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当今疾病谱发生了变化,肿瘤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常见病、多发病,而且正像阴影一样一步步逼近年轻人。据统计,去年北京地区恶性肿瘤发病率居首位,其中肺癌、结直肠癌最多。
北京友谊医院外科主任张忠涛教授说,结直肠癌在我国也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从上世纪70年代的10/10万上升到现在的20/10万~30/10万,平均每年增长10%左右。经济发展越快的地区,结直肠癌的发病率越高,其发病率已居北京、上海癌症发病的第三位。结直肠癌患者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近年来有年轻化的趋势。结直肠癌的发病与生活方式的改变及膳食结构不合理密切相关。目前西方国家的发病率是50/10万~60/10万。据美国结直肠外科协会统计,5%的美国人要患结直肠癌。预计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还将进一步上升。
不良生活习惯是肿瘤诱因
张忠涛主任说,在遗传因素导致结直肠癌的基础上,环境因素、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对其发病也起协同作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营养的摄入,食物中的粗纤维越来越少,农村患者往往又因为食用腌渍食品过多导致结直肠癌的发生。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素饮食,饮食中低钙和低维生素D是增加结直肠癌发病的危险因素。目前研究认为,维生素A、C、E与减少结肠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烟熏、腌制、油炸食品与结直肠癌的发病密切相关。另外,食物中的农药污染、不合理的食品添加剂等也可引起结直肠癌的发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活动量相对较少,现代化的交通工具越来越方便,人们往往以车代步,同时长时间坐在办公桌或者电脑前等。不少人生活不规律,大量吸烟喝酒,长期不按时进餐、熬夜,导致胃肠道功能的紊乱。吸烟、酗酒、体力活动减少、久坐等不良生活方式被认为与结直肠癌的发病有关。不言而喻,吸烟是肺癌的罪魁祸首。
消除已知的致癌因素
张忠涛主任说,预防结直肠癌的重要方法是消除已知的可能发生癌症的因素。
首先,要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应多吃山芋、玉米、水果、新鲜蔬菜等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及粗纤维的食物,这些食物在肠道停留时间短,利于肠道毒素的排出。尽量少吃油炸、熏制、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不吃腐败的水果、蔬菜及食物。
其次,要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适当增加运动,保持规律的生活节奏,戒烟戒酒,控制体重。
第三,积极治疗已患的大肠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肠腺瘤等。
第四,如有结直肠癌的高危因素存在,比如家族性结肠癌或息肉病、家族性多发性息肉、溃疡性结肠炎等,应定期去医院咨询或检查,以便掌握自己的身体状况。
美国的结直肠癌平均发病年龄为65岁,我国是50~55岁,有年轻化的趋势。医学上将40岁以下的结直肠癌称为青年型结直肠癌。我国青年型结直肠癌所占比例较高,约为20%,且就诊时多已进入中、晚期。因为青年型结直肠癌中恶性程度较高的黏液腺癌所占比例大,这种病理形态的癌细胞生长活跃,不但易在肠管上侵犯蔓延,也较早出现转移病灶。加上青年人对自身的不适容易忽视,一般不会相信自己会患癌症这样严重的疾病,因此出现轻微便血、腹痛等症状时,多不能及时就诊。只有上述症状严重到影响了正常生活,甚至出现腹部肿块或肠梗阻时,才引起重视,而此时肿瘤已是中、晚期。