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观点
蔡氏女科主张“审证求因,贵乎精详;立法用方,须知权变。宗古而不囿古,当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故能宗世医之论,汇百家之长。补土取法李东垣,滋阴宗尚朱丹溪,理血首推薛立斋,调气尤崇汪石山。治病用药,权衡轻重而不偏,适度寒温而不指。急症须单刀直入,务期脱险奏功;久病则标本兼顾,不求速痊立效。蔡氏尝曰:“治病应立足于治本,以观后效,切莫贪近时之功,而贻后患。”经病当以调理气血为主,经闭不尚攻伐,崩漏不专止兴(氵啬) 。用药深谙药性,注重归经配伍,顺阴阳之序,适四气之和。制寒热水火之偏胜,配动静升降之合度。切忌损气耗血,峻厉之药;慎用碍脾妨胃、滞湿之品。因此若用附桂温补类,常佐龙牡芍药镇逆收敛,以防其真阳不守。处方亦常用白术、陈皮、茯苓健脾和胃,化湿助运,以资气血生化之源。蔡氏谓:“湿化则气血流畅,脾运恢复,疾疴自蠲。”诊察脉候,颇具匠心。蔡氏认为:“脉者,气血之先,阴阳之兆,妇人女子尺脉常盛,而右脉略大,皆其常也。凡瘦小之人,气居于表,六脉常带浮洪;肥盛之人,气敛于中,六脉常带沉数;北方之人每多强实,南方之人每见柔弱,少壮脉多大,老年脉多虚,寡居之人脉濡弱,孕胎尺脉滑数大。
证治经验
一、调经候、主气血、辨寒热虚实
蔡氏尝云:“人得气血以生,男女一也。而妇人得阴气居多,阴属血,故妇人血宜多而气宜少,则不病。”注重气血为调经之要着,认为:调经必先理气,益气所以补血,气以通为顺,血以调为和,掌握了通与调、理与补的辨证关系,才能气血和畅,脏腑功能协调,经行如常。
1.凡先期而来者,有热与虚之不同。脉数而洪,经血紫者,热也,蔡氏常用经验效方清肝调经方。若脾经血燥,以加味逍遥散主之;若肝经怒火,以加味小柴胡汤主之;若血分有热,以加味四物汤主之;而脉数无力,经血淡者,虚也,以补中益气汤、八珍汤主治。
2.凡过期而来者,有寒与虚之不同。脉沉迟弦紧者,寒也,从温经汤主之;脉浮濡芤细者,虚也,若脾血虚,以人参养荣汤加减,若肝血少,以归芍地黄丸主之;若心脾不足,归脾汤主之;若气血凝滞,紫黑成块,以桃红四物加香附、丹皮、牛膝。
3.凡经行腹痛,蔡氏指出当分清气滞、瘀阻,或寒凝。若经期不调,量少欠畅,行前乳胀,临经腹疼腰酸,脉弦涩,为气滞,宜用验方调经止痛方(当归9g 白芍6g 制香附9g 木香3g 炒白术6g 炒金铃子6g 乌药4.5g 延胡9g 青皮4.5g 陈皮4.5g 莪术9g)。若经来少腹拘急,痛甚拒按,经行不畅,色紫有块,愉下痛减,脉涩,舌黯,苔腻,属瘀阻,宜用验方调经活血方(当归9g 丹参6g 赤芍6g 牛膝9g 炒白术6g 制香附9g 制乳香3g 制没药3g 五灵脂9g 蒲黄9g 桂心3g 延胡索9g)。此方在1964年由上海中药三厂加工成片市售,取名调经活血片。乃寒凝,若经行不畅少腹冷痛,面白唇青,畏寒便溏,脉沉紧或迟,舌苔薄白,用验方温经逐寒方(当归9g 白芍9g 牛膝9g 制香附9g 煨木香3g 吴茱萸3g,苏梗4.5g 小茴香3g 肉桂3g 淡干姜3g)。
二、治崩漏、重肝脾,须标本兼顾
蔡氏女科谓:“冲任者,经血之海也,人因调养失节,或触动肝火,或郁结伤脾,以致气血之行,外不循经络,内不荣脏腑,其血忽然暴下者谓之崩,淋漓不断者谓之漏。”
1.暴崩宜止、久崩宜补。蔡氏指出暴崩初起,正气未伤,应急用止法,以暂缓其势,自拟蔡氏止崩散(归身炭9g 蒲黄炭12g 贯众炭9g 莲房炭9g 荆芥炭9g 槐子炭9g)。久崩则营血亏耗,元气虚损,非用补法,才可告功,自拟补气养营固摄方(党参15g 炙黄芪15g 炒白术9g 归身炭9g,生地炭12g 炒白芍9g 蒲黄炒阿胶9g 藕节炭15g 牛角(腮)炭12g)。
加减法:1.血分有热,加丹皮炭9g 侧柏炭9g 地榆炭12g,荆芥炭9g;2.肝旺,加柴胡炭4.5g ,芩炭4.5g;3.阴虚及阳,虚寒甚者,用别直参9g 淡附子9g,炮姜炭3g 陈艾炭2g;4.有瘀块,加熟大黄炭9g 人参3g 三七3g;5.气虚下陷,用升麻炭4.5g 柴胡炭4.5g;6.固涩用煅龙骨12g 煅牡蛎30g 赤石脂9g。
2.血不归经宜清、气虚血脱宜补。蔡氏治疗崩漏,在病机上十分强调对开阖不当和固摄无权,以及血病及气和气病及血的辨别。治疗上要掌握补与清的主次,立方遣药主张标本兼顾。认为肝郁化火,迫血妄行,或瘀滞冲任,血不归经应属开阖太过,而冲任受损,脾气虚弱,中气下陷,不能统血摄血,应为固摄乏权。前者宜清热化瘀,凉血止崩,自拟清热固冲方(生地炭15g 丹皮炭4.5g,柴胡炭3g 蒲黄炭12g 地榆炭12g 焦白术6g)和化瘀止崩方(当归炭9g 丹皮炭4.5g 香附炭9g 五灵脂9g 蒲黄12g 茜草炭9g 牛膝炭9g 熟大黄炭9g 三七粉(吞)3g 花蕊石12g)。后者益气健脾,补肾固摄,自拟益气固摄方(党参15g 黄芪15g 焦白术6g 当归身炭9g 升麻炭6g 柴胡炭4.5g 熟地炭12g 炒白芍9g 海螵蛸12g 牛角(腮)炭12g 鹿角霜(包)9g)。
