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和清(全本)

学术观点

一、强调整体观念

大量医案提示, 姚氏治病, 始终掌握了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的中医特色。认为眼具阴阳, 眼由脏腑精气腾结而成, 眼内各组织皆与内脏相应, 因而其所表现的生理功能与病理变化, 能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内脏的情况, 鉴于此, 对待眼病, 必须视作为整体的局部病变, 决不可单认为是眼本身的变化, 眼病形成, 全系阴阳失调, 脏腑偏胜, 如果能正确掌握治病求本原则, 掌握整体观念,进行辨证论治, 以纠正偏胜, 调和阴阳, 沉疴亦能挽回。姚氏曾说:眼科五轮学说是提示眼与整体之联系, 在很多情况下, 能解释眼的生理病理现象, 对治疗亦具一定指导作用。但古人用于临床,很多是过分偏重局部体征, 过分强调五脏主病, 对因脏腑偏胜同时引起的其他证候, 绝少考虑,所以对眼病不问症状如何, 皆臆断其由脏受病, 至于眼病各个症状之相互联系, 更缺乏整体认识, 从而产生一证一方的片面治疗观点, 这是与整体观念相违背的。因此, 姚氏强调:对待眼病必须全面看问题,要把眼病各个症状及整体所出现的表现结合起来,看其相互关系,从中分别主次,找寻阴阳偏胜与五行生克规律,然后议定方药,才真正符合辨证论治法则。

在强调整体观念的前提下, 姚氏相当重视探求病因病机, 因为这是治病求本的一个主要方面。病因可从眼局部与整体所表现的各种征象探求, 但有时全身症状不明显, 则需要详细分析病史, 找寻旁证对天地间自然界的骤然变化, 人事的变迁, 以及突然发生的体征, 更加予以注意。然后应用阴阳五行藏象经络与五轮学说等作深入细微分析, 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同时, 姚氏亦曾提起:治病贵在应变。认为原则必须掌握, 但亦有一定灵活性, 需要随机应变, 辨证论治。因为眼病病因复杂, 症状出现, 可随各个阶段有所不同, 特别当情志波动、饮食失节、起居违和、天时变化、妇女胎产经带, 以及用药不当时, 皆可对眼部病变有所影响, 所以治疗用药必须注意病证转变, 从转变中看其阴阳进退, 邪正消长。姚氏多次告诫说:为医者必须行方智圆、胆大心细。所谓智圆, 就是医者必须注意病人的各个方面。譬如禀赋厚薄、年岁老小、身形肥瘦、性情缓急、境遇贵贱、病情新久, 以及天时风俗、生活习惯等等,要知常知变, 能神能明, 要因人因时因地制宜, 才合乎医道。

二、重视乙癸同源

肝开窍于目而主于肾, 肝肾对眼的生理病理关系深巨。由于肝肾彼此间关系密切, 并因乙木属肝, 癸水属肾, 所以古有乙癸同源之称。姚氏对这个理论相当重视, 而且广泛应用于临床, 取得一定疗效。姚氏说:肝肾之相互关系, 主要表现在母子相生, 而目为肝之外候, 肝取木, 肾取水, 水能生木属肝, 母子相合, 则肝肾之气充沛, 目受其荫, 故而放明。如果母子不合, 则无论是子盗母气, 或者母令子虚, 皆能使肝肾之气不足, 不足则精气无法上荣, 目失所养, 眼病随之而起。《经》曰:“肝受血能视。”“肝气通于目, 肝和则能辨五色。”又云:“五藏六府之精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睛”而肾藏精,所以目虽为肝窍,而以肾为主,子母相生,肝肾同一治也。

且肝肾同为相火所寄,相火内阴而外阳,其性主动,而具生命活动之能力,但易妄动,妄动则变为邪火而贼人身,及于眼。目之能视惟赖神光,神光源于命门,通于胆,亦火之用事。火衰则目昏,火炎则目焚,肝肾相火对眼之生理病理具有相当重要意义。

进一步分析眼内组织构造, 则五轮中风轮属肝, 水轮属肾, 眼内神膏为胆中渗润精汗, 升发于上, 积而成者。神水为先天真一之气所化, 神光源于命门, 通于胆。真血即肝中升运滋目注络之血,真气为目内经络往来生用之气,真精为先后天之气所化之精汁,起于肾,施于胆,而后及于瞳神也。目系与脑相连而厥阴肝脉系之,同时少阴肾脉附督上额交巅络脑,又与肝脉相合,说是肝肾对眼的各个组织的关系至为密切,所以当肝肾亏损,必然影响以上组织而发生疾病。

临床上因肝肾病变而引起的眼病,为数颇多,诸如青盲、内障、能近怯远、能远怯近、视惑、视歧以及外障等,在很多情况下,都可能与此有关。发生病变的主要因素,在于肝肾精血两亏、阴不上承;阴虚生内热、虚火上炎;真阴不足,龙雷之火上游,以及水不涵木、肝阳偏亢、化风、化火等几个方面。因而治疗用药必须按照不同病因而正确掌握,古人提出的“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就是针对这方面的治疗原则,为眼科临床所常用。至于育阴潜阳、养肝熄风以及滋肾填精等法,亦可根据不同病情而选用。

