络病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时间
2007-03-02

据中国医药报河北讯 记者熊昌彪报道2月27日,由全国政协委员、河北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吴以岭教授主持、河北以岭医药研究院承担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络病理论及其应用研究”获得200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研究按照中医学术的自身发展规律,全面系统地研究了络病理论及其对临床的指导作用并做出了重大创新与突破,对于现代难治性疾病的防治具有重大意义。

“络病理论及其应用研究”首先创立了络病研究的理论框架——“三维立体网络系统”,为络病学学科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三维立体网络系统”从时空与功能的统一性论述了络脉系统,指出络脉与经脉空间结构与运行时速的差异性,从络脉与经脉的时空差异性切入,研究络病的发病、病机、辨证、治疗。另外,“络病理论及其应用研究”概括并提出了络病的发病及病机特点,阐述了八大病机变化,提出络病主要临床表现,创立络病辨证八要,提出“络以通为用”的治疗原则;按功能规范通络药物,同时提出络病的证候及五脏络病的辨证和治法,初步建立了“络病证治”,在中医发展史上首次形成系统的络病理论。

“络病理论及其应用研究”开辟了血管病变防治研究的新学术领域,提出了“脉络-血管系统病”的新概念,探索“脉络-血管系统病”发生发展的共性规律,提出络气郁滞(或虚滞)导致脉络失常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及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失调具有高度相关性,均为“脉络-血管系统病”的始动因素并贯穿病变全过程,成为运用络病理论研究血管病变防治的切入点,由此发展演变的络脉瘀阻与动脉粥样硬化、络脉绌急与血管痉挛、络脉瘀塞与血管堵塞或闭塞为其共性病理环节。

“络病理论及其应用研究”提高了疑难病的防治水平,带动了创新药物研发,促进了学科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运用络病理论探讨冠心病、脑梗死、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心律失常、慢性心衰、重症肌无力、流行性感冒、恶性肿瘤的病理机制与治疗,在提高临床治疗疗效的同时,研发出治疗冠心病和脑梗死的通心络胶囊、抗心律失常的参松养心胶囊、治疗慢性心衰的芪苈强心胶囊、治流感并抗SARS病毒和禽流感病毒的连花清瘟胶囊、抗肿瘤并增效减毒的养正消积胶囊等5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准字号新药。

河北医科大学附属以岭医院肌萎缩专科运用络病理论开展运动神经元病、重症肌无力、肌营养不良症等世界性疑难病治疗研究取得突出成果,通过该专科治疗的国内外患者已超过10万人,专科也被授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的称号。“络病理论指导血管病变防治的基础研究”课题已经被列入国家“973”计划。

另外,课题的主要研究成果被编写成系统论述络病理论的专著《络病学》,在此基础上编写的《络病学》教材已被高等中医药院校开设的《络病学》课程所采用。该课题在近十几年的络病理论研究过程中,建立了包括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生物学等多学科专家在内的络病专家群,以吴以岭教授为发起人,成立了中华中医药学会络病分会,建立了国内首家省级络病学重点实验室——河北省络病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