加减法:1.阴虚内热,加龟版12g 旱莲草12g 地骨皮12g;2.久漏不止,加鸡冠花12g 贯众炭9g 陈棕炭9g 椿根皮9g。
崩漏止后,宜用归芍注君子方收功,以达补脾益胃,柔肝养血,以资生源,阳生阴长,血自归于脾矣。
三、治带多、宜清化、分湿热虚损
蔡氏把女子带多一症分为虚损和湿热两大类别。
1.劳倦过度,损伤脾气,运化失常,聚而为湿。流注下焦,伤及任脉,或肾气不足,下元亏损而带脉失约,属脾肾虚损。症见带多色白,清稀如水,面色萎黄或晦黯,腰酸似折,纳少便溏,脉濡或沉迟,舌淡白。治以健脾补肾化湿止带,宜用验方培元收带方(潞党参12g,炒白术6g 淮山药9g 云茯苓12g 沙苑子9g 菟丝子9g 焦车前子(包)12g 白莲须9g 山茱萸肉6g 海螵蛸12g 炙狗脊12g。)
加减法:1.腰酸甚,加杜仲9g 川续断9g;2.带多日久,滑脱不止,加金樱子9g 煅牡蛎30g 陈芡实9g;3.腹冷溲清长者,加鹿角片9g 肉桂3g 补骨脂9g 巴戟天9g。
2.肝郁化热,湿热下注,或经后产后,胞脉空虚,湿毒秽浊之气内浸,损伤任脉者,属湿热带下。症见带多色黄。或赤白相兼,稠粘臭秽,甚则阴痛溲赤,脉弦数,舌质红,苔腻。宜用验方利湿止带方(炒知母6g 炒黄柏6g 椿根皮9g 川萆解12g 焦山栀6g 贯众9g 扁蓄草9g 木通3g 车前子(包)12g 赤茯苓12,墓头回9g)。本方又名复方墓头回合剂,在1960年由上海市中药三厂加工为“治带净片”(现名“治带片”)。
加减法:1.肝火内盛,赤带绵绵,加生地12g 丹皮4.5g 黄芩4.5g 鸡冠花9g;2.少腹胀痛,或阴肿者,加败酱草12g 金铃子9g 柴胡4.5g 皂角刺12g;3.阴痒,加薰洗方:蛇床子9g 枯矾9g 苦参9g 土茯苓12g 白癣皮12g 鱼腥草15g。
四、消症瘕、祛瘀滞、攻伐不伤正
蔡氏认为症瘕总由气聚瘀结而成,多与正气虚弱有关。初成,正气尚盛,可予化瘀散结奏效。日久,正气愈伤,成为虚实错杂的痼疾,当扶正化瘀,以渐图功。在治疗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症瘕疾患中,严格注意固气护胃,攻伐不伤正。自拟消症散结方(当归尾9g 赤芍9g 丹皮9g 牛膝9g 皂角刺12g 鬼箭羽12g 石见穿12g 莪术12g 夏枯草1.2g 桂枝4,5g 赤茯苓9g 穿山甲9g)。
加减法:1.气滞腹胀,痛无定处,加槟榔9g,乌药6g,八月札12g,川楝子9g;2.瘀结疼痛,临经尤甚,加血竭4.5g 延胡9g 苏木12g 制没药4.5g 制乳香4.5g;3.血不归经,经行过多,当归、牛膝炒炭,去桂枝、莪术,加熟大黄炭9g 蒲黄炭12g 花蕊石12g 人参3g 三七3g;4.兼有湿滞,带多黄白,加败酱草12g 红藤12g 水线草15g 凌霄花9g;5.正气不足,面浮神疲,脉虚舌淡,加潞党参15g 黄芪12g 炒白术9g 熟地12g 炙鳖甲12g;6.软坚散结,加海藻9g 煅瓦楞子15g。
五、促排卵、先调经、注重肝脾肾
蔡氏认为促进正常排卵的前提是月经正常,而月经的按时而下是和肝的藏血和疏泄功能,脾的输运和统摄功能,肾气的盛衰密切有关,故主张促排卵、先调经,要调经颀注重肝脾肾。对临床五种月经不调的类型进行有效地治疗。
1.月经稀少,色淡,或错后,或闭经的营血不是型,蔡氏认为多数与子宫发育不良、卵巢功能不健有关。所用基本方为:熟地、当归、白芍、白术、制香附、黄芪、丹参、茯苓、桂枝、柏子仁。
2.月经不调,量少,临经小腹隐痛、冷感的脾肾阳虚型,蔡氏认为多数与子宫发育不全、垂体功能低下、无排卵,或黄体不健等有关。所用基本方为:熟地、白术、当归、山药、肉桂、附块、补骨脂、党参、菟丝子。
3.月经不调,色淡量多,或闭经,带多粘稠的脾虚痰湿型,蔡氏认为多数与内分泌功能失调、甲状腺功能低下,或多囊卵巢综合征等有关。所用基本方为:苍术、白术、茯苓、半夏、陈皮、制香附、当归、党参、枳壳、菖蒲、远志。
4.月经不调,先期乳胀疼痛的肝郁气滞型,蔡氏认为多数与内分泌功能紊乱、经前期紧张症、高泌乳素血症、子宫内膜异位症、慢性附件炎、输卵管阻塞等有关。所用基本方为:当归、丹参、香附、白术、柴胡、郁金、乌药、赤芍、白芍、青皮、陈皮、川楝子。
