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国医大师张琪教授印象记
□ 梁光宇 王文昶 同济大学中医大师传承人才项目学员
2009年12月15日,作为同济大学中医大师传承人才班的首期学员,按照教学计划的安排,我们有幸跟从国医大师、黑龙江省中医药大学张琪教授侍诊。上午,在同组学员、张老的学生王立范主任的陪同下,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前去看望张老。
12月的哈尔滨,冰天雪地,一进张老家,室内温暖如春,张老在门口热情地迎接我们,关切地问我们来冰城能否适应严寒,让我们的紧张不安感立刻消失。
87岁的张老思路清晰,谈锋甚健。他回忆说,1942年从河北老家到寒冷的东北,转眼间已60多年了,当时,东三省已沦陷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之下,他深深地体会到亡国的悲痛。
东北患肾炎的病人很多,水肿往往非常严重,由于医疗条件的限制,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张老尝试用中医的办法治疗这类疾病,竟收到非常明显的效果,这大大激发了他用中医治疗这类疾病的信心,逐渐摸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他在实践中体会到,辨证论治既是中医的特色,也是中医的优势,如治疗淋证时,不加辨证的使用清热通淋的药物,仅仅对湿热下注的淋证有效,对其它类型则无效,所以还是应该按传统分气淋、血淋、石淋、膏淋、劳淋、寒淋等证型施治,才更符合临床实际。淋证日久,反复发作,多因过用苦寒药物损伤阳气所致,此时要重视培补阳气,阳气充足则正气旺盛,自然能够驱邪外出,所以张老在临床中常用温阳药附子、肉桂配合清热药物,温清并用,能够有效防止淋证反复发作。
尽管年近九旬,张老每天仍坚持看书读报,密切关注中医发展的动态。他在文革中曾系统学习过毛主席的《实践论》、《矛盾论》,从中受到很大启发,并在实践中经常运用辩证法指导临床,以致于有人说他精通辩证法。他对钱学森所讲中医的科学性在于“证”的观点非常赞赏,认为钱老的说法极有见识。张老不赞成有人说中医是哲学,他说这是对中医的误解或理解不到位,因为哲学仅是中医的外衣,而中医的内涵却是科学。中医能经历数千年而不衰,而且在现代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愈来愈闪耀出科学的光芒,主要就在于能够处理和解决临床问题,所以中医的生命就在于临床疗效,如果脱离实践,空谈理论,中医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正如俗语说:“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
张老认为中医的长处主要体现在宏观、整体观、天人相应和辨证论治。例如一些蛋白尿长期不消的患者,不单纯着眼蛋白尿治疗,而着重整体调节,其蛋白尿就能迅速消退。但在局部和微观上,中医学不如西医学,因此,在坚持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适当地借鉴西医学的方法和手段,有助于中医学的发展。未来中医学的发展,应该向辨证和辨病相结合的方向发展,中西医学相互取长补短,在学好中医的基础上,掌握一些西医的知识并无不妥之处。如临床有些患者仅表现为微量蛋白尿,若仅靠望闻问切,不借助西医学的检查手段,就难以发现和确诊,疗效也不易判定。而对于一些慢性肾病,在应用中药的同时,可以配合使用激素,因为中药可以有效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而激素能有效控制蛋白尿,两者优势互补,相得益彰,中西医学都是为病人服务的,只要对病人有利,都可以综合运用,不必拘泥于中西医学门户之争。
说到中医人才的培养,张老顿时兴奋起来,他谈起在国医大师表彰会前夕召开的座谈会上,他曾向王国强副部长建议,要大力加强中青年中医人才的培养,这批人年富力强,已有一定的基础,只要把这批中医培养好了,不仅能为中医事业培养一批中坚力量和骨干,防止出现断层,还能影响和带动下面的年轻医生,只要有了人才,中医事业就有了可靠的保障。
张老一开始带研究生时,没有让学生单纯去查阅文献和做动物实验,而是在加强学习经典理论的同时,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临床辨证论治的能力,按照中医传统师带徒的方式,让学生随自己出诊,抄方看病,一方面让学生亲眼目睹中医看病的疗效,增强学习中医的信心,另一方面结合具体的病例进行点评,使学生的临床能力得以迅速提高,在临床上能够独挡一面。从他培养的第一个博士、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曹洪欣,到现在的博士生,一直坚持这样的培养模式。
