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坎地沙坦

时间
2004-07-13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TⅡAs)是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抗高血压药物。其抗高血压作用更具选择性,不良反应与安慰剂相似,因而成为目前增长最快的抗高血压药物。这类药物包括氯沙坦(losartan)、缬沙坦(valsartan)、坎地沙坦(candesartan)、依普罗沙坦(eprosartan)、厄贝沙坦(irbesartan)、替米沙坦(temisartan)等。坎地沙坦1997年在瑞典首先上市,于2003年7月进入我国市场。

药理作用

ATⅡAs药效作用的发挥是通过双重机制实现的,即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系统中的AT1受体和刺激AT2受体。坎地沙坦为血管紧张素受体Ⅱ中的AT1受体拮抗剂,通过与血管平滑肌AT1受体结合而拮抗血管紧张素Ⅱ的血管收缩作用,从而降低末梢血管阻力。在同类药物中,坎地沙坦的受体亲和性最强,结合时间也更长,因此它可以在24小时给药间隔内发挥平衡的降压效果,而且在最后一次给药48小时后仍有降压作用。坎地沙坦与厄贝沙坦对受体的阻滞是直接的,而氯沙坦、缬沙坦和依普沙坦对受体的阻滞则是竞争性的。另有人认为,坎地沙坦可以通过抑制肾上腺素分泌醛固酮而发挥一定的降压作用。

药代动力学

坎地沙坦口服给药后3~4小时血药浓度达到峰值(Cmax),口服生物利用度为15%,其口服溶液的绝对生物利用度可达40%。坎地沙坦总血浆蛋白结合率高,大部分与白蛋白结合,红细胞内分布很少。动物实验显示,坎地沙坦很难穿透血脑屏障,但可穿透胎盘。坎地沙坦口服经胃肠道吸收后以原形物排出,其中60%经肾排泄,40%由粪便排泄。

临床应用

原发性高血压是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的适应证。目前人们认为,ATⅡAs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首选药物,坎地沙坦无论作为单药治疗,还是与噻嗪类利尿药联用或是与钙通道阻滞剂联用均有效。除了批准的适应证外,还有研究者将坎地沙坦用于治疗充血性心衰、心肌梗死、偏头痛、肾病和糖尿病肾病等。

不良反应

服用坎地沙坦出现的不良反应有过敏,比如皮疹、湿疹、瘙痒等,出现此种情况应停药。循环系统可出现头晕、蹒跚、站起时头晕等。神经系统可出现头痛、失眠、嗜睡、舌部麻木等。消化系统可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胃部不适、腹泻、口腔炎等。血液系统可出现肌酐升高、蛋白尿等。血液系统可出现贫血、白细胞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血小板计数降低等。坎地沙坦还可引起怠倦、乏力、鼻出血、水肿、咳嗽等不良反应。

药物相互作用

每天一次坎地沙坦16毫克同硝苯地平、华法林、优降糖或地高辛同时服用,不产生有临床意义的相互作用。坎地沙坦与保钾利尿药如螺内酯、氨苯蝶啶等合用,可出现血清钾浓度升高,特别是肾功能障碍的患者更应注意。对于接受利尿降压药如呋噻米、三氯甲噻嗪等治疗的患者,在初次服用坎地沙坦时,有可能会增强降压作用,故应从小剂量开始。麻黄可降低坎地沙坦的降压作用,应避免合用。育亨宾可增加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也应避免与坎地沙坦合用。

ATⅡAs作为一线降压药,具有不可忽略的优越之处。坎地沙坦则是其中一个安全有效的药物,它具有与AT1受体的结合强度更强、对AT1受体的拮抗作用持续时间更长、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严重程度较低等优点,在临床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抗高血压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