5.月经紊乱,量少或闭止,眩晕耳鸣,潮热口干的肝肾阴虚型,蔡氏认为多数与子宫发育不全、卵巢功能紊乱、无排卵等有关。所用基本方为:生地、熟地、山药、当归、白芍、黄精、麦冬、枸杞子、沙苑子。
六、消体征、祛病理、尤重郁、痰、瘀
经净后,结合妇检所得体征,根据痰、湿、瘀、郁、寒、热的辨证方法来区别病理实质,从而采用体征的相应有效方,是治疗“不孕症”的重要措施。
1. 子宫发育不全:选用八珍汤加黄精、仙灵脾、苁蓉、鹿角胶、紫石英、坎qi等;
2. 宫颈炎:按带下病论治;
3.输卵管炎:可选用赤芍、皂角刺、桂枝、凌霄花、川楝子、制乳香、制没药、扁蓄草等。
4.兼附件包块者:用桂枝茯苓丸加夏枯草、莪术等;
5.输卵管阻塞:选用穿山甲、留行子、路路通、皂角刺、地龙、月季花等;
6.生殖道结核:选用生地、丹参、百部、夏枯草、山海螺、功劳叶、皂角刺、路路通、牛膝等。另石吊兰片(吞服)。
七、育种、健黄体、通补相兼施
在月经周期下半期(排卵期前后),针对黄体发育不健,或无排卵患者,蔡氏在辨证论治基础上,自拟了健全黄体、育种助孕之育麟助孕方(熟地12g 仙灵脾9g 仙茅9g 苁蓉9g 巴戟天9g 穿山甲9g 茯苓12g 留行子9g 狗脊9g 当归9g)。
加减法:1.偏于阴虚,加麦冬、黄精、紫河车等。2.偏于阳虚,加鹿角片、附子、紫石英等。3.偏于血虚,加枸杞子、山茱萸肉、桑椹子等。4.偏于气虚,加党参、黄芪、白术等。5.兼有气滞,经前乳胀者,加逍遥丸、柴胡、郁金等。6.兼有痰郁,加枳壳、胆星、半夏、青皮、陈皮等。
蔡氏对不孕症的治疗,通过促排卵、消体征和育种三个阶段的治疗,恢复肾-冲任-胞宫之间机转的相互关联和动态平衡,加强了“天癸”的作用,调整了垂体与卵巢功能,以达促进排卵,消除病灶(粘连、包块),改善输卵管的正常功能,从而为受孕创造良机。
八、安胎漏、忌温补、须顺气固胞
蔡氏结合临床,胎漏有肾虚、脾虚、血热、气郁等不同病机,提出安胎必须顺气宁血为先,再考虑补虚损、祛邪热,拟方顺气安胎方(炒白术6g 陈皮4.5g 云茯苓12g 苏梗4.5g 西砂仁(后下)3g 白芍6g 杜仲9g)。
加减法:1.胎漏出血,加阿胶、地榆炭、黄芩炭、藕节炭。2.血热,加炒黄芩、生地、苎麻根、旱莲草。3.气滞腹痛,加木香、香附炭、枳壳炭。4.肾虚腰酸,溲勤,加桑寄生、续断、菟丝子、桑螵蛸、海螵蛸、熟地。5.脾虚腹坠胀,加党参、黄芪、山药、升麻炭。6.妊娠恶阻,用姜半夏、姜竹茹、乌梅,或左金丸。7.妊娠带多,去白芍,用椿根皮、川萆解、泽泻、白莲须、海螵蛸。8.妊娠肿胀,去白芍,用五加皮、大腹皮、天仙藤、地丁草、猪苓等。
蔡氏女科主张“审证求因,贵乎精详;立法用方,须知权变。宗古而不囿古,当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故能宗世医之论,汇百家之长。补土取法李东垣,滋阴宗尚朱丹溪,理血首推薛立斋,调气尤崇汪石山。治病用药,权衡轻重而不偏,适度寒温而不指。急症须单刀直入,务期脱险奏功;久病则标本兼顾,不求速痊立效。蔡氏尝曰:“治病应立足于治本,以观后效,切莫贪近时之功,而贻后患。”经病当以调理气血为主,经闭不尚攻伐,崩漏不专止兴(氵啬) 。用药深谙药性,注重归经配伍,顺阴阳之序,适四气之和。制寒热水火之偏胜,配动静升降之合度。切忌损气耗血,峻厉之药;慎用碍脾妨胃、滞湿之品。因此若用附桂温补类,常佐龙牡芍药镇逆收敛,以防其真阳不守。处方亦常用白术、陈皮、茯苓健脾和胃,化湿助运,以资气血生化之源。蔡氏谓:“湿化则气血流畅,脾运恢复,疾疴自蠲。”诊察脉候,颇具匠心。蔡氏认为:“脉者,气血之先,阴阳之兆,妇人女子尺脉常盛,而右脉略大,皆其常也。凡瘦小之人,气居于表,六脉常带浮洪;肥盛之人,气敛于中,六脉常带沉数;北方之人每多强实,南方之人每见柔弱,少壮脉多大,老年脉多虚,寡居之人脉濡弱,孕胎尺脉滑数大。
医案
案一、月经先期
姚××,18岁,学生,初诊:1982年4月6日。
室女月经1月数至(末次月经4月4日,前次月经3月22日,再上次月经3月10日)。时多时少,色鲜有块,便艰口干,夜不安寐,身体瘦怯,面黄少华。脉细弦数,舌边尖红。乃素体营亏,心神失养而不宁,阴虚生热,冲任受灼而失司。姑拟养血宁心,滋阴清经法。
大生地9g 炒当归9g 白芍9g 女贞子9g 柏子仁9g 玉竹9g 地骨皮9g 泽泻9g 炙龟版9g 朱茯神9g 麦冬12g 炒黄芩4.5g。
二诊:4月9日
药后经净,改服大补阴丸善后调治。再次转经5月1日,经期已基本正常症状也显著好转,续服原方,3剂巩固。
案二、月经后期
张×,女,23岁,初诊:1985年12月17日。