三、善于博采众方

姚氏治疗眼病善用成方, 认为成方为古人实践经验的总结, 相当宝贵。如能善于运用, 斟酌加减, 可以事半功倍。所用方药, 多宗内科。曾谓:“眼病系整体疾病, 治病必求其本, 必须辨证正确,病因分明。如果原因相同, 则内科方可治眼病, 眼科方亦可治内科病, 何必有内眼之分”。用方则各家学术兼收并蓄, 毫无偏见, 对仲景方则特别推崇, 善用经方。姚氏认为:“眼具阴阳水火, 而伤寒温病之发生, 亦系阴阳水火偏胜, 所异者, 所犯病变部位不同, 出现症状不同而已。”

姚氏十分重视古人治疗眼病的经验, 无论哪一种疗法, 以至单方、验方等等, 无不笔录, 供临床参考。姚氏认为很多眼病单靠内治不能完全解决问题, 需要使用多种疗法, 才有可能药到病除。因此, 姚氏不独精于内治, 亦善于外治、割治;非独精于眼科, 亦通晓内科, 对一般外科、针灸与气功等,都有独到心得。

证治经验

一、青盲辨治经验

青盲是指眼外观端好,瞳神无变形变色的征象,但视物不见的一种严重眼病。姚氏治疗本病着重辨证,探求病因病机,看其何脏受病,随证而治。

(1)心肺气虚型:多见头晕目眩、心悸怔忡、短气、失眠、神疲形寒、舌淡白、脉沉微弱甚或歇止结代。治宜养心益肺、补气生血为主。

(2)心脾两虚型:多见面色萎黄, 食少倦怠, 气短少寐, 盗汗, 脉细软。治宜养心健脾, 益气补血为主。

(3)脾肺两虚型:多见面萎、食少气短、倦怠乏力、脉虚。治宜健脾益肺, 大补气血为主。

(4)脾胃虚寒型:多见面黄, 神疲懒言, 恶食, 形寒, 气短, 五软, 脉细软弱。治宜健脾补中, 升阳益气为主。

(5)脾肾阳虚型:多见头晕形寒, 耳鸣食少, 肌瘦乏力, 失精阳萎, 脉沉细而弱。治宜温肾健脾, 益火培土为主。

(6)肝肾不足型:多见眩晕耳鸣、腰酸背痛、脉细数。治宜壮水补肝为主。

(7)命门火衰型:多见头晕目花, 形寒肢冷, 腰背酸痛, 夜间多尿, 脉虚无力, 沉细而迟。治宜温补肾阳为主。

(8)肺肾两虚型:多见晕眩耳鸣, 神疲短气, 口干舌红, 脉细数;治宜滋阴壮水, 补肺益气为主。

(9)肝虚血虚型:多见头胀烦急, 心情不舒, 舌质红, 脉弦细而数。治宜疏肝养血为主。

再如对因眼内出血而至本症者, 姚氏认为:凡病初起, 或反复发作, 防其增剧再发, 须佐以止涩, 而当病情稳定, 或者出血日久, 积为瘀血不退, 又须佐以活血之品, 促使引血归经。

二、陷翳证治

陷翳病变在于黑睛, 表面凹陷, 边缘混浊, 底部呈污色, 由于其翳陷下, 故名“陷翳”。翳的形态, 有如星月、鱼鳞、树枝、凝脂等多种类型, 病变轻重不一, 多数发病暴急。病时头痛眼痛,多泪而糊, 严重者则病变迅速向四周或深部侵蚀, 每致黑睛穿破, 引黄仁而出, 形成蟹睛, 而失光明。轻的愈合遗留瘢疤, 如遮盖瞳神, 必影响视线。姚氏指出:本症内治用药, 当辨别外感内伤,分明虚实。大凡暴病多实, 久病多虚, 红肿疼痛瘀滞较甚的为实, 瘀滞轻的为虚。实证宜清,虚证宜补, 至于虚中夹实, 或实中带虚, 又当补清兼施。一般说来, 凡眼胞浮肿、白睛肿胀、多泪而痛的, 多属于风;眼睑红肿胀硬, 白睛色赤, 泪少眵结而痛的多属于热;眦角湿烂, 目痒较甚的, 多属于湿。风宜发散, 热宜清之下之, 湿宜搜之利之。血为目之主, 血病则目病, 血涩则目胀, 血热则目肿。凡目内红肿瘀滞较剧者, 当佐以活血, 甚者, 更须佐以导下行滞之品, 使邪速去而不留。本症之由其他疾病引起当深究病因, 随证而治。

(1)风热上扰。其眼部症状多数比较严重, 眼睑肿胀, 白睛红赤浮肿, 陷翳部位不定, 色泽不一, 眼病头痛, 泪多眵少, 或兼身热恶风, 热多寒少, 或但热不寒, 或兼咳而口干, 烦躁不安, 舌红苔微黄或白, 脉象浮数。治以发表清热。如果大便不畅或秘结, 以及症状严重, 瘀滞剧烈者, 当佐导下行滞之品。

