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外观上看来似有眼位偏斜,但实际上并不存在斜视,称之为假性斜视。见于:
(一)鼻梁过宽、内眦赘皮将鼻侧巩膜遮盖,造成内斜的错觉,特别是在向一侧注视时明显,这种情况可见于婴儿或小孩。
(二)大的α角,即眼的视轴与光轴间的夹角:过大的+α角(阳性α角)外观似有外斜,过大的-α角(阴性α角)则似有内斜.正常眼的α角约为4°~5°以内,可用视野计或同视机测出。
(三)瞳孔距离异常:过宽的瞳孔距离,看起来似有外斜,过窄者则似有内斜。
以上情况,均可利用角膜映光法、遮盖法等鉴别。
此外,在4个月内的婴儿有时出现间歇性的眼向内聚,是由于过分集合所致,4~6个月时,这个现象即消失。
A同侧性复视B 交叉性复视
A&右眼外直肌(虚线)麻痹,右眼内斜。目标O的影像落在右眼P处,即在中心窝的左侧,而向视野投射时,假象O'位于目标O的右侧(同侧性复视)
B 右眼内直肌(虚线)麻痹,右眼外斜。目标O的影像落在右眼P处,即在中心窝的右侧,而向视野投射时,假象O'位于目标O的左侧。(交叉性复视)
图17-5 同侧性复视与交叉性复视
F,F'为右左眼的中心窝
表17-1 诊断共同性斜视与麻痹性斜视的鉴别诊断
共同性斜视麻痹性斜视 | |||
起 病 | 逐渐发生 | 突然发生 | |
复 视 | 无 | 有,常伴有眩晕,恶心等 | |
眼球运动 | 无运动障碍 | 有运动障碍,向麻痹肌作用方向转动不能或受限制 | |
眼位偏斜 | 两眼向各方向转动,斜视角恒定不变 | 眼球向麻痹肌作用方向转动,斜视角增大,反之变,甚至消失 | |
斜视角 | 第二斜视=第一斜视角 | 第二斜视角>第一斜视角 | |
头位代偿 | 无 | 常有 | |
视力 | 单眼性者斜视眼常有弱视 | 斜视眼视力无变化 | |
AB光轴 FN视轴
图17-6 α角
MA(实线)-视轴 AO(虚线)-光轴
左图:视轴在光轴之鼻侧为正α角 右图:视轴在光轴之颞侧为负α角
图17-7 正α角与负α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