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常规 不拘一格
——苏诚炼教授谈中医药治疗艾滋病
2003年12月03日
苏诚炼教授是中国中医研究院派往坦桑尼亚艾滋病医疗队的第一任队长。在坦桑尼亚期间,他和陆广莘、薛伯寿等专家一起,用中医药为艾滋病患者进行治疗,并进行了临床观察和总结。在“世界艾滋病日”到来之际,苏诚炼向记者谈了一些治疗体会。
苏诚炼说,由于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极度降低,在治疗时,临床常规的方法很难见效。比如腹泻多为黄色水样便,常伴有腹痛、腹鸣、便次频繁,严重者每小时可达2~3次,患者常有严重脱水。一些患者有时一边接受医生查房,一边还在腹泻。这种腹泻多由念珠菌所引起,用清热解毒的黄芩、黄连等药收效不大,有时用之反而会使腹泻加剧。咳嗽多呈顽固性干咳,痰粘而少,常伴有胸痛,一般止咳化痰药也难以奏效。对鹅口疮的患者,使用锡类散或冰硼散等药局部外用仅能暂时缓解症状。发热以低热为多见,一般辛凉清热药难以控制。脓肿以常规的清热解毒法也不能奏效。苏诚炼的经验是:在这些情况下,要跳出平常的思路,多从其他角度考虑治疗方法。对于腹泻,有的需用温补固涩,有的则需投以分消清利之剂,也有不少患者后期出现伤寒“厥阴下利”证,应以乌梅丸治疗。对脓肿溃疡的治疗,应以温阳益气、托里排脓为主。总之,艾滋病患者病情复杂多变,在临床证治中不能拘泥于一法一方一药,应灵活变通。
苏诚炼认为,艾滋病的表现及病情变化极为复杂,就其临床证候来看,可多从内伤杂病的“虚劳”、温病的“卫气营血”及伤寒的“三阴”等方面考虑治疗方案。由于本病始终有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发热及某些出血征象,故在早、中期时可按温病的卫气营血进行辨证论治。晚期多见“虚劳”的表现,类似《素问》中的“五劳所伤”、“五虚死”等病证,在临证时可做参考。
苏诚炼还认为,和大部分疾病一样,艾滋病的治疗应着重于早,这样才有可能缓解症状,控制疾病发展。一旦到了晚期,出现多种感染性并发症时,此时易出现“攻之不宜,补之不受”的局面,治疗非常棘手。此外,艾滋病患者常会受到周围人的冷漠与歧视,他们常有情绪低落、孤独感,从而影响治疗效果。所以,苏诚炼指出,消除社会心理因素的干扰,对开展艾滋病的防治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