(2)邪火炎上。其眼胞多红肿胀硬, 眵泪并见当分肝火、心火及肺胃燥热三类。肝经实热者,陷翳多在黑睛中央, 眼痛较剧, 兼有头痛, 小便赤混, 大便不畅, 舌赤苔黄, 脉象弦数。治当清肝散热为主;心火上炎、陷翳多在黑睛边缘之接近二眦, 舌尖赤, 脉数, 小便短赤而热, 兼口角糜烂生疮。治当泻心降火为主。肺胃积热,陷翳多在黑睛下缘, 咽干口渴, 鼻红发热, 甚或糜烂生疮, 舌赤, 脉洪。治以清降, 以泻肺胃之火。

(3)湿邪上扰。临床多见骨节疼痛而烦, 头重鼻塞, 倦怠, 苔腻, 此为风湿, 治当祛风胜湿。如兼皮肤疮疖口干、小便不利或下利清谷,脉弦滑或濡细者为湿热,当清热化湿为主。

(4)阴虚血少,虚火上炎。其眼部症状为眼胞虚浮,白睛淡红,赤脉缠绕,睛痛兼酸,多泪有眵,患者面萎体瘦,时诉头晕耳鸣、舌赤或绛,脉象细数。治以滋阴降火,壮水涵木。如头部太阳多病,睛痛较著,泪多无眵,舌淡,脉虚,系血虚生风,治以养血祛风、化翳明目。

(5)陷翳由衄血、便血、妇人产后崩漏、亡血过多而致者。临床可见眼胞虚浮、白睛淡红, 赤脉缠绕、睛痛不能久视, 羞明隐涩, 眼睫无力, 眉骨太阳致痛, 舌淡,脉弱,主以补血养肝。

(6)孕妇兼患陷翳。多属有余, 治宜疏利之品, 而以补益固胎之药监制。产后得病, 多属不足, 须护肝气, 不可轻用伐肝之剂。胎前宜保胎清火,产后宜补养气血。

(7)陷翳由阳气衰退, 气血不能上荣而致者。其眼部红肿不显, 瘀滞亦轻, 睛酸常欲垂闭。病人面色苍白, 形体不足, 头目晕眩, 倦怠短气乏力, 舌苔白滑, 脉象沉细迟微。治以助阳益气活血为主。

(8)陷翳由失乳、偏食、营养不良及病后失于调养而致者。婴幼儿多患之。其眼部症状为初起两眼频频多瞬,白睛干燥,继而黑睛昏白,再而形成陷翳,最后全面崩溃腐烂失明。病后多面黄消瘦,皮肤干涸,舌淡,指纹淡。治以健脾益胃,益气生血为主。

(9)陷翳疳积而致者。由于临床中见病孩头大发稀, 颈细面黄, 肌肉消瘦, 身热困倦, 腹膨坚硬, 时或吐泻, 治以健脾消疳。有虫积者, 眼眶鼻下多见黑色, (齿介)jie齿, 面生白斑, 唇内生疮粟粒, 时有腹痛、大便秘结或泄泻, 完谷不化, 治当佐以杀虫之品。大抵疳积初起, 宜消导。次则消补兼施, 最后以补脾健运收功。如体力衰弱, 必须以补益为主, 否则克伐过甚, 元气大伤, 于病不利。

(10)陷翳由有外伤史而致者。须看黑睛上有无异物,如有异物应立即去除,清洁消毒,外敷凉血活血之药。内治用药,须根据整体辨证决定。一般以除风益损为主。目为物伤,内络必损,邪风乘之而入,故宜养血祛风。

医案

案一、胞睑疮疡(眼睑疖)

丁××,女,32岁。

一诊:左目胞睑红肿胀硬,灼热疼痛,指压锐眦部则疼痛剧烈。并见该处白睛臃起,状如鱼泡。得病两日,来势非轻。症系眼丹,由热毒上攻、气血壅滞,治以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银花20g 蒲公英20g 紫花地丁20g 野菊花20g 白芷9g 连翘12g 2帖

外治:九一丹煅石膏、东丹油膏,每日搽敷1次。

二诊:经服清热解毒之剂后,肿势局限,疼痛缓解,再宗上法。

银花15g 蒲公英15g 紫花地丁15g 野菊花15g 白芷9g 连翘9g 黄芩9g 2帖

外治:同上。

案二、胞轮振跳(眼睑痉挛)

应××,男,8岁。

一诊:年来,两眼胞睑频频振跳,无休止时。此为肝血不足、风火内生,动摇之象也。治以养血清肝,以散风火

生地15g 炒白芍6g 当归6g 川芎2g 柴胡3g 炒栀子6g 5帖

二诊:胞轮振跳,责之血虚生风,筋脉约束不住,前予养血祛风之剂,振跳几乎消失,再予上法以资根绝。

案三、胞虚如球(眼睑水肿)