室女月经19岁初潮,始则经乱不调,或前或后,乍多乍少,继而淋漓不净,缠绵年许。去年夏秋,曾海水游泳,不避风凉,旋则月事愆期,量少不畅,甚至数月一行,形寒肢清,大便素溏,饮食少进,肤白少华。脉形沉细,舌苔薄白而胖。素体营亏,且遭风冷,寒凝胞宫,冲任虚损。姑拟温养冲任,通调血脉。
酒炒当归9g 抚川芎4.5g 制香附9g 怀牛膝9g 淡吴茱萸3g 煨木香3g 肉桂3g 鹿角片9g,潞党参9g 茺蔚子9g 青皮4.5g 陈皮4.5g 巴戟天9g 石楠叶9g。
二诊:12月30日
药后月经已转,量少色黯,小腹隐痛,腰酸便溏。续服上方5剂,经量渐畅,腹痛亦减,6天经净,嘱经后服用艾附暖宫丸和复方胎盘片2周,临经再服原方五剂。1年后来信告知,兹后经事已准,诸恙均好转,婚嫁后已受孕。
案三、痛经
吴××,女,23岁,未婚,护士,初诊:1980年3月5日
经素不调,或前或后,近2年每至经行少腹胀痛,昨日经临,腹痛又作,引及胸膺、腰胁。平素情怀忧郁,脘闷纳少,嗳气呕恶。脉弦而涩,苔薄质红。肝失条达,气滞失畅。姑拟疏肝理气,调经止痛。
炒当归9g 白芍9g 制香附9g 川芎4.5g 丹参9g 乌药9g 广木香3g 青皮4.5g 陈皮4.5g 延胡索9g 金铃子9g 广郁金9g。
二诊:3月8日
服药3剂,腹痛即止,经水畅行,1周而净。下次转经,仍服原方加蓬莪术9g 3剂,临经痛势显著减轻,再次转经,期准量畅,痛经未有复发。
案四、崩漏
郭××,女,44岁,初诊:1979年4月10日
经素淋漓,时多时少,色鲜无块,绵延月余未净。伴眩晕少寐,烦热易怒,腰酸神疲,脉细,舌红。西医妇科及B超检查,均未见异常,拟诊“功血”。乃心肾营亏,阴虚内热,而致冲任失固。姑拟滋阴清热,调固冲任。
生地炭12g 当归炭9g 杭白芍9g 丹皮炭6g 煅牡蛎30g 莲房炭9g 旱莲草2g 地榆炭12g 炙龟版9g 桑寄生12g 阿胶珠9g(蒲黄拌炒) 潞党参12g。
二诊:4月14日
投上剂后,翌日出血即止,唯眩晕、心悸、神疲少寐、舌脉同前,改服归脾丸1周调治。
三诊:4月21日
药后诸症略有好转,但带下较多,黄白相兼,腰部酸楚。遂以乌鸡白凤丸调治,1周后月经来潮,量较多,色鲜无块,即改服初诊处方5剂,经量显减,经行7天而净,续服归脾丸5天,以兹巩固。随访结果,每月经期、经量基本正常,且多在1周即净。
案五、闭经
赵××,女,28岁,教师,初诊:1981年2月18日
婚后未能嗣育,积想成郁,久郁气结,而月事愆期或数月不至。(次月经1980年10月3日)黄体酮后乳胀腹疼,则量少不畅。顷诊:适值行,暗红,腹隐痛,惫腰酸,艰口干,少失寐。脉形细弦,苔薄质红。乃肝失条达,机失畅,忧思伤血,任失调。姑拟疏肝理气,血调经。
炒当归9g 芍9g 芎4.5g 柴胡4.5g 丹参9g 制香附9g 青皮4.5g 陈皮4.5g 郁金9g 桃仁泥9g 生山楂9g 柏子仁9g 女贞子9g。
二诊:2月23日
药后经量略增,7天净。婚后3年未孕,妇科检查子宫偏小,基础体温单相。外地病员因假期已满,返回不便,改服河车大造丸合逍遥丸。再次转经,愆后10天而至,量渐增有血块少许,乳胀、腹痛等症均减,自服原方5剂,净后仍服原丸剂巩固。1年后来信告知,服中药后即停用西药,兹后月经每40~45天届期,白带亦有增加,诸症有所好转。同年12月,停经2月余,且有不规则出血,色黑,淋漓旬余,当地医院检查为早孕、先兆流产,遂信函咨询,恳求中药保胎。翌年7月,足月生一女婴。
案六、高泌乳素血症(溢乳闭经综合征)
童××,女,27岁,已婚未育,初诊:1986年7月18日
经素愆期,甚至数月1行(末次月经2月21日)。量少色暗,点滴即净。现阻五月,头痛烦躁,便艰口干,躯体肥胖。周前乳房胀痛,挤之有汁,平素带下不多。内分泌测定:FSH 3.6IU/24h,LH2.2IU/L,PRL64ug/L。蝶鞍摄片排除垂体腺瘤,基础体温呈单相。婚3年不孕,以往有肝炎史。脉形沉弦,苔薄质红。乃冲任蕴热,瘀阻胞络。姑拟清热通闭,活血调经。
全当归9g 大生地9g 杭白芍9g 川牛膝9g 川郁金9g 石菖蒲3g 鸡血藤12g 生大黄4.5g(后下),玄明粉4.5g(冲服) 炮山甲9g 生麦芽30g。
二诊:8月16日
进药7剂后烦热头痛等恙好转,带下增多,泌乳已少,大便亦畅,舌脉同前。仍宗原法,去玄明粉加红花4.5g 地鳖虫9g。
服中药14剂,月经于8月26日来潮,量显增多,小腹微痛,4天而净,经前乳胀减轻。脉弦少力,苔薄质红。效不更方,再宗原法续进7剂。兹后2次转经之时,原法加用制香附9g 炒白术6g。经治后月经周期已基本调准,经量正常,泌乳、头痛等恙均除,基础体温呈不曲型双相。复查血FSH 11.2IU/24h,LH 14.5IU/L,PRL 18.7ug/L,指标均已恢复正常。翌年3月告之已受孕。
