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书籍
《医学启源》
全部内容
卷之下\十二、〔用药备旨〕
(十六)咀药味
古之用药治病,择净口嚼,水煮服之,谓之 咀。后人则用刀桶内〔细〕锉,以竹筛齐之。
卷之下\十二、〔用药备旨〕
(十五)制方法
卷之下\十二、〔用药备旨〕
(十七)药类法象
节
《医学启源》
作者:张元素 朝代:金 年份:公元1127-1279年
张序
卷之上
一、天地六位脏象图(图缺)
二、手足阴阳
节
(一)手足三阴三阳
节
(二)手三阴三阳
节
(三)足三阴三阳
节
三、五脏六腑,除心包络十一经脉证法
节
(一)肝之经,肝脉本部在于筋,足厥阴,风,乙木也。
节
(二)胆之经,足少阳,风,甲木。
节
(三)心之经,心脉本部在于血,手少阴君,丁火也。
节
(四)小肠经,手太阳,丙火。
节
(五)脾之经,脾脉本在肌肉,足太阴,湿,己土。
节
(六)胃之经,足阳明,湿,戊土。
节
(七)心包络,手厥阴,为母血。
节
(八)三焦,手少阳,为父气。
节
(九)肺之经,肺(之)脉本部在于皮毛,手太阴,燥,辛金。
节
(十)大肠经,手阳〔明〕,燥,庚金。
节
(十一)肾之经,命门,肾脉本部〔在〕足少阴,寒,癸水。
节
(十二)膀胱经,足太阳,寒,壬水。
节
四、三才治法
五、三感之病
六、四因之病
七、五郁之病
八、六气主治要法
九、主治心法
节
(一)随证治病用药
节
(二)用药凡例
节
(三)解利外感
节
(四)伤寒热食物
节
(五)目疾
节
(六)泻痢水泄
节
(七)中风
节
(八)破伤风
节
(九)破伤中风法
节
(十)疮疡
节
(十一)妇人
节
(十二)小儿
节
(十三)潮热
节
(十四)咳嗽
节
(十五)五脏补泻法
节
卷之中
十、《内经》主治备要
节
(一)五运主病
节
(二)六气为病
节
(三)五运病解
节
(四)六气病解
节
风木厥阴,肝胆之气也。
节
热者,少阴君火之热,乃真心小肠之气也。
节
湿者,太阴湿土,乃脾胃之气也。
节
火者,少阳相火之热,乃心包络、三焦之气也。
节
燥者,阳明燥金,乃肺与大肠之气也。
节
寒者,太阳寒水,乃肾与膀胱之气也。
节
十一、六气方治
节
(一)风
节
(二)暑热
节
(三)湿土
节
(四)火
节
(五)燥
节
(六)寒水
节
卷之下\十二、〔用药备旨〕
(一)气味浓薄寒热阴阳升降之图
(二)药性要旨
(三)用药升降浮沉补泻法
(四)脏气法时补泻法
(五)治法纲要
(六)用药用方辨
(七)去〔脏腑〕之火
(八)各经引用
(九)五味所用
(十)用药各定分两
(十一)药性生熟〔用〕法
(十二)药用根梢法
(十三)五脏六腑相生相克为夫妻子母
(十四)七神
(十五)制方法
(十六)咀药味
(十七)药类法象
节
味之薄者
节
气之浓者
节
气之平者
节
气之薄者
节
味之浓者
节
〔续添〕
节
(十八)法象余品
(十九)五行制方生克法
站内搜索
首页
中医古籍
中医书籍
中药材
中药方剂
名医
医案心得
杂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