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有几千年历史,是在实践中发展的,有朴素的理论体系,但缺少现代科学微观实验证明。西药有近四百年历史,在科学微观实验中发展形成,并在当今世界药学领域起主导作用。二者需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1.借鉴西药研究程序和模式
中药毒性小,品种多,所含成分繁杂,主治范围广,在中医辨证理论指导下用药。
西药毒副作用大,主治范围小、针对性强,在西医理论指导下按照西药主要成分辨病用药。
近几年来,人们用西药的研究程序和模式对中药进行研究与运用,有人认为用西药方式研究中药是中药西化,我认为这是中西医优势相互借鉴,用西药程序和研究模式研究中药,从中发现新药、新用途,是中药现代化的体现。例如,中药延胡索有多种生物碱:延胡索甲素、乙素、丑素等,采用西药现代化的提取工艺从延胡索中提取的延胡索乙素,其镇痛作用最强,毒副作用最小,具有对抗性、持续性镇痛作用,尤以对内脏镇痛效果好,经临床观察、药理实验,主要用于内脏镇痛、痛经、脑震荡后的头痛等,是延胡索原来起不到的作用。延胡索乙素是从延胡索提取分离出的微观物质,它的形态、剂型改变后,作用增强。所以,中药西制有效成分肯定,主治范围明确,受到医患双方欢迎。延胡索乙素各种制剂正在打入国际市场。
我国天然药物来源丰富,但目前已被研究开发的仅占8%左右。由于化学合成药物公害大,化学合成价格高昂,导致科学家们将目光转向天然药物的研究与开发中,利用各种方法和模式研制新药是中药现代化发展的大方向。
2.走西药中药化道路
西药最大的特点是针对性强,但毒副作用也大,现代西药学建立在细胞病理、生理学和化学基础上,线性因果分析、单一症证、对抗性治疗、替代论等是其方法论原则,试管是其“孕床”,化工厂是生产地。化学合成药在卓有成效地发挥作用的同时,其缺陷和毒副作用也在危害人们的健康,夺取无数人生命的悲惨事件使人们从对化学合成药的迷信中惊醒过来。药源性耳鸣、耳聋、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心律失常、过敏反应及发热、恶心、呕吐、腹痛、头痛、肝肾及中枢神经损伤等均非少见。为此,许多毒副作用很大的化学合成药被淘汰,不得不从植物药中寻找出路。
西药中药化就是给西药赋以中药基本内容,即归纳总结出它的性味、归经、升降、浮沉、功效禁忌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同一物质可以有多面的属性,我们可根据不同的需要从不同角度去认识、改变、掌握和充实,药物也是如此。我们可以从中医药和西医药两种理论体系去认识并赋予不同特征。中药虽然以天然产物为主,但也有不少的人工制成品,如芒硝、龙脑等,西药虽然以化学合成药物为主,但也有不少天然产物,如利血平、长春新碱、西地兰等。
西药中药化的研究已有悠久历史,不论是乳香、没药,还是西洋参、水飞蓟都是来自国外,传入我国后经按中医药理论进行临床研究,使之具备了中药的基本内容,确定了它们的药物性能、功效、主治等。临床上不少病例观察表明,抗生素类、磺胺类药物一般多具寒凉性,味多苦,大部分具有清热解毒功效,运用于感染火热毒所致的病证。阿托品类药物大部分具有燥温收敛、解痉止痛功效,适用于性偏凉的内脏痉挛、疼痛、腹泻、稀水样便、盗汗等。以上事例说明,西药中药化研究可以从不同角度开发研究。
没有思路就没有出路。西药可用具有现代科学的生理、生化、病理、药理、药化等客观指标和生物活性来表述,而且大部分所含化合物成分结构清楚,改造西药毒副作用,通过西药中药化而实现中药现代化。
3.中西药合制降低西药毒副作用
中西药合制可降低西药毒副作用,提高疗效,有可能出现中国独特的制药工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为世界提供新剂型药物;提高西药使用的针对性和发现其潜在作用,使西药毒副作用被遏制;中西药合剂使微观与宏观相结合,使西药无毒化,将中药现代化推向世界。
中西药合剂临床运用及研究工作报道甚多,例如降血脂药。中西药都没有理想药物,西药往往疗效好但毒副作用大,中药毒副作用小,但疗效不够理想。我们就是研究寻找中西药合剂发挥各自优势,用中药既能遏止西药的毒副作用,又能提高疗效。例如西药安妥明对降血脂有一定的疗效,可是对肾功能有一定损害,对胃肠道有一定刺激,对心血管、高血压有一定影响。据有关资料报道,安妥明如果与中药芹菜子、槐米合制成片剂,对一些高血脂症、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均有作用,对降低甘油三酯、胆固醇有较高效果,作用机理比较明确,中药芹菜子有降压作用,种子内含的生物碱有镇静作用,芹菜根对高血压、冠心病患者的血清胆固醇有一定下降作用。槐米含芸香甙,有降低血压作用。西药安妥明降血脂作用很强,对降低甘油三酯、胆固醇、降低血小板的黏附性,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均有较好的作用,但有一定毒副作用。如果安妥明与槐米、芹菜根共同制成中西药各种剂型制剂,可减低安妥明毒副作用,增强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