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飙升考问啤酒企业预警机制

时间
2004-04-29

继2002年全球性大麦涨价后,猴年伊始,大米、麦芽、煤炭、包装物等价格突然一路狂飙,令啤酒企业措手不及。与去年同期相比,啤酒原料大米涨幅50%,麦芽涨幅15%~20%,煤涨幅30%,包装物涨幅20%,运输物流成本也大幅提高。据统计,受其影响,估计每吨啤酒的成本价格将增加60元,如果年产量在20万吨以上,则成本就会增加1000万元,这是一个巨大的数字。

据海关总署统计数据,从国际市场看,欧盟2003~2004年度大麦产量同比下降15%~20%,我国啤麦的主要进口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也出现恶劣干旱气候,加剧了啤麦供应的紧张程度。从国内市场看,国内主要产区2004年啤麦产量预计总量在100万~110万吨,同比将下降11%,而同期国内啤麦需求总量在290万吨左右,因此直接进口需求应在180万~190万吨之间,缺口很大。据福建省一家大型啤酒厂介绍,目前该厂麦芽的最大存贮量只有3个月,而一些中小企业的存储量只够1~2个月。进入5月之后,便是啤酒产销的高峰,仓库必然要亏空,“粮荒”必然要出现。加之大米、电价、运费等价格也一路上扬,将导致啤酒成本一路飙升。

去年,非典、禽流感令许多企业措手不及。这次大米、麦芽等原料突涨,同2002年全球性大麦减产造成“断奶”一样,给啤酒企业当头一棒。现在我国啤酒企业普遍缺少风险意识,没有相应风险预警机制,匮乏应对突发事件、危难事件的能力,存在着购买一批算一批,生产完一茬是一茬,临时抱佛脚的粗放性经营现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十分被动、不利的局面。因此如何强化优化啤酒企业的应对机制?应急应难之措又在哪里牽成为啤酒企业现阶段最为关注的问题。笔者认为:

必须完善风险预警机制

预警机制由意识、制度和机构三部分组成。啤酒企业应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加紧筹建重在“预警、处警”的责任部门,如信息部、情报部、公关部乃至危机管理小组,随时洞察市场动态,及时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有急必察,有难必报,有警必处,处而必胜”,知己知彼,把一切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企业应把预警期提前拉长3~5年,才能最终有备无患。

加强原材料储备制度

完善经营风险预警机制的下一个步骤就是加强原材料储备。我国啤酒企业原材料、燃料储备期一般仅有3~5个月,中小企业更短,而像百威这种跨国企业其储备期均在15个月以上,这使他们在面对原料、燃料“断奶”、涨价等突发情况往往能从容不迫、游刃有余。我国啤企原料储备薄弱除跟意识不足有关外,还跟仓储、运输、物流等设施落后有关系。因此拉长原料储备期,提高原料储备量,改进物流配套设施,就显得愈发重要。

加快发展优良大麦产区

加入世贸组织后,面对国际市场变化多端的竞争态势,我国要加紧发展我们自己的大麦产业。目前我国大麦产区不少,但从产量、质量、稳定性上却难以与国外大麦一争高下。关键还是产业化、集约化经营水平不够。相当一部分地区还在以收公粮的性质收大麦,这就很难保证大麦的质量,也很难给啤酒生产厂家提供符合标准的原料。因此加快培育我国优良大麦产区,提高大麦生产经营产业化、集约化、规模化水平,才能大大增强我国啤酒业救难抗灾的防范能力,增强在国际啤酒业的竞争力。

多元化经营分散风险

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风险很大,但如果把鸡蛋分放在不同个篮子里,那风险将大大降低。这对大型企业尤其如此。别看大型企业如庞然大物一般,但也因其大而相当脆弱。因此面对诸多急剧变化的不良及不确定因素,啤酒企业适时实行多元化经营以分散经营风险是有必要的。比如燕京正努力调整产品结构,整合品牌优势资源,目前已从利润率较低的单一啤酒产业,发展到饮料、生物食品、农产品深加工等领域,进一步提高了燕京的市场竞争力。

调整结构发展高档产品

这次国产高档啤酒和洋啤为什么面对原料的突涨大涨,能按兵不动,而一些中小啤企却茫然失措?就因为高档啤酒的高价厚利足以使他们过得很好。目前我国多数啤企高档酒所占比例不足20%,易受诸如涨价之类的风吹草动而风声鹤唳。因此加快调整优化啤酒产品结构,把高档酒产销比例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是应对涨价的良策。当然对于成本上涨,加强管理、压缩成本,抵消原料价格上涨造成的负担,提升企业技术含量,创立品牌优势,对中小企业而言,走兼并联合之路,也是不错的应对之策。

但愿通过此次成本飙涨,我国啤酒企业能进一步长大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