陈××,男,34岁。

一诊:双目上胞虚浮,不红不痛,得病数日,病名胞虚如球。舌苔薄白,脉象浮数,头胀口干。症由风湿热邪上扰,导致脾失健运。治以调脾清热、驱风利湿。

天花粉12g 连翘9g 炒荆芥9g 牛蒡子9g 桔梗4.5g 生甘草3g 生白术9g 茯苓9g 泽泻9g 陈皮3g 薄荷3g(后下) 防风6g 5帖

二诊:双目胞虚如球, 重坠, 张开乏力。经治后浮肿消退, 邪去。今当继以健脾, 以固肌腠。

党参9g 炒白术9g 茯苓9g 炙甘草3g 陈皮3g7帖

案四、睑废(眼睑下垂)

乔××,男,18岁。

一诊:由于外伤, 右眼上胞下垂, 废而不举。此因内络受损, 而为风邪所袭。治以除风益损。

生地24g 赤芍、白芍12g(各) 当归12g 川芎3g 防风6g 藁本6g 炒荆芥穗9g 黄芩6g 全蝎2g 5帖

二诊:右眼上胞已能张开, 几乎与左眼等高, 病去八九, 再予上法以资根绝。原方去全蝎。5帖。

案五、目珠不正

吴××,女,31岁。

左眼眼珠偏向内斜,向外转动不得,得病旬日,头痛晕眩,形寒,呕恶多痰,舌苔薄白,脉浮滑。症由外感风寒、痰浊阻络,治以祛风解表、调和营卫

桂枝3g 生白芍6g 炙甘草3g 制半夏9g 陈皮3g 茯苓9g 生姜3g 红枣4枚 3帖

三诊:二进解表之剂,呕止寒除,诸痛消失,但目病如旧,且感纳少神疲,脉细无力。是为脾气不足,当于益气补中。

党参12g 生黄芪30g 炒白术12g 当归12g 炙甘草3g,陈皮3g 升麻6g 柴胡6g 砂仁2g(后下) 7帖

六诊:眼珠已能任意活动,视歧消失。诸恙亦除,今再宗原意以资巩固。

党参12g 炒白术12g 茯苓12g 炙甘草3g 陈皮6g 7帖

案六、口眼歪斜

姜××,男,38岁。

一诊:右侧口眼歪斜,目闭不合,泪多视糊,口角流涎,舌强麻木,脉来有力,得病未久,年轻体实邪甚,治当搜风逐邪。

全蝎3g 白附子6g 白僵蚕12g 炙蜈蚣1条 7帖 配合针刺。

五诊:风邪中于经络,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失于荣养,左侧口上歪斜。前予搜风活络之剂,病情大有好转,今再守原意治疗。

羌活6g 白附子6g 防风6g 大秦艽12g 胆南星6g 白僵蚕12g 制半夏9g 宣木瓜6g 生甘草3g 生姜3片, 7剂。

案七、流泪症

王××,男,45岁。

一诊:两眼流泪频频,头胀鼻塞,此因窍虚,为邪所中,治以祛风散邪。

川芎3g 羌活6g 白芷6g 菊花9g 薄荷3g 细辛2g 防风6g 炒荆芥9g 生甘草3g 白僵蚕9g 7帖

三诊:二进祛风散邪之剂,泪止,但感头晕。舌淡,脉细,是为血虚之象。

熟地24g 炒白芍9g 当归9g 川芎3g 防风6g 白芷6g 7帖

案八、漏睛疮(急性泪囊炎)

吕××,女,34岁。

一诊:左眼漏睛疮,红肿疼痛,面颊亦肿,肤热口干,身体违和,得病五日,疮成而脓未熟,舌赤苔黄,脉浮数有力。症由邪风热毒稽留,治宜清热解毒、驱风逐邪。

银花30g 紫花地丁30g 蒲公英30g 白芷10g 野菊花30g 连翘12g 全蝎3g 3帖

外治:九一丹敷肿处,每日换药1次。

三诊:红肿消散,痛止目张,惟指压睛明穴,则脓自泪窍溢出。此病原由漏睛流脓,因受邪毒,故而成疮,症属慢性,云得病五载,是为难治,再予清降。

银花15g 连翘9g 蒲公英15g 白芷10g 赤芍9g 川芎3g 甘草3g 川黄连2g 竹叶9g 7帖

五诊:指压睛明穴, 尚见粘性分泌自泪窍溢出, 舌赤, 脉数。余热未清, 再予清降, 并佐外治,庶几奏效。

生地24g 木通6g 甘草6g 竹叶9g 川黄连2g 黄柏9g 7帖

外治:每日冲洗泪道,注入三黄眼药水,待脓性分泌消失,则予探通。

案九、天行赤眼(急慢性结膜炎,又称白涩症)

李××,男,27岁。

一诊:天时不正,热时感染,双目暴赤肿痛,白睛发赤瘀滞,眵多而结,舌赤苔黄,脉象浮数,头痛便秘。治以祛风散热,佐以导下。

羌活6g 薄荷3g(后下) 炒山栀子9g 赤芍9g 连翘9g 牛蒡子9g 川芎9g 甘草3g 防风4.4g 生大黄9g(后下) 黄芩9g 2帖。外治:黄连西瓜霜眼药水滴眼。