案七、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林××,34岁,女,教师,初诊:1986年5月9日
妊娠7月余,头晕且痛,心悸烦躁,下肢浮肿,小便短频,口苦咽干,,腰脊酸楚。血压20.13kPa,尿蛋白(+)。脉沉弦滑,苔薄腻质偏红,舌边有芒刺。乃血不养肝,肝火偏旺。姑拟滋水养血,平肝泄火。
大生地12g 大白芍9g 炒当归身9g 桑寄生12g 赤丹参4.5g,明天麻9g,生石决明15g(先煎),银僵蚕9g 制首乌9g 双钩藤9g(后下) 夏枯草9g 泽泻9g。
二诊:5月14日
头痛眩晕已减轻,血压17/11kPa,下肢浮肿亦退,口苦溲勤,尿蛋白(±)。脉弦滑,苔薄质红。亢阳已敛,肝火未清,再以养血清肝,补肾安胎。
原方去明天麻、僵蚕、丹参,加淡黄芩4.5g 料豆衣9g 枸杞子9g 猪苓9g 茯苓9g。
三诊:5月19日
血压恢复到16/10.6kPa,诸症均好转。脉略弦滑,舌红苔薄。再续原法以巩固。上方加炒白术6g。
药后血压未见明显升高,尿蛋白亦转阴。于7月2日剖腹产一男婴,母子平安。产后孕妇曾出血较多,但血压一直平稳,再予中药益气养血,清热固摄五剂即好转。
案八、妊娠合并肝内胆汁瘀积症
江××,女,28岁,工人,初诊:1987年4月8日
孕将6月,遍身瘙痒难忍,夜分尤甚,不能安寐,皮肤抓痕累累,曾服西药,已近1旬,未见好转,伴有小便短赤,纳少心烦,便艰,眼目微黄。肝功能测定:GPT 66U,黄疸指数7U,总胆血素13.6umol/L。尿胆素阳性。无肝炎接触史,产科诊断为ICP。脉细弦略滑,苔薄腻质红。曾流产2次,小产1次,小产前亦曾出现皮肤瘙痒。此乃湿热熏蒸,内侵肝胆,外渍肌肤。治宜清热利湿,分消内外。
绵茵陈15g 黑山栀4.5g 炒苍术6g 淡黄芩4.5g 生大黄4.5g lu草15g 紫草9g xi莶草12g,白癣皮12g 土茯苓15g 大生地9g。
二诊:4月14日
投剂5天皮肤瘙痒略减,溲频色黄,大便欠实。脉弦滑,苔薄质红。原法续进。原方加水牛角30g(先煎)。
先后服药12剂,皮肤瘙痒显著减轻,夜能入寐,眼目黄染亦退,溲清纳可,再续服上药1周后,肝功能及尿胆红素复查,均恢复正常。足月顺产一男婴。
案九、习惯性流产
洪××,女,30岁,工人,初诊:1977年12月28日
经居1月半,(末次月经11月12日)漏红色黯,小腹隐痛,头晕形寒,腰酸似折,肢软嗜睡,泛泛欲恶,频频夜尿。脉沉少滑,两尺较弱,苔薄微腻,边有齿印。尿HCG大于5000IU/L,B超显象示宫内见孕囊,未见心管搏动反射。曾流产3次(均在孕2~3月间),据述染色体检查、免疫试验均正常。男方精液检查示精子活力偏低。屡孕屡堕,责之虚损,肾失系固,胞失所养。法当健肾养血、理气安胎。
熟地炭12g(炒仁3g拌炒) 当归身炭9g 炒白芍6g 焦白术6g菟丝子9g 陈阿胶9g(烊冲),淮山药9g 地榆炭12g 艾叶炭2g 老苏梗6g 炒杜仲9g 桑寄生9g 香附炭9g(醋炒)。
投5剂后胎漏即止,腹痛亦瘥,腰痛溲勤等症均见好转。1978年1月4日复诊时原法去地榆炭、艾叶炭、香附炭,加白茯苓12g 陈皮4.5g 续服7剂。继而B超复查示宫内胎儿胎心搏动好。9个月后门诊随访,谓足月顺产男孩健康,惟产妇恶露不净,体虚未复,再施中药调养告愈。
案十、羊水过多
郭××,女,33岁,营业员,初诊:1976年11月12日
婚后八年未育,经多方治疗而始孕,前曾胎漏下血而住院保胎,现已孕6个半月,腹形膨大如临产状,腰脊酸楚,面浮肢肿,倦怠无力,行走不便,近半月体重增加4千克,脘腹胀满。脉细苔薄腻。产科预检认为两周来体重腹围增加较速超过孕月,B超又显示为羊水平段9.6cm,诊断为羊水过多。辨证属于脾肾不足,水湿内停。宜健脾补肾,理气行水。
炒白术15g 淮山药12g 桑寄生9g 炒川续断9g 茯苓皮1.5g 天仙藤9g 苏梗6g 陈皮4.5g,生黄芪12g 大腹皮9g 生姜片3片。
服药七剂后尿量增多,面浮肢肿已消,体重减轻2千克,药症合拍,原方加桂枝2g,续服七剂。于11月26日二诊时自测尿量显增且畅,体重又减1千克,腰酸腹胀等症均除。产科检查已能触及胎方位,胎心音清晰。B超复查羊水平段6.5厘米。停药后产科随访,羊水已停止进展,耻上宫底高度符合孕月,至1977年2月初足月顺产一女婴,母婴健康。
案十一、羊水过少
章××,女,27岁,工人,初诊:1986年3月24日
婚五年流产二次(均孕3月而堕),此次妊娠早期曾见红少许,中药保胎至孕4月。产科预检一般情况均无异常,但孕6月后,自觉体重不增,腹隆不显,曾静脉滴注葡萄糖液、ATP等。兹孕7月,B超显象示:羊水平段约3.5厘米。产前检查耻上宫底高度19厘米,诊断为羊水过少。脉细滑,苔薄质偏红。腰酸头晕,纳谷不馨。乃气血亏损,胎元失养,姑拟益气养血,补肾安胎。
