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细胞粘附分子表达数量改变对粘附作用的调节

粘附分子表达数量的改变是粘附作用调节的另一个重要方面。粘附分子构型改变与表达数量的增减并不是截然分开的两个过程,两者可能同时存在,共同完成对粘附作用的调节。如淋巴细胞活化后不仅粘附分子构型改变导致亲和力增加,同时也伴有粘附分子数量的增加。

1.调节细胞表面粘附分子表达数量的方式 细胞表面粘附分子表达数量的调节方式主要有诱导贮存在细胞内的粘附分子转移到细胞表面和诱导粘附分子的重新合成两种方式。转移形式的过程发生迅速,只需数秒钟,但维持时间短暂。如凝血酶和组胺作用于内皮细胞可以诱导内皮细胞内贮存在CD62分子迅速转移到细胞表面,然后又很快被内吞而消失;又如CD11b/CD18、CD11c/CD18贮存在中性粒细胞的胞浆颗粒内,在PMA、TNF、IL-1刺激后迅速转移到细胞表面。重新合成过程发生较为迟缓,一般需数小时,但维持时间较长。IL-1、TNF-α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则可以诱导E-selectin、VCAM-1分子的重新合成与表达,诱导后4小时达到高峰,并可维持24小时以上。

2.细胞因子、炎症介质对粘附分子表达的调节 细胞因子IL-1、IL-3、IL-4、IL-8、PAF、GM-CSF、TNF-α、TNF-β和IFN-γ以及炎症介质白三烯、组胺和凝血酶等可作用于白细胞或/和血管内皮细胞,调节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作用(表2-6)。在体内可能有多种调节因素同时存在,相互影响,并可能有更多的目前未知的因素参与细胞间粘附的调节过程。

3.细胞的生长、发育状态对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 除了上述细胞因子、炎症介质可以调节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外,细胞本身的生长、发育、分化及代谢状态也可以影响粘附分子的表达。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组织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接一定的规律发生改变,使得不同细胞得以按一定的规律组合在一起,形成不同的组织或器官。肿瘤细胞与其起源的正常组织细胞相比其表达的粘附分子可有很大差异,这可能是某些肿瘤细胞易发生浸润、转移等现象的分子基础。此外,处于不同分化和发育状态的淋巴细胞表达粘附分子也有明显改变,如与未经抗原刺激的T细胞(naive T cell)相比,记忆性T细胞(memory T cell)表达更多的CD2、LFA-1、CD44、VLA-4等粘附分子,而L-selectin在naive T细胞表达水平要明显高于记忆T细胞。

表2-6 细胞因子、炎症介质对细胞粘附分子表达的调节作用

炎症介质或细胞因子 靶细胞 粘附分子表达水平的变化
IL-1 血管内皮细胞 E-selectin↑、VCAM-1↑、ICAM-1↑
某些肿瘤细胞 ICAM-1↑
中性粒细胞 CD11b/CD18↑、CD11c、CD18↑
TNF-α、TMF-β 血管内皮细胞 E-selectin↑、VCAM-1↑、ICAM-1↑
中性粒细胞 CD11b/CD18↑、CD11c/CD18↑
IL-3 嗜碱性粒细胞 CD11b/CD18↑
IL-4 血管内皮细胞 VCAM-1↑
IFN-γ 血管内皮细胞 ICAM-1↑、VCAM-1↑MHC-Ⅱ类分子↑
PAF、IL-8、 GM-CSF 中性粒细胞 L-selectin↓、CD11b/CD18↑
组胺、凝血酶 血管内皮细胞 CD62↑
白三烯 中性粒细胞 粘附作用↑

注:↑表示上调(up-regulation)

↓表示下调(down-regulation)