二诊:前进祛风散热之剂, 头痛消失, 大便亦畅, 双目暴赤瘀滞减退。脉数, 舌赤, 口干。风除,热象尚显, 当再予清热。

冬瓜子24g 桃仁9g 生米仁24g 水芦根30g 黄芩9g 7帖

案十、眵泪不禁

马×,女,8天。

一诊:初生甫八日,双目紧闭不开,强启则脓溅出,眼内白睛赤肿,黑睛昏浊,病名眵泪不禁。由于胎毒上攻,势重防变,治以解毒活血。

生地9g 赤芍3g 全当归3g 川芎1g 生甘草1g 天花粉3g 银花5g 连翘3g 紫花地丁5g 2帖

外治:复方三黄眼药水(川黄连、黄芩、龙胆草、连翘、秦皮、黄菊花、桑叶、黄精), 每隔1小时滴眼1次。滴前用银花、蒲公英合剂(银花、蒲公英、野菊花)洗眼。

二诊:经治, 稠脓减少, 目已能张, 眼内瘀滞红肿亦退, 再予原方加入。原方去紫花地丁, 4帖。

案十一、色似胭脂(结膜溢血)

张××,男,10岁。

一诊:右目为物所伤, 白睛色似胭脂, 头痛。此由邪客肺经, 络损血溢, 治以除风益损、去瘀生新。

生地15g 赤芍6g 当归6g 川芎3g 3帖

案十二、白睛发黄

秦××,男,28岁。

一诊:黄为土之色,白睛发黄,其色鲜明,由于脾经湿热熏蒸,上溢肺经。溺赤短涩烦渴便秘,舌苔黄燥,脉实有力。治以清热渗湿。

茵陈9g 炒山栀子9g 黄柏9g 生大黄9g(后下)2帖

四诊:经治,白睛发黄减退较多,病根未尽,再予上法。

茵陈9g 炒山栀子9g 茯苓9g 黄芩9g 生米仁24g 飞滑石9g(包) 7帖

案十三、白珠俱青(巩膜炎,又称火疳)

张××,男,32岁。

一诊:风热上扰,肺气郁抑,左眼白睛紫赤高隆,眼痛头胀,口干,便难,舌赤苔黄,脉浮数。治以驱风散热、行血导下。

川羌活6g 薄荷3g(后下) 炒山栀子9g 赤芍9g 连翘9g 牛蒡子9g 当归尾9g 川芎3g 生甘草3g 防风6g 生大黄9g(后下) 芒硝6g(分冲) 2帖

三诊:疼痛缓解,目赤肿痛减轻,舌赤脉数,内热尚炽,今予清、降。

生地24g 赤芍9g 当归尾9g 川芎3g 黄芩9g 炒山栀子9g 连翘9g 生甘草3g 7帖

案十四、痒若虫行(春季结膜炎)

张××,男,21岁。

一诊:两眼内睑高低疙瘩,状如椒粟,沙涩,奇痒难忍,得病五载,逢春必发,舌淡苔白,脉浮有力。症由风邪阻络、气血瘀滞,治以祛风散邪、活血行滞。

炮川乌6g 川芎6g 炒荆芥9g 川羌活9g 防风6g 赤芍9g 丹皮9g 蝉衣3g 浮萍6g 7帖

外治:重明眼药水(防风、川椒目、龙胆草、甘草、细辛)滴眼,每日3次。

五诊:数治,奇痒消失,眼内内睑疙瘩也大有好转,病患年久,根治当需时间。

生地24g 赤芍、白芍12g(各) 全当归12g 川芎3g 防风6g 川羌活9g 蝉衣3g 丹皮9g 7帖

案十五、金疡玉粒(泡疹性结膜炎)

陈××,男,12岁。

一诊:右眼下方黑白睛间金疡玉粒,舌红,脉数,口干引饮。症由肺胃积热,当予清降。

冬瓜子15g 桃仁6g 生米仁15g 知母6g 水芦根20g 3帖

外治:黄连西瓜霜眼药水滴眼,每日3次。

二诊:红退,玉珠已隐,舌质不尚红,今予上法。

冬瓜子15g 桃仁6g 生米仁15g 水芦根20g 3帖

案十六、胬肉攀睛(翼状胬肉)

张××,男,38岁。

一诊:左目内眦胬肉攀睛,睛痛头胀,眵多泪频。症由风热上扰、气血瘀滞。舌淡赤,脉浮数,治以驱风散热、调和气血。

密蒙花9g(包) 木贼草9g 白蒺藜9g 蝉衣3g 全当归9g 川芎3g白菊花9g 地骨皮9g 炒荆芥9g 蔓荆子9g 薄荷3g(后下), 川黄连3g 7帖

外治:黄连西瓜霜眼药水滴眼,每日3次。

三诊:红退肿消,胬肉平复。因其病根较深,非手法难以根治。

拨云退翳丸,每日9g,开水吞服。

外治:胬肉散(白矾, 黄丹, 没药, 乳香, 白丁香,血竭, 轻粉, 麝香, 月石)涂眼, 每日3次。

案十七、神气枯悴(角膜软化症)