张老还特别强调,要想在中医上有所造诣,一定要重视读书,读书还应广博,兼收并蓄。熟读《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是必要的,但对以后历代的著作,也要精读。张老说《伤寒论》虽然奠定了辨证论治的基础,在中医学的发展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值得我们认真地学习,很好地临床应用,但后世的金元四大家和温病大家叶天士,也各有其独到之处,也都是对中医的继承和发展。不读懂东垣的脾胃论,遇到中气下陷的病人,就不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不研读丹溪的著作,则不明“阳有余阴不足”之论。中医学博大精深,拥有浩如烟海的文献典籍,浸透着历代医家与疾病斗争的结晶,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所以做为中医大夫,一定要博览古今医籍,吸取众长,为我所用。只有读书多,思路才能开阔,临床时才能得心应手。
张老谈起一顽固性呕吐的患者,观前医处方,和胃降逆、活血理气,诸法遍施,未见寸效,忽然忆起《金匮要略》所载“食已即吐者,大黄甘草汤主之,”观其舌白而干,诊其脉实大,显系实证,投以此方,得泻后呕吐立止。
食已即饥,中医学名为“食亦”,《内经》虽描述其病症,但并未给出具体的治法。张老曾遇到一例这样的患者,每天需进食多餐,食后片刻即需马上再食,否则就饥饿难忍,检查血糖和甲状腺功能等内分泌指标均正常,张老想起黄芪建中汤条下有“中阳虚馁,引食自救”的注释,遂投以该方,而收覆杯之效。
不知不觉中,一个多小时过去了,一老三少谈兴正浓,但怕张老太累,我们只好起身告辞,张老坚持把送我们到门口,并反复叮嘱学生王立范要照顾好我们的生活。
在回去的路上,怀揣着张老亲笔签名的著作,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自从大师传承班开班一年来,张老不顾高龄和舟车劳累,先后两次飞赴上海,为我们授课、查房,让我们充分领略到一代大师的渊博学识和高尚风范,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对中医事业的挚爱,实在让人感动和钦佩。回想起张老的谆谆教导,如同春风化雨,悄无声息地滋润着心田,一种沉甸甸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油然而生,竟丝毫没感觉到室外的严寒。
我和张琪的师生情
□ 吴志成 南京金陵蚂蚁研究治疗中心主任
张琪被评为国医大师在我的意料之中。张老师是黑龙江中医研究院研究员、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从医近七十个春秋,他从未离开临床第一线。他精通中医内科,擅长治疗风湿病、肾病、肝病、消渴病,临床疗效卓著,独具特色,堪称当代中医大家。
当时毛主席号召西学中,1960年我拜认张琪学习中医,他告诫我:“熟读王叔和,不如临床多,你要成为一个好医生不能离开临床,看不好病人不是好医生。”并嘱咐我要学好中医经典。老师的嘱咐成为我50年来从事中医临床的座右铭,我以蚂蚁为君药研制的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和治疗乙肝的国家级新药和治疗消渴病(糖尿病)的验方都包含了老师的心血。
如今,我的老师已年近87周岁,我也70出头了。虽然我在南京,张老在哈尔滨,但是除隔两三年去拜望外,仍然经常写信和打电话向他请教,张老总是不厌其烦地为我答疑解难。
1981年,我以蚂蚁为“君”药治疗类风湿,将处方拟好特地回哈尔滨请教张老,张老将处方按中医理论方法重新给我拟定了4个蚂蚁为君药的处方,分清了风、寒、湿、热四种治疗类风湿的方子。
1991年我研制的蚂蚁类风湿灵药物在北京召开鉴定会。鉴定中药须名老中医的方解方义,我和助手在北京登门拜访几位名老中医,他们都很客气,但不给写方解、方义。离鉴定会只有3天了,我心急如焚,便给张老打电话,将鉴定材料派专人送到他家,张老连夜写出了方解方义,鉴定会前一天带回北京。
我10年前本来用蚂蚁类风湿灵为住院病人治疗类风湿,用药3个月后不仅类风湿病得到了控制,而且大三阳转阴,我将这意外的情况写信告知张老。张老说:“学术上就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类风湿属肾虚,乙肝属肝肾虚损,肾属水、肝属木,肾是肝的母亲,肝肾同源,用蚂蚁治疗肝病会有很大前景。”于是我拟定一个蚂蚁治疗肝病的方子给张老邮去,不久张老修改好邮给我。5年来,我用张老修改后的处方蚂蚁乙肝宁治疗乙肝和乙肝大小三阳上万例,疗效可靠。