因此,青年人更应当注意结直肠癌的预防和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友谊医院妇产科专家靳家玉教授说,子宫颈癌的发生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仅次于乳腺癌,居第二位,每年全世界新发病例46.6万,80%在发展中国家。我国每年新发病例10万,占全世界的1/5。其死亡率在上世纪70年代为10.28/10万,90年代为3.25/10万,下降了69%。目前发达国家发生率已下降,因为其癌前病变得到了早期诊断与治疗。而在发展中国家的发生率是发达国家的6倍,80%确诊时已是晚期。近年来,年轻宫颈癌患者有明显增多的趋势。宫颈癌发病通常在35岁以后,高峰年龄在45~49岁之间。它是感染性疾病,是可以预防、可以治疗的疾病,关键要早发现、早诊治。从癌前病变发展成宫颈癌大约需10年时间,为此,美国妇产科学院建议,所有有性活动或年龄超过18岁的妇女,都应每年进行一次细胞学抹片检查。我国建议妇女每年应做妇科方面的体检一次,以防患于未然。
对癌症患者应解除误区
友谊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医师王京说,对待癌症患者,医生和家属应一致配合,提倡让患者了解病情并配合医生治疗。而在实际工作中,72%的患者一入院,家属提出的第一要求就是对患者隐瞒病情。一部分患者家属甚至会因为“保密”而放弃如放疗、化疗等有效的治疗手段,使许多患者丧失治疗的机会。不少患者最终是在不知情的状况中离世。患者家属一是担心患者知情后会一蹶不振,加重病情,二是担心患者因绝望而拒绝治疗甚至发生失去理智的行为。该科室去年下半年共收治各类胸部恶性肿瘤患者309人,其中入院时已知自己患有癌症的87人,占28%;而就自己病情与医生深入沟通,并最终行使手术前知情同意权的仅2人,占0.6%。
任何身患癌症的人刚刚得知自己的病情时都会经过一个心理消沉期,这时的病人情绪极其低落,心里充满恐怖、悲伤与绝望。此时最重要的是亲情的关怀支持、病友间的鼓励开导,加上医生的专业心理治疗,大多数患者都能很快走出阴霾,找回生活的勇气和治疗的信心。而隐瞒病情只能使患者在孤独与猜疑中无限延长心理消沉期。王主任认为,无论从法律还是医疗角度讲,都应该如实告知患者病情,确保肿瘤患者的知情权。医师应对患者讲解相关的疾病知识,使其对自身疾病有所了解,配合医生观察病情变化及治疗疗效。王大夫随机调查了10位生存10年以上的癌症患者,其结果表明,这些患者全部是知道自身病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的。
80岁高龄的戈老先生,13年前查出患了肺癌,虽经手术、放疗、化疗系统治疗,仍然于两年后出现了多发骨转移。但戈老没被疾病吓倒,积极配合,定期来疗,经过10余次的化疗、免疫及抗骨转移治疗,戈老终于再次战胜病魔,并维持了10多年。老先生风趣地说:对付癌症就像和敌人拼刺刀,你死我活,怕也没用。轻装上阵,放手一搏,才有一线生机。此语道出了患者了解病情,配合治疗的重要性。
预防癌症关键是早
癌症是人体中正在发育的未成熟的正常细胞在不同因素长期作用下,出现过度增长或异常分化而形成的新生物。它不按正常细胞的新陈代谢规律生长,呈现无规律的迅速生长,以至可以破坏正常组织器官的结构并影响其功能。癌症细胞有超过正常的增长能力,并能向周围浸润蔓延,甚至扩散转移到其他器官组织,继续成倍增长,造成对人体或生命的极大危害。
对于癌症,专家们强烈呼吁,预防胜于治疗。尽管不同类型的癌症病因不同,但良好的饮食习惯与生活方式有助于年轻人预防癌症。每年进行一次体检也是早发现癌症的重要措施。
癌症的形成需要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在没有发展为癌症的这一过程中,即癌前病变期,以下12个肿瘤早期信号,应尽早发现并引起高度警觉——
在身体任何部位如皮肤、颈部、乳房等发现肿块,一般不痛不痒,皮肤也无异常,单个或多个;身上的黑痣或痣突然发生变化,如颜色加深,出现渗液、溃烂、脱毛、出血等;发生在黏膜上的溃疡经久不愈;不明原因的咳嗽、痰中带血,久治不见好转并伴有胸痛;进食不畅,吞咽困难,有食道异物感,并日渐加重;食欲减退,上腹不适或疼痛;大便带血、黑便,伴大便习惯改变,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或大便变形、变细;无痛血尿;鼻出血或回吸性咳痰带血、咯血、伴头痛耳鸣、听力下降;月经期外或绝经期后的不规则阴道出血,白带异常、增多、有异味;长期不明原因的低烧,排除感染性疾病治疗无效者;不明原因的消瘦、疲乏及体重在短期内明显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