范××,男,6个月。

一诊:两眼抱轮微红,白睛黄白而枯悴,黑睛混浊如死色,黑白两睛状若蜗牛之涎,干涩不华。症因失去乳养、脾胃不壮、气血不丰、目失所养所致,治以健脾益气、养血明目。

党参3g,炒白术3g 茯苓3g 炙甘草1g 陈皮1g 当归3g 枸杞子3g 3帖

二诊:两眼白睛枯悴,黑睛混浊,面色苍白,肌体消瘦。症由失去乳养、气血不丰,不能营养周身,前予方药,略有好转,但药仅补偏救弊,不能治其根本,还望设法哺乳、补充营养。

党参3g 炒白术3g 茯苓3g 炙甘草1g 陈皮1g炙黄芪6g 全当归3g 枸杞子3g 7帖

案十八、银星玉粒(疱疹性角膜炎)

张××,男,26岁。

一诊:风热上扰, 左眼上胞浮肿, 白睛发赤, 黑睛银星独见, 泪多羞明, 眼痛头疼, 舌淡赤苔微黄, 脉浮数, 治以凉解。

桑叶9g 白菊花9g 薄荷3g 连翘9g 炒荆芥9g,桔梗6g,生甘草3g 水芦根30g 杏仁9g 4帖

外治:复方三黄眼药水滴眼,每日4次。

三诊:红肿消退,银星结成肤翳,治当佐以退翳。

原方加蝉衣3g,木贼草9g。

外治:珠黄散(刺甘石, 月石, 珊瑚, 琥珀, 东丹, 朱砂, 珠粉, 牛黄, 冰片)眼膏涂眼,日3次。

案十九、红障白翳

郑××,男,36岁。

一诊:左目红肿, 黑睛红障从上垂下, 将及瞳神, 且陷翳如星月, 横贯其间, 眼痛泪多, 羞明怕光, 头痛牵引后脑, 连及项背, 恶风, 鼻塞流涕, 脉浮缓, 舌苔薄白。风邪上扰, 袭于太阳经脉, 治以辛温解散。

淡豆豉9g 光杏仁9g 白菊花9g 炒荆芥9g 薄荷3g(后下), 桔梗4.5g 桑叶9g 炒山栀子9g 桂枝3g 生白芍9g 炙甘草3g 生姜3g 红枣4枚 2帖

外治:复方三黄眼药水滴眼,日3次。

三诊:寒热退去,痛除,目赤减轻,红障白翳亦略为退缩,当继以祛风退翳。

川芎3g 川羌活6g 白芷6g 黄菊花9g 白僵蚕9g 薄荷3g(后下), 细辛2g 防风4.5g 炒荆芥9g 生甘草3g 茶叶9g 蝉衣3g 木贼草9g 7帖

外治:同前,加涂珠黄散眼膏,1日3次。

案二十、陷翳

区××,男,27岁。

一诊:两眼丝状外障四年,初而每月一发,近则三日必发。发时眼痛沙涩,怕光流泪,牵连头部亦痛。病在表浅,症属风邪,惟脉虚不实,因宜驱风为先。

川芎3g 川羌活6g 白芷6g 白菊花9g 白僵蚕12g 薄荷3g(后下) 细辛2g 防风6g 炒荆芥9g 生甘草3g 茶叶9g 3帖

外治:复方三黄眼药水滴眼,每日3次。

二诊:前予驱风散邪之剂,疾虽瘥,但不明显,发作仍频。切脉细弦,舌质较红,平时经常失眠,腰痛将坠,云患腰椎间盘突出已一年,肾精衰惫可知。惟夫肾衰,肝失所滋,真阴不足,虚阳潜上,阴阳不交,故而神不安其室。目之黑睛内络通肝,肝虚所以为风邪所袭,正气不足,邪气稽留。今治当顾正则邪可去。

炒枣仁24g 知母9g 茯苓9g 炙甘草3g 川芎3g 3帖 外治:同前。

四诊:睡眠已甜,眼病亦不经常发作,今当补益肝肾以治根本。

熟地24g 山药12g 茯苓9g 泽泻9g 山茱萸肉9g 丹皮9g 枸杞子12g 杜仲9g 川续断肉9g 7帖

案二十一、翳膜(角膜翳)

陈××,男,65岁。

一诊:双目翳膜遮盖瞳神,视物不明,得病数月,治之非易。舌质红绛,脉细数,口干咽燥。责之阴虚液少,津液匮乏,治以增液养阴,佐以退翳。

沙参9g 天门冬9g 麦冬12g 炙鳖甲15g(先煎) 玄参9g 生地24g 五味子3g 木贼草9g 7帖

外治:石燕散(制甘石、飞月石、琥珀、珊瑚、石燕、白丁香、朱砂、东丹、珠粉、犀牛黄、麝香、冰片、石蟹)涂眼, 日3次。

四诊:经诊,翳膜色淡,故而视物已较明。

党参9g 麦冬12g 生地24g 玄参9g 五味子3g 枸杞子12g 木贼草9g 外治:同前。

案二十二、瞳神干缺(葡萄膜炎)

李××,男,45岁。

一诊:左目胞睑红肿,白睛纯赤,黑白睛间抱轮紫胀,瞳神不圆,偏缺参差,内结云翳,以损光明。头目痛无定处,状如蚯蚓徐行,不堪忍受。云过去曾患梅毒,虽由余毒未清,风湿热邪上窜空窍,治以搜风除湿、清热解毒。