大熟地9g(砂仁3g拌炒) 炒当归身9g 潞党参9g 制黄精12g 炙黄芪9g 麦门冬9g山茱萸肉9g 炒杜仲9g 炒续断9g 川芎3g 苎麻根9g。
进药7天后纳谷渐增,腰酸头晕好转,体重有所增加,续服中药一月后,产科复查耻上宫底高度已达27厘米,B超示:羊水平段5厘米,至足月顺产一正常女婴。
案十二、胎儿宫内生长迟缓
许××,女,32岁,职员,初诊:1986年3月4日
曾患原发性不孕症6年,经中西医治疗后受孕,胎漏半月,经保胎治疗2月余。目前孕8月半,眩晕心悸,四肢无力,腰酸形寒,面色萎黄。产科检查谓宫内胎儿发育迟缓,小于孕月约1月左右。脉沉迟,苔淡黄。禀赋虚弱,气血亏损,难以养胎。姑拟补血生精以固胎。
大熟地12g(砂仁3g拌炒) 炒当归身9g 大白芍9g 炙黄芪9g 潞党参12g 焦白术4.5 白茯苓12g 炒川续断12g 丹参4.5g 川芎3g 桑椹子9g。
患者因高危妊娠而住院,输葡萄糖液、维生素C、能量合剂等治疗1周,产科检查宫底高度仍小于孕月,患者不愿静脉给药而自动出院要求中医治疗。服药七剂后,自觉胃纳显增,精神亦振,腹形较前隆大,胎动较前增多。续用原药1周后,产科B超显象示:胎儿双顶径7.8厘米。患者足月剖腹产一女婴,体重2800g,发育正常。
案十三、产后出血
周××,女,35岁,营业员,初诊:1985年3月22日。
剖腹产后二旬,儿不供乳,出血量多如崩色黯,曾用抗生素、催产素,及中药生化汤,出血量未减。眩晕形寒,心慌气短,面色苍白,汗出涔涔,纳谷不馨,大便欠实。脉濡,舌淡白,边有齿印。乃产后虚损,气不摄血。姑拟益气摄血,养营理虚。
潞党参12g 炙黄芪9g 熟地炭12g(砂仁3g拌炒) 当归炭9g 焦白术6g 淮山药9g 杭白芍9g 炮姜炭2g 淡附子6g 陈棕炭9g(包煎) 蒲黄炭9g(包煎) 陈阿胶9g(烊冲) 大枣15g。
二诊:3月26日
药后出血已止,自汗形寒,气短便溏等症均减,纳谷稍增,唯夜寐不安。脉濡苔薄。再宗原治。
原方去炮姜、蒲黄炭、淡附子、陈棕炭,加山茱萸肉9g,酸枣仁6g,茯神9g。
案十四、产后腹痛
杜××,女,33岁,1985年1月11日会诊。
产后1周,恶露尚可,儿不供乳,唯下腹胀痛,痛似攻撑,按之不减,日夜不宁,几无定时,矢气后胀痛依然,大小便如常,形寒肢冷,两侧头痛,面容痛苦状,坐卧不安,辗转不宁。脉来沉弦,舌淡苔薄。西医妇产科、内科、外科大会诊怀疑产褥感染,治疗以后痛势未缓。乃寒与血搏,瘀凝阻滞胞络,当先祛瘀温胞,缓急止痛。
炒当归9g 赤芍9g 白芍9g 桂心3g 吴茱萸3g 细辛1g 防风3g 失笑散12g(包煎) 炒川续断12g 大枣15g 炙甘草4.5g生姜3片。
投剂当夜腹痛减轻,止痛剂减量,已能入寐,次日服药后,觉精神亦爽,疼痛间隔时间延长,头痛形寒等症亦除。3剂后腹痛显减,停用抗生素、止痛剂。续服三剂后,痛止病愈出院。
案十五、带下
何××,52岁,退休工人,初诊:1985年12月7日。
年逾五旬,带多清稀如水之注,形寒倦怠,腰酸似折,眩晕耳鸣,晨起面浮,纳谷不馨,大便溏薄。脉形迟弱,舌苔淡白。原有功血史,已绝经2年。乃脾肾阳虚,带脉失约。姑拟健脾补肾,化湿止带。
潞党参12g 炒白术6g 淮山药9g 菟丝子9g 白莲须9g 焦车前子12g(煎) 鹿角霜9g(包煎) 补骨脂9g 白茯苓12g 煅牡蛎30g 海螵蛸9g 肉桂3g 炙狗脊9g。
二诊:12月14日
投药3剂后带下渐减,便溏亦止,胃纳已增,唯眩晕耳鸣,形寒肢冷。脉沉而虚,苔薄淡白,边有齿印。古谓:崩中日久为淋带,漏下多时骨髓枯。下元已亏,气血日衰,宗前法兼益精血。上方加枸杞子9g,山茱萸肉9g,沙苑子9g。
患者服上方五剂后,自觉带下已少,精神渐爽,腰酸眩晕等症均见好转,自服原方十剂,病瘥,且未复发。
案十六、不孕症
顾×,女,29岁,初诊:1977年3月21日。
婚后五年无子,曾流产一次,嗣后三年未孕,月事正常,末次月经2月10日。每次临经下腹觉冷,大便不实,腰酸肢软。乃肝脾不和,下焦受寒,冲任失司。姑拟温调法。
当归9g(酒炒) 炒赤芍6g 炙桂枝1.5g 制香附9g 炮姜炭2.4g 炒延胡索4.5g 煨木香3g 茴香2.4g 狗脊9g 焦白术6g 炒川续断9g 菟丝子9g 仙灵脾9g 炒牛膝9g。
二诊:3月28日
经行则头晕作恶,形寒肢麻,少腹冷痛,腰腿酸软。脉濡。再拟温调兼以养血柔肝,健脾和中。
焦白术9g(砂仁2.4g拌) 炒白芍6g 茯苓12g 炮姜炭2.4g 肉桂1.5g 煨木香2.4g 狗脊9g 炒川续断9g 桑枝12g(酒炒) 补骨脂9g。
三诊:4月9日
月经适临不爽,少腹胀痛,神疲,腰酸形寒依然。脉形细弦。气血不和之证。再拟和调法。