老师的学术思想、医术、医德、医风永远是我的楷模。我治疗类风湿、乙肝、糖尿病这三大疑难病和一些专著、学术论文都包含着恩师的心血和教诲。我永远记住恩师的叮嘱:“医乃活人之道,予不自欺亦不欺人也。”D4
国医大师张琪话膏方
□ 杜丹 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
近年来,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在全省率先开展中医膏方疗法,受到广大患者的一致好评。近日,黑龙江省惟一一位国医大师、全国著名老中医、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张琪教授针对“秋冬进补祖研膏方”的有关问题接受采访。
什么是膏方
张琪介绍,膏方是具有综合调理作用,经特殊加工制成的比较稠厚的膏状内服中药制剂,具有药物浓度高、体积小、药物稳定、服用时无需煎煮、口感好、便于携带等特点,是中医治疗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为何进补选秋冬
张琪说,中医学认为秋冬是收藏的季节,在秋冬季节根据每个人的体质状况适度进补,可以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秋冬进补不仅能固本培元,提高人体的免疫力,而且有利于驱病祛邪,使体内阴阳气血津液得到补充,身体能够重新进入一种平衡的状态,使人增强体质,预防一些疾病的发生发展;同时,还可以针对一些特殊的体质特征,通过秋冬的调理来改善体质,治疗一些慢性疾病,而膏方自古以来一直是秋冬进补独具特色的手段之一。
北方人更适合秋冬进补
北方的冬季气候寒冷,人们更易受寒邪之病,在秋冬季节进补膏方可以起到治未病和增强免疫力的作用,尤其是年老体弱、亚健康和患有慢性病的人群,最适宜秋冬进补。
张琪认为,适合用膏方进补的主要有4种人:一是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他们平时虽无慢性疾病,但容易感冒,长期劳累或压力过大而致身体虚弱,精力不足,难以胜任繁重的工作;二是慢性疾病患者,像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糖尿病、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慢性胃炎、慢性肾炎、贫血、腰腿疼、男子性功能障碍、女性月经不调等;三是体弱多病的儿童;四是康复期的患者,如手术后、出血后、大病重病后等。
肾功能不全者忌服
张琪主张以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方法治病,认为脾肾为先后二天之根本,提出调补脾肾理论,常用调补脾肾的方法治疗各种属于脾肾两虚的内科疑难杂症。
张琪说,正确服用膏方补脾肾可以起到养精蓄锐、使肾精充沛、来年体质增强的作用。他同时强调:由于膏方侧重滋补,一般常含有高档中药滋补品、胶类、糖类等,因此肾功能不全者忌服,其他肾病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膏方调补身体。
膏方调补适应症
1.各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如IgA肾病、膜性肾病等)、继发性肾脏疾病(高血压肾病、狼疮性肾病、糖尿病肾病、马兜铃酸肾病、单纯性肾盂积水、痛风肾、紫癜肾等)、早中期肾功能减退、中老年女性的慢性复发性尿路感染、未经肾穿刺确诊的蛋白尿、血尿患者,凡病情稳定,检测指标正常或接近正常,尚须服中药调治者。
2.常有小便频数,甚则失禁,经各项检查未发现异常,属肾虚膀胱失约者。
3.有明显的肾虚证候,常有腰酸腰痛、头昏目眩、思维能力记忆力下降、阳痿遗精、性功能减退、畏寒怕冷、头发早白或脱发、女性月经量少等早衰状态者。
4.无明显器质性疾病,而在节奏快、压力大的环境中工作,精力有所透支而出现头晕腰酸、疲倦乏力、睡眠不佳、心烦易怒、情绪低落等亚健康状态者。
5.中老年人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血肌酐值高限,夜尿频多,但无明显器质性或功能性疾病。
张琪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开出强身健体的“益肾扶元膏”药方,在临床上应用效果显著。益肾扶元膏主要用于各种慢性病的治疗,适用于脾肾虚弱、气血不足诸症,包括:全身乏力、头昏耳鸣、气短心悸、精力不振、腰膝酸软、性功能减退、体力下降、免疫力功能减退、癌症及肿瘤患者术后或放化疗后体力衰弱者,用后能够增强身体免疫力、改善体质,还有延缓衰老的作用。
张琪强调,患者在服用膏方期间必须严格遵医嘱,医生要根据辨证论治理论,依据患者体质合理用药、辨证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