白芷6g 羌活6g 防风6g 银花12g 连翘9g 炙甲片9g 皂角刺9g 威灵仙9g 土茯苓30g 7帖

外治:复方三黄眼药水滴眼,日3次。

三诊:肿退红减,抱轮紫胀变淡,瞳神内翳减少,故而视物较明,痛楚变瘥,舌赤,脉数。风熄,风火仍甚,再予清热解毒。

生地24g 赤芍12g 当归12g 川芎6g 银花12g 连翘9g 黄芩9g 白芷9g 生甘草6g 土茯苓30g 红花6g 桃仁9g 7帖

案二十三、内障

柳××,男,59岁。

一诊:双目黄精混浊, 目视因损, 舌淡, 脉虚, 面萎, 纳少, 肢体倦怠, 惊悸健忘, 腰背酸痛;望六之年, 气血衰败, 目失所荣, 故而内障形成。治以补益气血, 并宜惜视缄光, 清心寡欲, 则复明可望。

党参9g 炒白术9g 茯苓9g 炙甘草3g 大熟地24g 炒白芍9g 全当归9g 炙黄芪24g 陈皮3g 远志6g 肉桂3g(后下), 五味子3g 7帖

五诊:数进益气养血之剂,诸恙若失,视糊减轻,惟内障形成,退之非易。

党参9g 炒白术9g 茯苓9g 炙甘草3g 熟地24g 炒白芍9g 当归9g 川芎3g 炙黄芪24g 肉桂3g(后下) 7帖

案二十四、五风变内障

张××,女,56岁。

一诊:右眼突然失明, 眼痛, 头痛, 频频干呕。所见:胞睑虚浮, 白睛纯赤, 瞳神散大, 内映绿色翳膜, 病名绿风内障, 病虽3日, 势重凶危, 舌淡, 脉虚。厥阴寒邪上受, 经脉不和, 治以散寒降逆。

吴茱萸6g 党参9g 制半夏9g 茯苓15g 生姜3g 红枣4枚 2帖

四诊:眼红退痛除, 目视已见好转, 惟瞳神仍散, 脉象仍虚, 精液走散, 光华不能发越, 治当养阴复脉, 归明于目。

党参9g 麦冬12g 炒枣仁24g 炙甘草9g 桂枝3g 五味子6g 生姜3g 红枣10枚 阿胶9g(烊冲) 5帖

案二十五、妄见

陈××,男,38岁。

一诊:两眼高度近视,视远不清,眼前黑花如蝇翅飞扬,病名蝇翅黑花。为病有年,退之非易, 舌淡, 脉虚,头痛眩晕,腰膝不利。症由肝肾两亏,胆汁不丰,神膏失养,治以补益肝肾。

熟地24g 山药12g 茯苓9g 泽泻9g 山茱萸肉9g 丹皮9g 川芎3g 甘菊花9g 夜明砂12g(包) 7帖

三诊:前予补益肝肾之剂,头痛眩晕消除,两眼蝇翅黑花亦较前减少,今再宗上法以治。

熟地24g 山药12g 茯苓9g 泽泻9g 山茱萸肉9g 丹皮9g 枸杞子9g甘菊花9g 夜明砂12g(包) 7帖

案二十六、视惑

田××,女,27岁。

一诊:两眼坐起生花,眼前无数银星,缭乱飞越,羞明怕光,病名萤星满目,是由产后营血不足,心神失养,故而目昏少寐,治以补益心脾气血。

党参15g 生黄芪30g 炒白术12g 茯神12g 炙甘草6g 当归身12g 远志10g 炒枣仁30g 南木香6g 龙眼肉6枚 7帖

案二十七、目衄(眼内出血)

朱××,男,21岁。

一诊:拳击, 右眼紫胀红肿, 血贯瞳神, 视物不睹。物击络损, 血瘀其中, 非去瘀, 则目不明。

生地18g 赤芍9g 当归9g 川芎3g 五灵脂3g 生蒲黄9g(包) 3帖

二诊:前进活血散瘀之剂,眼内积血退净,视物清晰。物击络损,当益损养血以善其后。

生地18g 炒白芍9g 当归9g 川芎3g 7帖

案二十八、暴盲

张××,男,16岁。

一诊:左目暴盲,仅辨眼前物影,头痛眼酸,症情危笃,舌赤,脉细弦数。症由脾伤血少,目失所荣,治以疏肝益血、佐以清热。

生白芍12g 茯苓12g 当归12g 柴胡10g 炒白术12g 薄荷3g(后下) 炙甘草3g 川黄连3g 炒山栀子9g 丹皮12g 3帖

四诊:目光恢复,肝虚目病,肾亦不足,当治肝肾。

生地24g 熟地24g 山药12g 茯苓9g 泽泻9g 山茱萸肉9g 丹皮9g 炒白芍9g 当归9g 川芎3g 枸杞子12g 7帖

案二十九、青盲(视网膜退行性变、视神经炎与视神经萎缩)