当归9g 制香附9g 炒牛膝9g 赤芍6g 煨木香2.4g 青皮4.5g 陈皮4.5g 丹参4.5g 吴茱萸1.8g 失笑散12g(包煎) 炒莪术9g 制乳香3g 制没药3g 炒川续断9g 金9g。
四诊:5月5日
月经先期4天,余症同前。脉虚。此脾肾两亏。宜温阳法。
当归9g(酒炒) 参4.5g 赤芍6g 煨益智仁2.4g 肉桂1.5g 焦白术6g 补骨脂9g 制香附9g 茴香2.4g 狗脊9g 川续断9g 艾叶1.5g。
另:艾附暖宫丸6g,1日2次。
五诊:5月21日
月经已净,经测基础体温无排卵现象。脉虚。冲任虚损,肝脾不和,再进和理法。
熟地黄12g 当归9g 白芍6g 焦白术6g 狗脊9g 炒川续断9g 桑寄生9g 补骨脂9g 菟丝子9g 仙灵脾9g 路路通9g 鹿角粉4.5g(吞)。
六诊:6月18日
经居40余天,腰酸带多,纳少作恶,神疲乏力。诊得脉滑,早孕之象,妊娠试验(+)。姑拟安养法。
炒白芍6g 焦白术6g 茯苓12g 炒杜仲9g 炒川续断9g 菟丝子9g 椿根皮9g 炙乌贼骨12g 白莲须4.5g 苏梗4.5g 山药9g 狗脊9g 陈皮4.5g。
案十七、更年期综合征
高××,女,48岁,干部,初诊:1986年10月7日。
经行先期,量多色鲜,经临前头痛眩晕,面部烘热,心烦易怒,不能自制,口干便艰,脘闷纳呆, 血压略高。脉沉而弦,舌苔薄黄,质偏红。乃阴虚肝旺,热灼冲任,而虚阳上越,治宜滋阴潜阳,平肝泄火。
生地炭12g 黄芩炭4.5g 滁菊花6g 旱莲草12g 炒丹皮6g 杭白芍9g 煅龙骨15g 煅牡蛎15g 焦知母6g 焦黄柏6g 炙龟版9g 青麟丸9g(吞服) 焦六曲9g 西珀末1g(吞服)。
二诊:10月14日
服药五剂经量显减,6天而净,烘热烦躁亦瘥,眩晕纳少,夜寐欠安。脉弦少力,苔薄质红。再以滋水涵木,兼调脾胃。
生地12g(砂仁3g拌炒) 滁菊花6g 淡黄芩4.5g 潼蒺藜9g 白蒺藜9g 麦冬9g 炙远志4.5g 龙齿12g(先煎) 白茯苓12g 女贞子9g 夜交藤9g 合欢皮9g 谷芽15g 麦芽15g。
三诊:10月21日
头痛眩晕已好转,夜寐稍安,烘热盗汗时作,大便艰难,口干欲饮。脉弦尺细,苔薄黄质红。再以滋阴清热,养心安神。
生地12g 杭白芍9g 焦知母6g 焦黄柏6g 柏子仁9g 炙龟版9g 朱茯神9g 麦门冬9g 苍龙齿12g 淡苁蓉9g 酸枣仁9g 青麟丸9g(吞服) 淮小麦15g。
四诊:11月3日
末次月经11月1日,前次月经10月7日,经期略参前,经量已正常,头痛、眩晕、烦躁烘热、盗汗、口干等恙均显著好转,血压亦平稳,纳寐尚可。脉沉弦,尺略虚,苔薄微黄。再宗前法出入。
大生地12g 滁菊花6g 地骨皮9g 肥玉竹9g 女贞子9g 旱莲草12g 炙龟版9g 炒当归9g,大白芍6g 炒丹皮4.5g 朱茯神9g 苍龙齿12g(先煎) 沙苑子9g。
药后经量正常,五天净,患者精神情绪均趋稳定,面热潮汗,头晕烦躁诸症均已改善。继用大补阴丸合二至丸方缓调之,以巩固疗效。
案十八、多囊卵巢综合征
杨××,女,30岁,已婚,初诊:1987年5月11日。
经素不调,或前或后,行则不畅,量少色黯,淋漓半月而净,末次月经1月4日。近年来经期延后,甚至数月一行。前曾经停3月,注黄体酮后始行,不多,2天即净。此次逾期2月时,又注黄体酮示效,屡服活血调经中药,经仍未转。刻下经闭4月余,体形肥胖,头面升火,烘热自汗,心悸烦躁,口干便艰,喉间痰滞,腰酸时作。B超示:子宫略小,双侧卵巢增大,并有多个小囊性暗区。基础体温呈单相,血内分泌测定FSHI.68ug/L,LH76.6IU/L,E2 587pmoI/L。脉虚略弦,苔薄微黄腻。乃心肾营亏,精血不足,而痰聚瘀凝,胞脉闭阻,姑拟补肾养心,化滞调经。
炒当归9g 制黄精9g 淮牛膝9g 元红花4.5g 石菖蒲3g 朱远志4.5g 白茯苓12g 仙灵脾9g 巴戟肉9g 穿山甲9g 潞党参9g 浮小麦12g。
二诊:5月18日
服药7帖后自汗已止,大便亦畅,经仍未至,面热烦躁,痰壅不爽。脉舌同前。原法出入。
炒当归9g 赤丹参6g 元红花4.5g 制胆星4.5g 炒白术9g 石菖蒲3g 朱远志4.5g 法半夏6g 仙灵脾9g 巴戟肉9g 白芥子3g 白茯苓12g 穿山甲9g。
三诊:5月22日
投7帖后面热升火较减,痰涎亦少,唯经阻依然,夜不安寐。舌脉同前,再步原法进退。
炒当归9g 元红花4.5g 制胆星4.5g 石菖蒲3g 柏子仁9g 朱远志4.5g 怀牛膝9g 潞党参9g 仙灵脾9g 巴戟肉9g 茺蔚子9g 制首乌9g 白茯苓12g。
