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乙肝疫苗应注意哪些问题

时间
2005-10-08

在注射乙肝疫苗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要严格按照接种程序进行注射。目前我国接种乙肝疫苗多采用0、1、6月接种方法(即第1次注射后1个月、6个月时再分别注射1次,一共注射3次)。注射第1针后,机体进入感应阶段,疫苗作为小剂量的特异性抗原进入人体后,刺激人体产生免疫反应细胞,这期间大约30%~50%的人会出现表面抗体。注射第2针后,进入效应阶段,表现为机体细胞免疫反应增强,这一阶段,大约80%~90%的人都会产生表面抗体。注射第3针后,进入加强阶段,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处于最佳状态,大约90%~95%的人可以出现表面抗体。第3针注射完2~3周时,抗体滴度达到高峰,之后滴度逐渐下降,长期维持在较低水平。如果妊娠者为“大三阳”,乙肝病毒DNA也为阳性,需要在妊娠的第7、8、9月时,分别注射一支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分娩后,立刻给孩子打1支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半月后,再按0、1、6方案注射乙肝疫苗,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新生儿免受乙肝病毒感染。

产生保护性抗体后,成人持续保护时间在7~9年,儿童3~5年。所以,注射过乙肝疫苗的人员,仍需每年例行1次检查,如果发现表面抗体已消失或滴度降至保护限度以下,必须及时补种(仍按0、1、6方案进行)。

第二,要确保乙肝疫苗的质量。乙肝疫苗属于生物制品,需要在2℃~8℃环境中冷藏保存,如果长时间放于常温或高温环境中,疫苗将会变质,失去免疫能力。超过有效期的疫苗,免疫能力和效果也会大大降低。疫苗长期放置后会出现沉淀现象,使用前必须先摇匀后再用,如果不摇匀就用,效果会受影响。

第三,接种疫苗的部位要正确。目前成人接种乙肝疫苗采取上臂三角肌注射。因为三角肌处血管少,皮下脂肪层薄,且不易损伤神经,免疫反应效果好。如果在臀部肌肉或其他部位注射,效果可能不佳。新生儿和婴儿应该在大腿前外侧肌肉处注射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