童××,男,19岁。

一诊:鼻衄久年,重伤阴血,目失所荣,是以左目昏暗不明,眼前花发。症类视瞻昏渺,不治防其剧变。舌赤,脉虚,责之阴虚火旺,治以滋阴降火。

生地24g 熟地24g 川黄连3g 地骨皮9g 黄芩6g 天冬9g 炙甘草3g 炒枳壳4.5g 柴胡6g 当归9g 五味子3g 7帖

四诊:年轻而形体瘦小,脉来不实,舌质红绛,责之阴虚火旺。前予滋阴降火之剂,鼻衄未作,左目视物较明,眼前黑花减少,惟虚象仍着,非久治难获痊愈。

党参9g 麦冬12g 生地24g 山药12g 茯苓9g 泽泻9g 山茱萸肉9g 丹皮9g 五味子3g 7帖

验方

一、全蝎陈皮合剂

组成:全蝎、陈皮、生甘草各20g 上药共研细末, 分为10包备用。每日2次, 每次1包, 开水吞服。

功效:清热解毒,散结止痛。

临床应用:主治漏睛疮(急性泪囊炎)。方中全蝎解毒散结,甘草清热解毒,陈皮理气和中,诸药配合,其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之功更着,因而可用于阳明热毒上攻之漏睛疮。

二、三花消毒饮

组成:银花15g 野菊花15g 紫花地丁15g 蒲公英15g 连翘12g 白芷6g。上药水煎, 煮沸20min, 取药液约150ml升为头煎;再加水煎加上法, 为二煎。每日2次, 分头、二煎服, 2次间隔3小时。

功效:清热解毒

临床应用:主治偷针眼(麦粒肿)、眼丹(眼睑部皮肤丹毒)。方中银花、野菊花、紫花地丁、连翘皆有清热解毒作用,白芷消肿排脓止痛,连翘、白芷轻清上浮,上达于眼,对于脾胃热毒导致的偷针眼、眼丹等,具有明显的退肿止痛的作用。

三、三子菊花饮

组成:枸杞子9g 菟丝子12g 女贞子9g 菊花9g 白芷6g 川芎3g 水煎服。

功效:补益肝肾,祛风止泪。

临床应用:主治迎风流泪。本方枸杞子、女贞子、菟丝子补益肝肾,菊花、白芷、川芎祛风、而川芎、白芷辛香善升,能上行头目,引诸药向上,直达病处,以发挥补肾止泪液的作用。

四、黄连西瓜霜眼药水

组成:川黄连5g 西瓜霜5g 月石0.2g 硝苯汞0.004g 蒸馏水100ml。也可以硫酸黄连素0.5g 或盐酸黄连素0.25g代之。

先将川黄连放在水内加热煮沸半小时,过滤后加入西瓜霜等药,再加热,待烊后过滤,再加水至100ml。每日滴眼3~4次。

功效:清热燥湿,退赤消肿。

临床应用:主治椒疮(沙眼)、粟疮(急慢性结膜炎)、垂帘翳障。方中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善治目赤火眼;西瓜霜能清热消积、燥湿软坚;月石清热、硝苯汞为防腐剂。本方已载入《简明中医眼科学》。

五、珠黄散

组成:制甘石30g 月石6g 珊瑚6g 琥珀6g 东丹1.5g 朱砂4.5g 珠粉1.5g 牛黄1.5g 冰片1.5g

上药精制研极细末,逐个混和再研均匀,然后用适量之石蜡油调和成薄糊状,复以等量之白凡士林混和调匀。挑药少许,涂入眼内,每日3次。

功效:清热燥湿,退翳明目。

临床应用:主治赤眼、红障白翳、白睛涩痛、翳膜流泪、眼睑赤烂。方中甘石退赤收湿除烂、祛翳明目;月石治痰热,眼目障翳;珊瑚主治宿血、祛目中翳;下琥珀磨翳明目;东丹解热拔毒、祛瘀消翳;朱砂通血脉,明目;珠粉治目肤翳;牛黄清心化热;冰片去目赤肤翳。

六、发背膏

组成:青娘子2只,红娘子2只,斑蝥2只,月石30g

前三药皆去头足, 用糯米炒之, 炒后去糯米, 各研极细末, 混和, 再与月石共研极细末, 备用。

功效:破血攻积,除降退翳。

临床应用:主治垂帘厚障、血翳包睛、久年老翳、钉翳。方中青娘子即芫青, 红娘子即樗鸡, 皆为虫类, 有毒, 作用与斑蝥类同, 功效泄毒攻积, 破血堕胎, 外用可治目翳, 特别对椒疮, 粟疮而并发的垂翳障、血翳包睛等有一定作用。临床使用时, 取药加芝麻粒大, 点于下睑内眦端, 闭目10min, 眼逐渐肿胀发痛, 当即点以春雪膏(附后)退肿。本药点眼, 每日3次, 点后皆须以春雪膏退之,并随病情轻重, 决定用药天数。

本药剧毒, 药性猛烈, 所以选症必须正确, 用药必须得当, 可获良效。如应用不小心, 每有不良后果。

附:青雪膏

蕤仁霜30g 冰片3g 蕤仁去油,研极细如霜末,冰片研细,二药和匀再研。为极细末,装瓶密封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