服药半月后,面热升火、痰壅烦躁等症均减,带下渐多,于5月31日月经来潮,色鲜量畅,诸症悉除,精神亦振,经行5天而净。经净后加服指迷茯苓丸,至7月初又续服原方10帖,于7月18日再次转经,经量显增,面热升火已除,痰涎已少,体重显减(原来58kg已减到49kg),基础体温呈不典型双相。此后经停2月半,基础体温持续上升26天未降,尿HCG测定,大于5000单位。顽症治愈而告怀麟喜讯。
案十九、席汉氏综合征(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
章××,女.37岁,已婚,职工,初诊:1979年10月27日。
患者于二年前因低置胎盘大出血休克,虽经抢救好转,但胎儿已夭折。症见无乳继而闭经,至今已过2年,伴有面容憔悴,眩晕腰酸,形寒倦怠,健忘少寐,毛发易脱,性情低沉,抑郁不欢。脉细无力,苔薄质淡。此乃气血两虚,肾元亏损,而冲任失调。治以补肾益精,调养冲任。
生地12g 熟地12g 当归9g 白芍9g 枸杞子9g 苁蓉9g 制首乌9g 鹿角片9g(先煎) 潞党参12g 炙黄芪12g 丹参9g 紫河车9g 炮山甲9g 核桃仁9g 西红花4.5g。
投药7帖自觉精神好转,回当地续服原方半个月后来信告知,阴道已有分泌物,时有少腹隐痛。函告遵原方加制香附9g 怀牛膝9g。患者约服用3个月左右,于1980年2月15日月经来潮,量偏少,色黯红,5天而净,毛发再未脱落,诸恙均见好转。继服原方1个月后,月经再次来潮,量已恢复正常,精神亦振。兹后月经每40~60天一转,闭经顽疾,已告治愈。
验方
一、清肝调经方
组成:生地12g 当归9g 地骨皮9g 柴胡3g 黄芩4.5g 丹皮6g 制香附9g 白芍9g 泽泻9g 白术6g 茯苓12g。水煎服。
功效:清肝热,调经。
临床应用:主治妇女肝热所致的月经不调。症见月经先期脉数而洪,经血紫者。本方以傅青主清经汤合小柴胡汤加减化裁,用柴胡、黄芩、丹皮、香附、泽泻疏肝解郁、清热泄火为主;配当归、白芍柔肝养血,生地、地骨皮滋阴凉血,使热去而阴不伤;又配白术、茯苓培土资源。全方正本清源,气顺血安,而经自调。
二、十全大补加减方
组成:熟地12g 当归9g 白芍9g 白术6g 制香附9g 黄芪9g 丹参6g 茯苓12g 桂枝3g 柏子仁9g。水煎服。
功效:补血活血调经。
临床应用:主治营血不足所致的月经量少,色淡或经期错后,闭经,眩晕心悸,面色萎黄,脉虚数或沉细。若经量少,加牛膝、鸡血藤;眩晕心悸,加沙苑子、黄精;腹胀不适,加木香、陈皮;脾虚便溏,去熟地、柏子仁,加党参、山药、扁豆。
三、傅青主温胞饮合附桂八味加减方
组成:熟地12g 白术6g 当归9g 山药9g 肉桂3g 制附子9g 补骨脂9g 党参9g 菟丝子9g。水煎服。
功效:健脾补肾阳,调经。
临床应用:主治脾肾阳虚所致月经不调量少,少腹隐痛冷感,腰酸疲软,纳少便溏,性欲淡漠,脉濡或沉迟。腹痛冷感,加乌药、小茴香;腰痛甚,加狗脊、川续断、石楠叶;便溏次多,去熟地,加煨木香、葫芦巴;带多,加海螵蛸、白莲须、金樱子、或乌鸡白凤丸。
四、苍附导痰加减方
组成:苍术、白术各6g 茯苓12g 半夏6g 陈皮6g 制香附9g 当归9g 党参9g 枳壳4.5g 菖蒲4.5g 远志4.5g。水煎服。
功效:健脾化痰调经。
临床应用:主治脾虚痰湿所致的月经不调。症见色淡量多,或闭经,带多粘稠,面色苍白,形体肥胖,便溏神倦,脉濡,舌淡白。痰多胸闷,加胆星、白芥子、郁金;黄白带下,加椿根皮、萆解、白槿花;闭经或月经稀少,加牛膝、红花、紫石英等。
五、瑞金散合逍遥散加减方
组成:当归9g 丹参6g 香附9g 白术4.5g 柴胡3g 郁金6g 乌药6g 赤芍、白芍各9g 青皮、陈皮各4.5g 川楝子9g。水煎服。
功效:疏肝解郁调经。
临床应用:主治肝郁气滞所致的月经不调。症见先期乳胀疼痛,临经少腹掣痛,兼血瘀痛甚且经行量多挟块,烦躁抑郁,胸闷。若肝火上亢,眩晕口苦面热,去柴胡、郁金,加生地、黄芩、白蒺藜;兼血瘀痛甚经多,加蒲黄、花蕊石、血竭、震灵丹、玄胡索;腹痛欲呕便溏,去柴胡、郁金,加吴茱萸、炮姜;经前乳胀,加留行子、路路通、广地龙。
六、固阴煎加减方
组成:生地、熟地(各)12g 山药9g 当归9g 白芍6g 黄精12g 麦冬9g 甘枸杞子9g 丹参9g 沙苑子9g。水煎服。
功效:滋肝补肾调经。
临床应用:主治肝肾阴虚所致的月经不调。症见月经量少或闭经,眩晕耳鸣,潮热口干,腰疲乏力,舌红少苔,脉细。若阴虚内热,经行淋漓,去丹参、加丹皮、地骨皮、乌梅或二至丸;月经闭止,加紫河车、鸡血藤、首乌;阴虚阳越,头痛眩晕,加石决明、杭菊米、钩藤;烦热盗汗,加淮小麦、五味子、炙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