小异的重复性工作,不会提供有价值的新内容。”“用已知的现代医学知识来验证、解释和说明中医理论和中药作用机理,这只是一个方面,更有意义的是,通过中医科研,发现人体活动的新功能,新调节机制,以及在防病治病等方面,提出新概念和新观点。这不仅是提高中医学术水平,而且也能为现代医学增添新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